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奉化区档案局打造“八重记忆”喜迎“6.9”国际档案日
一是召开全区档案工作会议,在领导层面营造集体“重拾记忆”的氛围。本次会议是2004年以来,也是奉化撤市设区后的第一次全区性的档案工作会议,104家区直单位的分管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的召开,让各单位的领导仔细回忆和梳理了,近几年来全区和本单位档案工作发展的历程,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等,同时了解了未来档案工作发展的前景和努力方向,为档案工作有好又快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全面推进“千村档案”工作,积极打造“农村记忆”。按照省档案局等单位的统一部署,及时召开了全区“千村档案”推进工作会议,对全区23个试点的村落,从村基本信息、村落环境、村落建筑、历史要素、民俗文化、文献资料、人物事件、保护与发展等八个方面建立信息元素,保存全区省级历史文化村落的基本信息和历史面貌,进一步保护和弘扬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村训家规、民风家风深入村民的心中;同时,从23个村落中,挑选出基础设施比较好并具有自身特色的村落建立村史馆,让农村那一抹浓浓的乡愁,永远铭刻在乡村民众的记忆深处。
三是借助宁波市档案局家庭档案进农村文化大礼堂的机会,推介“家庭记忆”。精心挑选了奉化区家庭档案整理的代表人之一“奉化吹打”的传承人汪裕章老人,参与了在奉化上白村举行的这次活动。通过汪裕章近40年来收集整理家庭档案的经验,以及家庭档案在和谐家庭中产生的影响效果等,向普通民众讲述——档案离我们并不遥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家庭档案的展示,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家庭档案,积极参与家庭档案的整理,留存家庭档案记录,传家训明家风,提升家庭文明,积极营造和谐社会,让“家庭记忆”成为维护和谐家庭的重要纽带。
四是精心编纂奉化区历史档案征集成果选编,回眸“城市历史记忆”。为充分营造今年国际档案日“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的主题氛围,奉化区档案局自2份开始筹划编纂“奉化区历史档案征集成果选编”工作,经过4个月的努力完成编纂工作,内容涉及奉化的人文、地理、遗产文献、民风民俗、旅游休闲、社会救济、邮政通信等十六个主题,共遴选了纸质、棉质和铁质各类档案80多份,最早的档案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距今已经248年的历史。这些档案被制作成展板,在城区和乡村进行巡回展出,让市民再一次领略到档案的记忆魅力,重温奉邑城市的历史时光。
五是隆重举行了奉化区珍贵档案史料捐赠仪式,打造“人文记忆”。近年来,奉化区档案局不断拓宽档案征集渠道,在突出本邑区域文化特色上下功夫,打造了“一横两纵”的档案征集模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仅今年上半年就征集到涉蒋档案99件,涉奉档案200余件,进一步丰富了馆藏资源。本次征集到的珍贵历史档案,主要是突出本邑人文色彩,有奉化本土走出的我军高级将领的实物档案和照片档案等各类档案350余件,这也是奉化区档案局首次征集军旅人物档案进馆;同时征集进馆的还有奉化著名画家王利华的各类档案270余件,以及奉化大堰徐家村的《徐氏宗谱》15本,刷新了馆藏宗谱时间,充分展示了奉化本地浓郁的风土人情,再现人文的记忆魅力。
六是举办小记者亲子游档案馆活动,推崇“亲子记忆”。主动与奉化日报社小记者部取得联系,邀请20对小记者和家长走进区档案馆参加亲子活动,通过查阅父母的婚姻、学籍等档案,让时光回溯,寻找“档案里的父母”,比对自己想象中父母的异同,促使孩子萌发更多的感恩之心,让亲子爱心和和谐家庭深锁记忆的脑海里。
七是成立全市首个民间档案征集工作室,创新“保护记忆”。自今年3月份以来,在民间档案义务征集员的基础上,着手奉化区民间档案征集工作室的筹划工作,从方案制定、地点选址,再到综合资源整合利用等环节,选定了对档案文物比较喜好,又有一定的人文基础的奉化区绿如蓝艺术品商行,作为奉化区民间档案征集工作室的试点。工作室主要从事民间档案的征集活动,定期组织民间档案义务征集员进行工作交流和探讨,为进一步保护好奉化区散落在民间的档案资源赢得更多的人脉和渠道,也为奉化历史人文的发掘获取更多的资源,更好地保护地域的记忆。
八是召开了全区档案协作组长会议,布置宣传工作,“唤醒记忆”。会上,通过各档案协作组组长,协调各区属单位和镇(街道)通过橱窗、展板、横幅及电子屏等方式加强宣传工具以及撰写文章,进一步加强“6.9” 国际档案日的宣传工作。同时,奉化区档案局还向民众发放档案的宣传册,进一步唤醒群众对档案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