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市委书记谈绿色发展:顺和民意 合乎民情

08.03.2016  08:52

  中新网杭州3月7日电(记者 江耘)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绿色发展”一词频频被代表们提及。“总理在报告中特别强调,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推动绿色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嘉兴市委书记鲁俊对此深有感触,“从嘉兴这几年的实践情况来看,绿色发展确实是顺和民意,合乎民情的。”

  鲁俊的感触来自于她走访基层的经历。一位村里的老大爷的话让她深受触动。这位老大爷以前家里养猪,猪圈把住房包围,导致家里臭气熏天,苍蝇蚊子“满天飞”。“老大爷说,儿媳妇都不愿意把孙子带回来,一年只能去城里见两次孙子。”她至今还记得老大爷说起话时的感慨。

  这种情形在当时的嘉兴并不少见。曾经撑起嘉兴农村经济“一片天”的养猪业,给生存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生存问题刻不容缓!在此情形下,嘉兴决定走“绿色发展”道路。鲁俊表示,水环境是嘉兴最大的民生问题。

  治水问题表现在河里,根治在岸上。治水先治污,嘉兴开始开展生猪养殖减量提质增收行动计划,根据国际惯例和通用的做法,依据环境承载能力,合并生猪养殖总的规模。环境无法消纳的则依法依规进行减量。

  “用了三年的时间,我们从高峰时期的700万头的自养量,减到了目前30万头的存量!”鲁俊感慨道,“目前,我们的养殖总量与我们现在的环境消纳能力是相匹配的。”虽然减量,但目前嘉兴的猪肉供应很充足,猪肉的总体市场较稳定。

  同时,原先的养猪业也变样了。“生态化、规模化、品牌化”成为了新的关键词,嘉兴还对死亡动物实行了工业无害化的处理,对畜禽排泄物实行了资源化利用和生态化处理。

  “我们还用了30亿的财政投入来扶持农民、退养农户转产转业。现在农户的猪棚变成了花棚,变成了蜗牛棚,全国‘必胜客’的蜗牛都是嘉兴产的!”说起这些,她脸上带着满满的自豪,“有些农民从猪棚变成花棚后,一年的收入一亩就可以达到五千元。”

  此外,嘉兴依法依规对化工、造纸、印染、制革,包括铅蓄电池等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全面整治提升。两年来,已关停了1100余家,每年“腾”出用地一万亩。

  这些“腾”出来的土地被用来招纳世界五百强企业。据鲁俊介绍,如今,嘉兴国际行业领先的超亿美元的优质项目已达100余个。“以增量来促进产业结构性调整。”她这样概括。

  如此“动本”的调整带来了确确实实的效益。2015年,嘉兴人均收入为26338元人民币,连续十二年保持浙江省第一;在“十二五”时期,嘉兴的城镇居民的收入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嘉兴的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缩小到1.695,为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最小……即使在经济大省浙江,嘉兴市的经济地位也走在前列。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十三五”时期,要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嘉兴已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试验的实践。

  “过去嘉兴市的水质考核都是不合格的。这几年来年年优秀。”鲁俊回忆起最近一次见之前村里老大爷的情形。“他说,现在不养猪了,猪圈拆了,种上了桂花树,现在闻是桂花香味。水变清了,鱼虾多了,环境好了。儿媳儿子愿意把孙子带回来了,他很开心。”鲁俊最后特别地强调,“嘉兴发展将坚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