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精美的创意会说话
历时120天的中国设计智造大奖赛程昨落幕
本报杭州5月8日讯 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协办的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在5月8日迎来了巅峰之夜。8日晚8时,主持人接过公证人员手中的信封,小心翼翼地拆开后宣布:“获得首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以下称首届‘DIA’)‘金智奖’的得主是‘可以喝的书’、‘水槽洗碗机’。”
听到这里,全场沸腾。两项大奖的颁布,意味着历时120天的大奖赛程终于画上句号。大奖的揭晓并不是结束,关于“设计与制造”的故事刚刚翻开新的一页。
作品百里挑一
落点在于服务人类
设计师汉克·詹森是坐着上场的。当他的设计作品智能电动轮椅入选首届“DIA”TOP21之时,汉克·詹森知道,他需要一种“另类”的出场方式让评委们记住他。
“这款轮椅我很为它自豪,它可以安装在任何一台现成的轮椅上,为各种使用情景提供适当的动力支持。”汉克·詹森尝试在倾斜的坡面上演示自己的作品。这个举动引起台下观众和大众评委的掌声,一位大众评委告诉记者,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才是设计对于生活的根本意义。
从工业设计的定义来看,它是对技术、结构、原理、材料等领域的综合应用,是一种创新型的集成应用,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服务人类。其实,在“DIA”创办之初,就明确了以“民生为本、设计为先、产业为重”的着眼点,设计作品不能只有概念,而是要具备产业化的能力和价值。2016年1月8日,首届“DIA”向全球发出“作品征集令”,收获了来自全球知名制造业、全球各大设计公司、国际知名高校等500多个单位以及国内外600余名设计师的2511个作品,涵盖医疗设备、电子产品、生活用具、机器人、交通工具等多个领域。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无论是TOP100、TOP21,还是“创智奖”“优智奖”和“金智奖”获奖作品,“从生产生活中来、再到生产生活中去”已经成为各国工业设计界对“设计与制造”的理性共识。就像大奖的奖杯采用鲁班头像一样,鼓励工业设计从生产生活中获取灵感:“鼻净舒”针对雾霾防治、“汽车后市场服务机器人”盯上洗车机器人、“可以喝的书”关注贫困地区饮水安全问题、“触觉设计腕表”则让视障人士触摸到了时间……
在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看来,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的“智”是智慧之智,这里的“智造”是能够体现和影响设计国力的创意智造。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李丹超 通讯员 金晓依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