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胸有成竹”的主人公诞辰1000周年,古代墨竹代表作集结浙博
先来回答一个问题——成语“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
“胸有成竹”出自苏东坡名作《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说的是画家文同画竹的故事,文同,字与可。
自公元1018年至今,文同诞生1000周年。为纪念这位画竹高人,去年起,浙江省博物馆一直在筹备一场大展,关键词便是“竹”。
在中国人的墨竹史上,北宋的文同和苏轼,这两个名字最有分量。他们开文人写意墨竹之先河,让写竹成为一件寄托高洁性情的雅事。后世画家凡写墨竹,无不受影响。
10月27日至11月25日,浙博将在西湖文化广场武林馆区举办“千载清风——古代墨竹名迹展”,聚元明清三代墨竹名迹38件(组)于一堂,展品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多家重要文博机构,件件皆是墨竹史上的代表之作。
中华竹韵,传诵神往的名家名迹
著名艺术史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曾以七年心血写就《中华竹韵》,全篇只有一个主角——竹,围绕它的则是数千年浩荡的历史与说不完的名人佳作。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们对竹的喜欢,体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书画中,也体现在最日常的细节里。很多人可能还记得,小时候执笔画画,第一次蘸墨,最先绘下的便是水墨的竹叶、兰叶。薄薄宣纸上,中华文化中最悠远深长的意韵,以最简淡的黑白二色,最信手拈来的形式,承传至今。
从这一点上而言,“千载清风——古代墨竹名迹展”无疑是一个“教科书”级的大展。
那些被传诵千百年的名家们,携他们的名迹,集聚杭州,静待开展。这其中有大量墨竹史上的名迹。
如宋苏轼(传)、文同(传)等《六君子图卷》,元李衎《双钩竹图轴》,元赵孟頫《兰石图轴》,元柯九思《清閟阁墨竹图轴》,元倪瓒《琪树秋风图轴》,明王绂《乔柯竹石图轴》,明夏昶《戛玉秋声图轴》,明文徵明《墨竹图卷》,明陈淳《兰竹石图轴》,明徐渭《竹石图轴》,清朱耷《芭蕉竹石图轴》,清恽寿平《山水花卉册》(选页),清石涛《诗画合璧卷》,清金农《墨竹图轴》,清郑燮《仿文同竹石图轴》等等。
撇开案头的画法指南,珍惜这短暂的一个月,去展厅亲近那些隽永的真迹吧。
文同苏轼,墨竹要从这对挚友说起
作为文人墨竹的先行者,文同将“墨竹”比作“墨君”,更以竹为其室命名。
可惜的是,文同的墨竹作品,早在元代便已鲜见,且真伪难辨。历经近千年,今天公认为他真迹的是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墨竹图》(本次展出复制品)。
文同在墨竹史上的影响力,和苏轼的赞颂推动关系很大。文同,是苏轼的挚友。曾有学者谈及:“苏轼的墨竹得益于文同,但文同的墨竹亦离不开苏轼的褒扬。”苏轼在推广文同墨竹的同时,更是传播了自己的思想。
此次展出的天津博物馆藏宋拓《西楼苏帖》中,能找到不少与文同有关的记述——这套宋刻宋拓,与原迹相差无几,全三十卷,目前仅见六册。所幸的是,其中包含了文同、苏轼二人关于墨竹认识与体会的《与可画竹赞》《净因院文与可墨竹枯木记》《文与可字说》《祭文与可文二首此前一首》等文,是研究二人“竹论”极为珍贵的资料。在苏轼看来,文同其人,除了画竹的传神,可贵之处更在于其品性德行所展现出的人格魅力。
展览中也能看到传为这对挚友、两位“竹痴”的唯一“合作”作品——《六君子图》卷。
上海博物馆藏这卷《六君子图》作者跨越北宋至清代,包含六位画家手迹。有传为文同所画的倒垂竹一截,署款“与可”;也有苏轼所作《枯木竹石图》,怪石坡地上,伸展一枝古木,枝干虬曲,树叶脱尽,坡石上杂生细小丛竹。整卷由吴昌硕篆书题跋,翁方纲并序,见证了文、苏风骨的历代传承。
竹之精髓,尽在历代名家笔下
苏轼、文同之后,画竹能手辈出。
在元代画史中绕不开的赵孟頫,他提倡“书画同源”,着力在画竹中表现书法的笔意之美。上海博物馆藏赵孟頫《兰石图》轴、故宫博物院藏元柯九思《清閟阁墨竹图轴》,便是“以书入画”的实例。
元时文人画大兴,墨竹在其中愈发占有显赫地位——高克恭、李衎、吴镇、倪瓒、顾安、王蒙……都是个中高手。
尤其李衎,他笔下的竹子面目多样:有几竿玉立的纤竹,也有与高梧怪石相配而立的。本次展出的故宫博物院《双钩竹图轴》为设色双钩的画法。
倪瓒笔下的墨竹则古淡天真、画法疏简,此次展出上海博物馆藏倪瓒《琪树秋风图》,画的便是他最爱的太湖一带山水——琪树两棵,修竹若干,依石而生。
到了明代,有一对非常出名的墨竹师徒——王绂,被视作是明代墨竹的“开山手”第一人;夏昶,是王绂徒弟,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称。现场,你可以亲眼看到故宫博物院藏王绂《墨竹图轴》和上海博物馆藏夏昶《戛玉秋声图轴》。
随着墨竹画法的普及,有越来越多画竹之人涌现:陈芹、姚绶、文徵明、朱端、陈洪绶、恽寿平……这是文苏一脉最正统的传承者;而明代陈淳、徐渭,清代八大山人、石涛、金农、郑燮这样的纵逸之笔,则为文人写意墨竹注入了新鲜血液,“墨君”也承载了更多的意象和更高的情志。
此次浙博呈现的展览也着力体现一脉相承:第一部分“比德于竹”、第二部分“正脉相承”、第三部分为“高呼与可”。
10月29日,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三楼书画厅还将举行“纪念文同诞生一千周年”学术研讨会,届时将有众多专家学者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