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福建戏曲艺术繁荣发展
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梅玉配·搜楼》,老艺术家林瑛饰沈红芳、老艺术家李少华饰苏贞玉、老艺术家林聪中饰许金梅。
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陈若霖斩皇子》,老艺术家黄愿亭在演唱。
福建省实验闽剧院《贻顺哥烛蒂·说媒》,老艺术家周淑琴(大扁)饰道士婶、老艺术家朱善根饰马贻顺。
福建闽剧艺术研讨会现场。
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拜塔》,老艺术家陈仕心在演唱。
9月16日至17日,福建省文化厅在福州组织召开“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福建戏曲艺术繁荣发展——福建闽剧艺术研讨会”,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深入领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及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传承和弘扬戏曲艺术的政策要求。与会代表围绕研究闽剧艺术特征,传承弘扬闽剧艺术,为福建地方戏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展开讨论,并以闽剧为切入点,总结经验,力争以点带面,向全省推开。
此前,福建省文化厅厅长陈秋平一行9月9日专程赴莆田市调研地方戏保护传承情况,并召开“莆仙戏保护及文艺院团改革座谈会”,莆田市委书记周联清等出席。陈秋平强调,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戏曲,要高度重视地方戏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和建设,注重对地方戏赖以生存的语音语言、民俗民风、礼仪节庆、审美取向以及政策支持等文化生态的保护。陈秋平表示,文艺院团改革,目的是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要以人民为中心,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加大惠民演出;国有院团尤其是各种剧种的代表性院团,要切实承担起打造精品剧目,引领创作发展繁荣的责任;转企改制的院团要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民营院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繁荣戏曲演出市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福建自古就有“海滨邹鲁”之称,其丰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积淀厚重而又丰富多彩的闽文化,福建地方戏便是闽文化中的一道历久弥新的风景线,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就十分重视福建地方戏的传承和弘扬,推动戏曲艺术繁荣发展,支持戏曲院团和艺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关心艺术家的工作、生活待遇和人才培养,希望戏曲艺术家“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和闽剧的创新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从总体上来看,目前福建地方戏一些主要剧种的艺术形态保存得较为完整,创作、演出、艺术传承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保持着良性的发展态势,但在传承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音乐、唱腔、念白等如何更富有传统韵味,角色行当的塑造和表演如何具有更鲜明的剧种特色,演出剧目类型如何进一步丰富,流派传承的完整性和体系化如何更加自觉等。
福建地方戏剧种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与地方戏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和建设密切相关。所谓的“文化生态”,不是指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文化,而是文化意义上的生态,包括社会变革、经济转型、文化形态多元多样等外围环境以及对文化传统的认知和保护、传承和弘扬等内在机制方面的因素,是从人、社会、政治、经济、自然、文化等各种变量的相互作用中研究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福建地方戏文化生态如何整体性保护和建设,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一、要保留鲜明的地方戏剧种特色,努力维系福建地方戏多样性文化种态的基础。戏曲剧种是用来区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不同种类的重要概念。其分类方式主要是以表演形式和内容、声腔系统及演唱腔调的不同特点等作为区分依据。剧种特色是地方戏在其生成、演变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是传统文化在特定的艺术形式中的浸润和沉淀的过程,融入了各地民众独特的审美经验和文化认同。语言、音乐、声腔以及民风民情、习俗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地方戏剧种的艺术特色,尽管一些剧种在历史源流上曾有过交汇或相互影响,但最终都是在各自的文化土壤上凝聚而成的,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展示了戏曲艺术多样性的文化种态。
地方戏要保留鲜明的剧种特色,一是在剧目方面,要重视传统剧目和传统折子戏的整理改编。据不完全统计,福建地方戏现保留有一万多本的传统剧本,要坚持扬弃继承的原则,通过爬剔梳理、去芜取精,选择具有优秀传统美德和符合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需要的内容,每年整理改编一批、演出一批,使之在舞台上得以保护、传承。二是要重视舞台表演艺术,对角色行当、身段科介等表演体制的特点要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和流派传承。三是要保持地方戏的音乐特色,重视传统唱腔唱法。地方戏最主要的特色在于唱腔艺术,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传承。唱腔的重要基础是方言,字正才能腔圆,同时要重视舞台念白,戏曲界有“千斤白四两唱”之说,强调的是念白的重要性。一些年轻演员对于地方戏方言的把握不到位、不规范,唱、念也就失去了剧种的韵味和特色。四是要坚持艺术创新和剧种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地方戏尤其是一些古老的剧种在历史上都有一个发展演进的历程,面对新的时代格局和新的文化环境,传统戏曲艺术要保持现实的生命力,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创新是一种必然的选择。然而要注意的是,福建的许多地方戏剧种是有着厚重文化沉淀的传统艺术样式,如梨园戏和莆仙戏有宋元南戏“活化石”之称,闽剧也有着400多年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符码。改革创新要与保护、传承与弘扬相衔接,是在守护传统的基础上,返本开新。地方戏的艺术创新只能是在兼收并蓄中不断强化其剧种特色,增强艺术感染力,移步而不换形。如果模糊甚至泯灭了剧种特色,与其他剧种或艺术样式同质化,那便会失去剧种存在的文化价值。
二、要加强地方戏剧种的抢救保护和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和研究,这是地方戏文化生态的历史支撑。作为戏曲大省,福建省现存有近20个地方剧种,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也不平衡,闽剧、梨园、莆仙、高甲、歌仔等一些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的剧种发展较为稳定,而一些地处山区的剧种尤其是个别珍稀、濒危剧种有日见式微甚至消亡的危机。剧种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事关维系福建省地方戏整体文化生态均衡发展的格局,我们要有自觉的文化担当意识,认真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强化抢救保护剧种文化的工作,组织实施“福建濒危剧种抢救工程”,加大对濒危地方戏剧种的抢救性保护和扶持力度。要加强对地方戏曲现存的历史文献资料和散落在民间的实物和资料的收集、保存及研究。以数字化等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福建传统戏曲音像资料库,对老艺术家的舞台表演、唱腔唱段、流派传承、传统剧目及历史记忆等进行永久性的抢救保存和编辑出版。这对于廓清福建地方戏的历史脉络和发展现状,挖掘整理各剧种的艺术特色和舞台面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要积极保护地方戏的地域文化生态环境,营造戏曲传承发展的文化土壤。地方戏剧种是在各自的地域文化土壤中形成和发展的,各地的民俗民风、语音语言、礼仪节庆、民间信俗及审美取向等地域文化特质直接或间接地融入了地方戏内容和形式的肌理之间。福建有六大方言区,各方言区都有其代表性剧种。方言是地方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元素,如方言随着普通话的普及而渐次消失,地方戏曲的唱腔、音乐等便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地民俗、信俗、民间庆典等多样多元和差异性的消歇或同质化,“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同样也会造成地方戏在文化依附上的困境。近年来,福建省文化厅积极推进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畲族文化、闽都文化、妈祖文化以及朱子文化等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和申报,其中的一个重要向度就是要为地方戏的传承和发展尽力保留原生态的文化土壤,提供维系戏曲文化生态链的重要外部环境。
四、要坚持出人、出戏、出精品,推动福建地方戏艺术持续繁荣发展。地方戏对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出人、出戏、出精品是内、外文化生态良性互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新时期以来,福建戏曲的持续繁荣发展引起全国的瞩目,奠定了“闽派戏剧”的地位。2014年9月,在京举办的福建省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剧种联袂参演的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全面展示了近年来福建传承和弘扬戏曲文化的成果,得到了专家学者和首都观众的高度评价和赞扬,被誉为“福建戏曲文化现象”。
为推动福建戏曲艺术的持续发展繁荣,福建各地方戏院团应在几方面着力: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剧本创作,通过“征集新创一批、整理改编一批、买断移植一批”,扶持优秀剧目的创作和生产,不断开拓和丰富艺术创作的新题材。在抓好历史剧、传统戏创作的同时,要重视和关注现代戏的创作。国有院团尤其是各种剧种的代表性院团,要切实承担起打造精品剧目,引领创作发展繁荣的责任。转企改制的院团要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民营院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繁荣戏曲演出市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二是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的创作表演队伍。确定科学合理的教育传承机制,支持各地艺校与地方戏院团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进一步完善地方戏院团青年表演人才培养机制,重视艺术名家的舞台表演艺术的口传身授,实施“名家传戏——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注重师徒传承,形成完备的表演人才梯队。针对福建省编剧及二度创作人才出现断层的现状,要采取进修、培训等多种方式加以培养。采取更加灵活的招聘方式,引进优秀专业人才。三是要积极开拓演出市场,结合文化惠民、地方戏优秀剧目进校园等演出活动,培养新一代戏曲观众。积极适应当代观众审美需求和文化消费取向,雅俗共赏,实现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的紧密结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手段和传播途径,加大戏曲艺术的宣传和普及。不断拓展地方戏的受众群体,构筑创作和演出良性循环的市场生态环境。四是要进一步推动地方戏院团体制机制改革,在用好用足现有相关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机制,激发活力,营造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要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戏曲艺术的良好氛围,营造地方戏可持续传承发展的外部文化生态环境。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弘扬,各级文化部门起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多种场合发表了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福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关注地方戏曲的生存和发展,采取各种举措大力推动地方戏的保护、传承。2015年5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传承和弘扬福建戏曲的若干意见》,确定了传承和弘扬福建戏曲的重点任务,在继续实行对省属院团的演出给予财政补贴政策的同时,向全省基层戏曲院团延伸,各地也出台了相应政策,大大增强了福建地方戏生存与发展的活力。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关心戏曲、重视戏曲和支持戏曲的良好氛围,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
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将推动戏曲艺术繁荣发展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及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要积极主动抓好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扶持资金、政策落地等相关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戏曲艺术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为福建戏曲的繁荣发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