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3公里 边走边听地下声 杭州只有15个人在做这件事
上周四上午,李文炳(前)和刘国平从环城东路沿体育场路一直“听”到环城西路。 我们这个城市里,还有很多你不太了解的“小工种”,西湖水域管理处潜水救援员、垃圾快递员、燃气管道调压工、古籍修复师……关注“杭州发布”微信公众号,了解这些“深藏功与名”且不可替代的职业。这个城市有哪些无可替代的“小工种”? 听漏工,听到这个名字,你觉得他是干什么的?54岁的李文炳,已经做了26年的听漏工,靠一双耳朵来判断地下自来水管有没有漏水。 上周四上午9点,李文炳在体育场路环城东路口附近开工,我跟着去开了回眼界。 老李的脖子上挂着一个听音仪,这个像老式收音机一样的机器,能把声音放大好几百倍,由主机、耳机和地面拾音器等组成。地面拾音器像一个三角形的小抓手,贴在地面上,就能收到来自地下的声音。 戴着耳机,两步一听,看起来蛮轻松,我拿过耳机试听了一下,里面全是响亮的轰隆隆的声音。他说,这股轰隆隆的声音里,有汽车引擎的声音、各种轮胎摩擦地面的声音、地下电缆传来的声音、广播的声音等等,而他的工作,就是要从这一堆杂乱的声音里,把水管漏水的声音给拎出来。 我说,“这也太难了。” 但李文炳说,这还不是最难的。“水管漏水分上下左右,每一个方位发出的声音都各不一样。” 如果是水管上方漏水,声音比较尖锐,听起来是“嗞嗞嗞”的。如果是水管下方漏水,声音是很小的声的,比较浑浊,像那种“闷在里边”的声音。而且,根据土质的不同,声音也会不一样。 看到我听得云里雾里,李文炳说,“所以这个工作,新手起码要跟着师傅听上个两三年才能独立上岗。” 和李文炳一组的刘国平,手上拿的是一根长1.5米长的实心钢钎。和李文炳同龄的他,也已经干了十来年的听漏工,因为常年戴耳机,两只耳朵都长了茧子。 刘国平手上拿着的这根钢钎,是听漏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工具——听漏棒。 一头尖尖的,一头长着个莲蓬一样的“耳机”,里面装着薄片。用听音仪听出地下管道疑似漏水后,听漏棒就派上用场了。“我们会在大概判断出漏水的地方钻个孔,再把听漏棒伸进去听。”李文炳说,如果真的有漏水,听漏棒就会振动,发出尖锐的“嘶嘶嘶”声音。如果没有漏水,声音是很小的。 一天下来,李文炳“听”上个3公里是最起码的,平均50厘米听一次,算下来,一天至少要听上6000次。 上周四上午,李文炳和刘国平从环城东路沿着体育场路一直“听”到环城西路,下午还要去几个小区里听漏。 听漏工的重点在听,所以有一双“好耳朵”很重要。但这个“好耳朵”并不是指听力比一般人好,而是耳朵比一般人灵敏,能在各种嘈杂的声音里,准确判断出里面都有哪些声音。 李文炳说:“听漏工至少要跟着师傅干上个两三年才能有点成绩,一般的年轻人不大等得起。”而且听漏工这个工作,“听”是一门技术,熟悉管道才是基本功,这也要花时间下功夫。“如果对管道都不熟悉,是完全没办法开展听漏工作的。” 据统计,杭州水务公司目前有15个听漏工,城南分公司6个,城北5个,城西4个,清一色是干了10多年的老员工。 前两年,李文炳所在的城南分公司招了3个大学生,不到一年时间,全都辞职了。“我们这行没什么年轻人,不大有人要做这个工作了。” |
作者:记者 林建安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