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印象@嘉兴宝藏画信比赛作品展示活动成功举办
粗朴的蓑衣、别致的黑陶鬶、久远的玉玦……这些有着浓厚“历史味道”的嘉兴宝藏,被定格在了一套全新的明信片上,向人们传达着独特的嘉兴印象。
10月14日下午,嘉禾印象@嘉兴宝藏画信比赛作品展示活动在嘉兴博物馆成功举办,嘉兴市文化局副局长陈建江,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南湖晚报执行总编杨志勇等相关领导出席活动,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画信大赛,让更多的人亲近博物馆
如何让博物馆走近大众,走近青少年,嘉兴博物馆一直在探索和创新。在连续两年举办了面向全体市民的活动基础上,结合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由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嘉兴市文物局、嘉兴市教育局主办,嘉兴博物馆、南湖晚报承办的嘉禾印象@嘉兴宝藏画信比赛,再一次吸引了大众的视线。大家纷纷走进博物馆,亲自看,亲耳听。而为了让活动更好地开展,我们组织了南湖区、秀洲区及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各相关学校的近50名教师,参与了“嘉兴宝藏赏析”和“画信技法”讲座,还面向学生开展了两期画信活动,将相关讲座和流动展览送进校园,成功地搭建了博物馆与市民之间的交流平台,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嘉兴历史。
历时5个月的活动,在金秋十月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喜悦。本次大赛共计收到70所学校(单位)及52名个人参与完成的作品2025件,评选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50名,优秀奖100名,优秀指导教师10名。
“我喜欢用这种独特的绘画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我从小在桐乡石门长大,通过画信,表达出我对家乡的热爱,对马家浜先民的敬佩之情。”一等奖获得者嘉兴市实验小学叶红娜老师说,“我要感谢活动主办方,让我们了解嘉兴宝藏和嘉兴历史,引导我们用心画出了一封独一无二的信。”
嘉兴宝藏三足鸟组装上机械之翼,变身机械三足鸟,它正展翅高飞,遨游在天空中,连外星人都为之赞叹,新石器时代的崧泽文化魅力在未来依然绽放。这幅作品是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胡冰艳创作的,对于自己的创意,她是这样解读的,“为了创作好作品,我多次走进博物馆,每一次对文物的凝视,都是一场古今交流,这种感觉太神奇了。”
舞台剧,让嘉兴宝藏变得有故事
如果嘉兴宝藏只是以视觉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也许还不够让人回味,为此,嘉兴博物馆和嘉兴市阳光戏剧进行文化合作,共同创编了大型儿童舞台剧《寻找出走的“它”》。
在这个剧本中,嘉兴博物馆馆藏的器物——真如塔塔刹、兽面器耳、人首陶瓶、三足鸟形盉和龙泉青瓷成了出走的“它”,而这些文物的“出走”,是因为孩子们参观时一些不文明的言行。孩子们知错后开始穿越历史,通过自身努力,终于将文物找寻回来,让它们在博物馆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
为了演好这出舞台剧,从今年六月开始,进行了两场公益小演员选拔比赛,以及为期10天的培训、排练、录音、彩排。最终,23位小演员以及幕后默默奉献的老师和家长们一起,于8月5日在博物馆多功能厅带来了精彩的首演,并在10月14日下午的画信比赛作品展示活动中进行了第一次巡演!
“本出舞台剧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深入了解博物馆,了解了文物背后的故事!”嘉兴博物馆副馆长顾丽娟介绍,在博物馆大厅中矗立着真如塔塔刹,真如塔建于宋朝,是嘉兴七座古塔中最高的。这个塔被毁过两次,博物馆的塔刹是顺治年间重修时铸的,有350多年的历史。剧中由于孩子们的不文明行为导致塔刹生气,兽面器耳、人首陶瓶、三足鸟形盉、龙泉青瓷这四件不同历史时期出土的文物相继出走,这些出走的器物其实是按照历史顺序的,即马家浜文化时期、菘泽文化时期、元代。
“为了演好这出舞台剧,小演员们亲自到展厅了解这些器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还惟妙惟肖地讲述给爸爸妈妈听。”嘉兴市阳光戏剧创始人、专业青少年主持表演教师、主持人李明老师说。“这真的是很有意义的一次活动,这不仅是一次纯公益的儿童舞台剧表演,还让孩子学到了这么多有趣的知识。让历史知识和戏剧演出相结合,这样的创新让我们觉得很新鲜也很过瘾。”带着孩子参加活动的王文以说。
“通过生动活泼的舞台表现形式,讲述嘉兴文物背后的故事,展示嘉兴的灿烂文化,普及正确的博物馆参观方式,从而让孩子们爱上博物馆,这是我们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所在。”顾丽娟期待更多的人能走进嘉兴博物馆,一起寻找这些“镇馆之宝”背后的故事。
教育,是当代博物馆的主要功能
博物馆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能成为助力孩子成长的阵地吗?嘉兴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向婕是这样认为的:走进博物馆,就是走进一段历史。没有一个地方比博物馆更能反映一座城的成长足迹,而了解历史能够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他所生活的这座城市的内涵,更敏锐地感知嘉兴的气息,才能从心底迸发出对这座城市的热爱,更好地激励自己的成长;走进博物馆,也是走进一段文化。文化是什么,它是先人的审美理念、科技发展、文学艺术多种元素的综合,博物馆的藏品就是对一座城市文化的记录,更是可以让孩子触摸到来自古人的美丽与智慧,从而萌发出延续和发扬这些文化的愿景;走进博物馆,更是走进一段未来。怀古思远,博古通今,现在我们所说的家国情怀,对于青少年而言,首先就是要在孩子心中留下根和种子,让孩子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最终要走到哪里去。
作为一个公众文化机构,博物馆在展示城市风貌,弘扬城市精神的同时,也承担着教育下一代,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因此,陈建江说,物或许有价,但文化无价。文化传承,不能守旧僵化,更不能拒绝创新。嘉兴博物馆用“画信”和“舞台剧”这些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对文物进行宣传和演绎,是对当下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一种尝试和探讨。他希望嘉兴博物馆继续深化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开展更多更丰富的社会教育活动,让市民在观看文物的同时能有更多的碰撞和感受,为让嘉兴宝藏能成为有生命、有温度、有故事、有性格的存在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