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和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这一普遍关注的深层次问题。深入研究和正确把握这一重大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对于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础,树立坚定的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成果
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方向。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头和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和发展,其科学性像一条红线,贯穿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世界社会主义有着500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及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以及中国共产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并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时间段。在这一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主义在实现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后,无论历史发展还是逻辑要求,都必然把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作为新的时代课题。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由于没能解决好这一课题,最终亡党亡国,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由此陷入低潮。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实践,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坚持以工人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坚持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这些都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都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尽管在具体运行层次上,在具体的管理方法、经营机制上,我们积极吸收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些具体做法,但在社会基本制度的本质层次上始终贯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否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坚持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就否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没有了性质的界定,成了随便什么都可以装的“筐”,也就谈不上什么科学性。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总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这一根本问题说事,讲我们搞的不是社会主义,是“资本社会主义”,甚至说是“国家资本主义”,等等。其要害就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否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本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 “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立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土壤的科学社会主义
任何科学理论和制度,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只有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理论和制度,才能在中国行得通,才真正具有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不仅体现于其遵循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原则的科学性,更为重要的是,它扎根于中国的土壤,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孕育、产生、发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及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主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文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国文化以国家、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与科学社会主义所提倡的集体主义是相通的。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中国共产党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讲仁义、守诚信、崇正义、讲和合、求大同等理念,都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在中国,只有被中国文化所接受、并对中国发展起进步作用的思想、理论、文化,才能成为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是否科学,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不能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可以说,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和探索自身道路的历史,就是排除其他各种主义、道路,而选择科学、正确的主义、道路即社会主义的历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其基础和源头是改革开放之前的历史时期。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既创造了良好开局,又经历了严重曲折,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30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和富国强国的科学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展现其清晰图画的: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党的十三大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大致轮廓;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出系统概括;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党的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思想地位;党的十七大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在确立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地位的同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概括。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升华,对其特点规律的把握运用逐步走向成熟,积累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我国人民在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基础上,经过长期奋斗和探索作出的选择,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哪个人、哪个政党简单凭主观愿望来决定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是其科学性的根本依据所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着的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不断发展的,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列宁指出,马克思的理论“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列宁选集》第3版第1卷第274页)《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17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及科学社会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其科学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这样。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要求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用发展着的科学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以实践检验一切,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科学性,始终拥有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的重要原因。纵观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政党,像我们这样在30多年时间里,把自身的理论创新得如此丰富,发展得如此系统完备;反观列宁主义故乡,从十月革命成功到苏联解体苏共垮台70多年的时间里,在列宁主义的基础上却没能产生一种新的科学理论指导苏联社会主义走向成功,这值得我们深思。重温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发出的“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的深刻警示,我们不难得出其中的答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手里。这个领导集体从形成开始就明确宣示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决心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指导国家一切工作的主线和聚焦点。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人民进行新的探索进程中,不断谱写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的光辉篇章。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包含着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的丰富内容。其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思想,深化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基本要求;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深化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挥棒、红绿灯,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老虎”、“苍蝇”一起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等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新的科学水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现实、最集中的体现,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行动纲领。
深刻认识和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就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充满信心,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看齐,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这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成果上来。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曲青山
来源:《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