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启动食品安全“两城联创” 食品安全纳入政绩考核

09.04.2016  11:48

浙江在线04月09日讯   《宁波市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及浙江省食品安全市、县(市、区)创建工作方案》今天正式下发。这标志着,宁波正式启动食品安全“两城联创”,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和治理能力,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力争至明年底宁波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在70%以上。

  据介绍,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第二批试点城市,全国共有15个,其中浙江有两个,分别是杭州和宁波。在全市开展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的同时,各市、县(市)区同步开展浙江省食品安全市、县(市、区)创建。从今年起,食品安全将全面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所占权重不低于3%。

  据去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公共服务蓝皮书》表明,宁波名列全国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改善的前10个城市的第3位。记者从4月1日召开的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获知,去年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全年没有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但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从产业基础来看,宁波食品产业仍处于低、小、散的发展阶段,产业层次和集聚程度相对较低,加上企业诚信意识不强,监管难度增大。从整体环境看,宁波是一个食品输入型城市,75%以上的食品来自外地,大型批发市场的追溯体系尚未健全,输入性风险依然很大。从监管现状来看,基层力量相对薄弱,特别面对网络食品营销、个性化食品产品定制等新业态在防控上能力有待提升。公众缺乏科学、理性的食品消费观念。

  “开展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强化全程监管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市食安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加强食品农产品源头监管的同时,做好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监管,落实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食品生产企业分类监管制度。

  据介绍,通过创建,落实小作坊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和申报登记制度,推出第三批许可目录;按照互联网+思维,探索网络食品经营主体建档、亮照亮标、电子取证等措施,加强食品电商、网商销售监管;全市城区农贸市场质量追溯体系建成率和快速检测体系建成率达到75%以上;在重点餐饮单位逐步推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自查报告制度;建立以食用农产品质量产地证明为核心内容的产地准出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衔接机制;构建产地审查、产品预检、口岸分类、记录追溯等四个关键环节的进口食品全过程监管体系。

  怎样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推动生产经营企业加快建设追溯体系;建立综合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启动食用林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完成40个初级水产品质量追溯点建设。建立起各部门的食品(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的信息共享机制。完善风险隐患和重点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估,实现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常态化。

  如何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比率提高到55%以上。建立食品品牌商标培育库,加大地方食品商标品牌培育力度。探索农贸市场提升和长效监管,创建放心农贸市场20家。同时,开展餐饮业品牌连锁提升发展。

  怎样构筑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实施“黑名单”制度,及时曝光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单位。建成市级食品安全科普宣传中心,乡镇科普宣传站建设覆盖面达到100%,提升市民科学理性的食品消费观念。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政府公益投保,引导企业商业投保;探索食品安全信用评价联合惩戒机制来完善第三方保障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