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昆调咏楠溪 诺奖得主莫言游浙江永嘉
中新网浙江新闻12月4日电(见习记者 潘沁文 实习生 陈思思 通讯员 潘益风 汪若缘)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皆有山水之情结。近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莫言走访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品永昆、读古村、游楠溪,感受了当地独特的人文风情。
一举手,一抬眼,温柔娇媚、端庄大方杜丽娘款款而来,在眼波流转处将每一个羞怯、怀春的情绪表达的恰到好处;赵五娘隐忍悲情,鼓着嘴、瞪着眼、噙着眼泪,独自咽糠悲上心头……永嘉昆剧团演出的《牡丹亭·游园》和《琵琶记·吃糠》两出折子戏吸引了莫言的眼球。
莫言坦言自己对民间戏曲十分喜爱,他回忆道:“小时候在农村也没有什么可以看的,只有民间戏曲,更多就是听乡村的野戏班唱戏,请鼓书艺人唱鼓书。”因从小受到的艺术熏陶就是民间戏曲,以致莫言的小说创作里面也出现了大量的戏文、戏剧性的元素,人物也不知不觉地戏剧化。而贯穿长篇小说《檀香刑》始终的“猫腔”,就源于他家乡山东高密的地方剧种茂腔。
虽然喜爱戏曲,但莫言也道出了自己对地方戏发展的担忧。他说道:“这已经不是文学的时代了,文学终究会和昆曲一样,变成少数人的钟爱,它很美,但只能寂寞地存在。”
近年来,为更好地传承永嘉昆曲,永嘉县委县政府一边培养戏曲人才,一边出资“送戏下乡”培养戏迷,莫言得知后,将“坚持,你们就会看到曙光”的激励送给了当地青年戏曲人才。
在苍坡古村,挂素面、晒柿饼的场景令莫言一行人驻足。“这是手擀的吗?”“对,纯手工的。”在与当地村民的交流中,莫言感慨道:“这就是人间烟火。”就如他的作品中,家人乡邻、乡村的池塘、池塘里的蛙声、流淌的胶河、胶河上的石桥、庄村里的牛羊猫狗以及民间艺术和传说,都是他信手拈来的写作素材或原型。
此外,莫言还在小港码头体验了旧时楠溪江的交通工具——竹筏漂流。据介绍,这类竹筏由十几根粗毛竹并联串成,一头高高翘起,像古代人穿的鞋履。撑筏人握一根长竹竿,作桨又作舵。竹筏顺流而下,水和两岸滩林也相随而下。
溪面宽阔,溪水平浅,见得到泛绿的鹅卵石从竹筏下滑过。溪边石埠上,有三五人家在洗番薯,舀水声划破宁静的空气,向远方传去,又从远方反馈回来。有感于楠溪江优美的青山绿水,莫言留下了《游楠溪江》一诗:“青山巍巍绿水长,都说仙境楠溪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