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听王府占地四亩多 小营巷里藏着太平天国在杭最高指挥部
听王府旧址
马市街92号有一座听王府。这座听王府来头不小,至今已有将近200岁,曾是太平天国在杭州的最高军政领导机关,也就是最高指挥部。
曾经的听王府占地四亩多
从马市街穿过小营巷牌坊,巷口的小营巷61号听王府很容易被人忽略,白色的围墙、青色的石头墙门,看起来跟周边的房子没什么差别,不同的是门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等字样。
这是太平天国听王府旧址的一部分。
走进61号的老墙门,是一个门厅,原木柱子、菱形石砖、木板墙、雕花护栏,原汁原味老物件。
穿过门厅,是小天井,天井四周二层木质小楼,面阔三间,进深6.6米。楼上的护栏是传统中式建筑的做派,木条做成了回字形、几字形的样式,而大梁跟房柱上则全是精雕细琢的花纹,雕的是花卉、蝙蝠等。
对杭州市历史学会副会长、酷爱研究老房子的仲向平来说,听王府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他去逛过很多次。他说,听王府前门在小营巷、后门在清吟街,原本是一座占地四亩多的庭园建筑,有前厅、中堂、后厅,东西两侧也有院子、房子,是座很完整的院落,只不过后来因为建马市街,院落被隔成了好几块。
“听王府是太平天国在杭州留下的重要历史文化遗迹,房子本身就是文物,尤其是前厅的雕花大梁,雕花的细致、梁柱的厚度在杭州保留下来的老房子里是很少见的。”仲向平对听王府有很高评价,认为非常值得下大功夫保护、重新利用。
最让他觉得可惜的是1949年以后拆了重建的中堂,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改造成“陈娟英第二敬老院”的那一幢房子,是现在小营巷61号的“院中院”。
主人曾是太平天国在杭最高军事长官
跟其他文保单位相比,听王府的最特别之处是住在里面的其中一任主人,是太平天国当时在杭州的最高军事长官“听王”陈炳文。
陈炳文是安徽巢湖市(原巢县)人,他是怎么来到杭州的,又是怎么相中听王府的?
据《杭州通鉴》记载,太平军曾两次攻占杭州。第一次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忠王李秀成为了打破清军对天京(即南京)的包围,决定“围魏救赵”,袭击杭州,威胁清军的饷源,于是在1860年3月19日从清波门攻入城内。几天后,清军分批来支援浙江,刘秀成见原定计策奏效了,率军撤出杭州。第二次是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12月。占领杭州后,李秀成率领大军进攻上海,他的部下陈炳文作为杭州的最高军事长官留下来了,他就是“听王”。
陈炳文在太平天国早期一直追随李秀成部转战皖苏,1861年10月随李秀成攻克杭州西面的余杭,当年12月参与占领杭州,随后封为忠孝朝将。陈炳文进城后,看中了小营巷当时杭州一位顾姓乡绅的故居,将其改建为听王府。他对院落进行了局部改造,为了使院子更加宽敞,拆除了顾宅原来的围墙,还在大方伯里搭了一个高台,坐在上面经常跟军民说“天条”,说是“讲道理”。
当时,有几十上百个“小跟班”就“称王称霸”,南京等地就出现过大大小小上千个“王”,杭州的“王”也不少,洪秀全“官方”认可也是最大最有名的除了听王陈炳文,还有在三元坊设了“比王府”的比王钱桂仁、在柴垛桥设了“归王府”的归王邓光明。
1864年3月,太平军兵败杭州,陈炳文、邓光明从武林门突围。之后,听王府被毁,只留下了小营巷的听王府部分院落。
不妨以听王府为起点来次小巷游
未来的听王府要怎么修?
小营街道说,总的原则“修旧如旧”,尽可能恢复听王府原有面貌。老房子专家仲向平则建议把听王府做成一个活的文化地标,“比如每周举办文化沙龙、学术研讨会等,不要做成只有展览的静态纪念馆。”
可以预见,未来的听王府会比现在更有“王府范儿”。
事实上,小营巷周边还有很多跟听王府一样值得一游的历史文化景点。从小营巷(太平天国听王府遗址、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出发,周边还有方谷园(钱学森旧居)、皮市巷(四眼水井)、大塔儿巷(戴望舒曾住小巷)、清吟街(王文韶学士府)、解放路浣纱路口(相国井)。
这条游线上的每一个点都是很有故事的,比如跟听王府一样也有100多岁的王文韶学士府。
王文韶是晚清大学士、土生土长的杭州人。王文韶当时的职务,相当于宰相。因此,也有人把他住过的清吟街上的大学士府称为“末代宰相府”。
王家祖先自明代从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迁移到杭州,一直住在清吟街,但宅第面积开始并不大。同治十年(1871年),王文韶担任湖南巡抚时,花巨资买下清吟街前后左右一大片房产,兴建了大学士府。
1900年,王文韶升至体仁阁大学士,成为继李鸿章之后慈禧最信任的重臣。几年后,他再次扩充了宅第。
1949年后,大学士王文韶的这座府邸,被改成了小学和加工厂。2007年,上城区启动王文韶学士府修缮项目,对学士府进行了重修。目前,学士府一部分是西泠拍卖公司所在地,还有部分是民居。
据都市快报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