嘉善县三个“强”全力打造嘉善“绿水青山”

24.08.2015  18:55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提出十周年,嘉善作为该理念的十个样本县之一,通过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整治、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始终将生态环境当作科学发展的生命线,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方面,1-7月交接断面考核为优秀,出境断面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与上年同期相比改善率分别为4.13%、38.96%和33.17%。空气环境质量方面,1-7月大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为163天,优良率为76.9%,比去年同期提升0.5个百分点。  

   一、强整治,探索构建绿水青山“防火墙  

  一是水环境整治。严格执行“河长制”,加强目标责任制考核,就管理体制、投资机制等八个方面16个小项开展探索,推进全县“五水共治”工作出成效。截止6月底,累计完成入网企业市考核任务929家,完成上级下达三年总任务数的182.87%;通过对交接断面1000米半径范围内的企业污水实施全入网、畜禽养殖废水全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全收集等工作,全力改善交接断面水质。 

  二是大气污染整治。成立嘉善县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推进体系,召开全县  “五气共治”动员部署会,与各镇(街道)签订2015年度任务书。上半年我县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推进有序:1-6月整治淘汰锅炉68台,淘汰黄标车1034辆,新增公交客车30辆,协联热电和洪峰热电脱硫脱销工作已完成,中成热电目前已完成锅炉主体建设;及时启动省家具喷涂VOCS重点整治示范区创建,确保整治企业废气收集率和治理设施去除效率均达到90%以上。 

  三是行业污染整治。2015年启动传统特色产业纽扣行业整治攻坚,成立专项工作组驻点推进整治工作,倒逼、规范“两手抓”,全力打好整治“组合拳”:上半年共组织“铁腕”系列专项执法检查3次,配套建设“一园七中心”,投资1209万新建纽扣配套污水管网9.15公里;纽扣企业新建废水处理设施286家/217套,新建废气处理设施103套,新改建粉尘收集装置188套,企业内部新建、改建雨污管线近60公里,倒逼关闭或转产342家。 

   二、强执法,坚持绿水青山违法“零容忍  

  一是夯实网格基础抓执法。依托“小局大所”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属地环保所熟悉辖区具体情况的优势,积极开展环保网格化监管工作,在摸清全县污染企业“家底”的基础上,细化工作单元,将全县划分为10个“网格”,明确网格内重点企业(包括县控以上、环境安全、射线装置使用、危废产生企业等)监管名录,划分监管等级,确定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将环境监管责任全面落实到位(每名在编一线执法人员责任重点均在10家以上),建立健全监管档案,对重点企业检查情况、网格内信访调处情况、“三同时”监察情况、案件查处和限期整改情况等进行定期统计并予以通报。 

  二是“日常”、“专项”结合抓执法。以日常检查为基础,切实掌握企业环保工作动态,加强对企业生产运行环节的监管;积极深化突击执法、交叉执法、错时执法、技术执法等执法手段,针对涉水、涉气的重污染企业、行业整治中的重点难点、群众信访反响强烈的重点企业、重点污染类型、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重大节日节点环境安全等每年安排十次左右的“绿剑”“铁腕”系列大型专项执法检查行动。2012年至今,全县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47000余人次,检查企业17000余厂次,对795家环境违法企业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 

  三是加强多方联动抓执法。落实《嘉善县环境保护联动执法办法》,建立联动执法联席会议、重大案件会商督办等机制,常设联络员,环保和公、检、法无缝对接,形成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的合力,1-7月,公安部门行政拘留涉案人员8人,  采取刑事强制措施9人;县人民法院和环保部门密切配合,坚持快立快审,畅通绿色通道,有效避免环境污染后果进一步扩散,截至7月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25件,较去年同期下降明显。 

   三、强推进,全力争当绿水青山“助推器  

  一是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根据相关减排目标任务,到2015年底,全县COD、NH3-N、SO2和NOx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减少12.3%、12.8%、14.2%和12.7%。我县狠抓三大减排措施,向结构减排要空间,向工程减排要潜力,向管理减排要效益。2015年,共安排20个减排项目,其中水项目10个,农业治理项目1个,气项目9个,同时,计划关停56家环境统计口径内养殖场,预计可削减COD  1536吨(其中工业+生活  405吨)、NH3-N  272吨(其中工业+生活  40吨)、SO2  111吨、NOx  21.7吨。 

  二是推进农村环境整治。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影响农村环境形态的突出问题,邀请省环科院专家编制整治方案,在全县49个行政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截止2015年6月份累计完成投资3724.72万元,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36个,分散式污水模块4214个,垃圾桶14763个,垃圾收集车205辆,垃圾转运车25辆,垃圾房25座,整治村环境面貌有较大改善。 

  三是推进辐射、固废管理。开展“放心放射源”、“放心熔炼企业”和“绿色和谐电磁环境”创建活动,全县新建辐射项目环评审批率、“三同时”执行率和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率均达100%。建立健全固废(危废)管理的制度办法,切实强化危废审批管理,开展“四项预警分析”,即超量预警、过期预警、突变预警和异常预警。在全县危险固废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中开展“双达标”创建工作,严格审查,规范危废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