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淮52周年看中国轻卡技术突破

01.06.2016  04:43

  今年是江淮汽车成立52周年,习大大、李总理都考察江淮汽车,为其技术创新点赞。在中国制造走出国门屡遭外资品牌打压、在新经济常态下供给侧企业转型攻坚之际,技术创新所展现的市场和品牌连锁效应更具示范意义。在商用车领域,江淮汽车无疑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蓝本。

  王旭是浙江一轻卡4S店销售员,他发现一个有趣的市场现象,从去年开始,用户来店里购车不再询问“这车和五十铃比如何?”一类的问题。

  了解中国轻卡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卡车技术始于原苏联,但轻卡取得长足发展则是在上世纪90年代日系轻卡进入中国后发生的,五十铃100P、600P、700P等车型对中国轻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曾几何时,中国轻卡谈性能必对标日系轻卡,甚至发动机也是一样,市场上一度出现了大量对标日系产品的国产化版本,这其实变相帮助了日系产品的推广。面对市场力量和技术偏弱的现实,大部分企业选择了跟随战术。

  但现在这一切都改变了。轻卡三大件发动机、驾驶室、底盘,面对江淮产品,日系轻卡哪个部分还有优势?

  自2015年以来,长期专注研发创新、拥有50余年轻型商用车技术积累的江淮汽车进入一个产品“井喷期”,帅铃智领版、骏铃V6、康铃X5、康铃K5、帅铃T6皮卡、帅铃X小卡等轻型商用车全系新产品密集推出,“节能、环保、智能、科技、安全”已成为江淮轻型商用车的新标签。

  由于历史上用户长期的重载需求,中国轻卡底盘并不逊色日系产品,而江淮五星底盘和黄金传动系更使得江淮产品在底盘领域具有天然优势。在驾驶室方面,日系轻卡还停留在700P时代水平。自江淮骏铃V6推出后,无论外观颜值、内饰舒适性,还是科技智能性,都让人眼前一亮:独有的牛头造型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风格轻卡美学;内饰智能舒适,电加热后视镜、电动门窗、倒车雷达、倒车影像、ABS、行驶记录仪、远程中控锁、定速巡航等一系列智能化配置,令其在同级产品中卓然而立。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资深专家一致评价:骏铃V6将中国轻卡驾驶室的设计和制造水平推向新高度,领先日系产品5年以上水平。

  在以往日系轻卡优势最大的发动机领域,江淮已推出锐捷特2.0L、锐捷特2.7L、迈斯福3.2L、迈斯福4.8L动力,不仅全部达到国五标准,而且实现了江淮自产国五动力从2.0L-4.8L的全面布局,全线产品契合现代物流高效能、低排放、低噪音、高可靠性的需求,在国内轻卡企业中形成颠覆性优势。

  面对智能互联网+趋势,江淮还研制出“J-ConNet”车联网智能系统,并成功装载在帅铃智领版车型上,随着帅铃智领版与四川驹马物流千台战略合作协议的成功签约,也标志着其真正实现了商业化运营。该技术不仅超越了日系产品,在世界范围内也居于领先水平,率先引领中国轻卡货运进入智能互联时代。同时,江淮还在行业内首次推出基于客户价值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简称LCV),实现了从产品的单一物流工具属性向客户价值的创造者转化,构建智能物流时代商用车全新客户价值体系。

  不光在技术、产品、价值上实现了对日系轻卡的超越,在市场表现上江淮轻卡更是完胜。据统计,今年轻卡行业前4月总销量同比下滑7.9%,但江淮轻卡1-4月销量近7.5万辆,逆市大增16.5%,向行业销量榜首发起有力冲击,也是销量前十轻卡车企中增长最快的企业。据江淮轻型商用车营销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10万元以上高端轻卡市场,江淮轻卡销量已占据优势统治地位,是当之无愧的高端轻卡“一哥”。

  在国际市场,江淮轻卡的表现更为抢眼。根据中国汽车协会历年来出口销量数据统计,江淮轻卡累计15年位列中国轻卡出口第一,已先后通过欧洲WVTA整车认证、澳大利亚ADR认证、俄罗斯GOST认证等一系列发达国家的高标准法规认证。

  东南亚是中日轻卡在海外短兵相接的一个缩影,依靠完善的销售体系和金融服务,日系轻卡长期垄断了当地市场,其它品牌很难介入,但凭借更加出色的产品性能和品质,江淮轻卡强势切入,目前已打入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老挝等市场。去年12月,26辆江淮轻卡入选老挝政府国庆阅兵彩车,在重大国家活动中一展中国轻卡风采。在南美、北非、西亚市场,江淮轻卡占据着领先市场地位,在欧洲市场,江淮欧五轻卡已成功批量进入土耳其和墨西哥高端市场,代表中国轻卡在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取得突破。

  在国际市场与全球知名商用车企业同场竞技,靠的只能是实力,是长期坚持不懈的耕耘。而江淮的海外市场战略,已从过去简单的产品输出,转变为产品、技术、资本、文化输出并举的新格局。在此过程中,江淮不仅取得了骄人的海外市场业绩,也树立起中国轻卡质优和高端的国际新形象。

  在商用车领域,经历52年发展,江淮汽车实现了动力技术、驾驶室技术、底盘技术、车联网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全方位突破。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江淮商用车在世界市场的崛起,无疑将鼓舞着更多的中国品牌走出国门、树立起中国制造的新形象。

点击查看汽车频道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