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旅游转型激活向上新力量——聚焦新常态下青海旅游新作为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11.08.2015  13:10

  在青海最美的季节,旅游热已是常态,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两年,青海旅游“井喷”之势更为强劲。
  2014年,青海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
  2015年,全省各地旅游接待火爆之势仍在持续发酵。1-7月份,青海省接待国内外游客1309.6万人次,同比增长13%,完成年计划的59%,其中入境游客3.5万人次,同比增长38.6%;实现旅游总收入139.15亿元,同比增长21.1%,完成年计划的58%。
  我们在审视这一组组显现增长数字的同时,也在探寻成就背后的成因。
  青海旅游“井喷”,不仅是令人振奋的统计数字和收益,也是中外游客对青海旅游品牌的赞叹和肯定,更是青海旅游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型升级具体实践的体现和见证。
  主动作为,塑造青海旅游新形象
  新常态下,从中央到地方,都更加重视旅游业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的拉动辐射作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把旅游业放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中来研究、谋划、布局。
  在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下,在全省生态保护优先、全力改善民生的征程中,对于省情特殊,责任特殊的青海来说,打造“大美青海”旅游升级版,无疑是加快青海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之路。
  青海山川秀美、民族众多、文化多样、生态优良,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游客来青海,看文化,看景致,也看青海服务软环境。
  那么,大美青海要以什么方式呈现在游人眼前?
  主动应和时代梦想的节拍,为推动青海省旅游业快速发展,2015年年初,一场以“百日春潮”为名的“扫堂迎客”行动,凝聚起高原旅游名省建设的共识与合力,在全省上下掀起了旅游创新发展的冲击波。
  从2月15日青海省旅游局成立“春潮”行动小组到旺季旅游来临之前,短短两个来月,青海省旅游业新常态下传出清脆的拔节之声———
  景区品质不断提升。景区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展开,景区公共厕所建设加快,保洁制度不断健全,公共厕所卫生状况得到改善,景区周边一些违法建筑及有碍观瞻的构建物依法进行了拆除,景区路面、水面、游步道、栏杆等设施整洁干净度提高。
  旅游市场更加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治理展开,通过集中整治旅游景区无照经营、流动摊贩、尾随兜售、强买强卖等损害旅游者权益、扰乱景区秩序、影响景区形象的行为,景区商业、餐饮、娱乐经营摊点等规范度提高。同时,通过引导企业依法经营,加强专项检查和信息化管理,推进文明旅游。
  旅游品牌宣传推广更加有力。在央视循环播出大美青海旅游形象广告,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公交候车亭投放旅游形象广告,在珠三角、长三角、高铁沿线,韩国、泰国以及中国台湾等境内外主要客源地市场多层次铺开青海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宣传推广,同时在西宁市人流、信息流较大的地区加强文明旅游宣传,青海旅游知名度扩大。
  ……
  可以说,大干一百天旅游春潮行动,在新常态下,聚起青海旅游“新热能”,掀起了处处扑面的旅游热风。
  景区单日客流天天刷新,旅游公路车流熙攘密集,旅行社接团接到应接不暇,大宾馆小旅店“一床难求”……市场以更为强劲的旅游“井喷”之势,回馈了青海的“扫堂迎客”的主动作为。
  创新融合,开启青海“智旅时代”
  随着中国旅游进入散客时代,旅游业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征:游客出游更加随意,更加重视旅游品质等等。
  面对,旅游消费个性化和旅游选择精准化,青海又有何作为呢?
  “来风马音乐节疯一把!”这是7月22日青海省旅游局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大美青海文化旅游节”宣传消息。
  融合,意味着生长。几年前,谁曾试想,省级旅游官方部门能够发布这般“另类”的宣传海报。
  利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营销模式是2015年青海旅游的一大亮点。
  如果说,互联网时代,地球越来越小,那么互联网宣传营销,更是让大美青海广为人知。
  先看这种新的宣传营销模式的受关注度。
  2015年1月开通的“青海省旅游局”官方微博每周阅读量近7000次,目前,在中国旅游微信影响力排行榜中,青海已经排到全国第三。
  7月,省旅游部门主导了两次“快闪”,
  一次在青海湖畔,目前,转发量已经超过二百万次;一次在门源油菜花海,目前转发量也超过了二十万次。
  从手法上、方式上,这种轻松活泼的宣传形式,与目前主流的审美贴近、和当下的时尚风潮贴近,于是,青海便迅速吸引了旅游大众的眼球。
  这种“互联网+旅游”带来的最明显变化是,来青游客从以往的点线旅游开始向全境旅游转变,青海湖不再是来青游客的唯一选择,天境祁连、黄河谷地贵德、天空之境茶卡盐湖、门源油菜花美誉度直线上扬,迅即上升为新的旅游热点,于是,新的旅游增长点也顺势而生。
  体现在数字上,便是今年的青海旅游迎来异常火爆的行情。7月以来,全省单日接待游客量屡屡刷新创新高,主要景区单日游客量破万人次天数增多。
  目前,青海旅游已在互联网宣传营销中初尝甜头,但网络宣传只是青海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的一种形式。未来,青海省还将利用网络产业扩大影响,打造产业链,最终形成“互联网+”模式,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更新发展业态。
  据省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青海省已和移动通讯商协商,计划打造覆盖县乡一级景区、餐饮、车辆等服务功能的青海旅游网络地图。
  由此,我们也可以展望,未来在青海,
  即使再偏远地区的旅游产业,未来都能实现“触网”“触电”,为游客提供更为便利化的服务。
  接“一”连“二”促“三”,破界实现新增长
  不同往年,再度握手夏日,纷至沓来的游客和“井喷”之势强劲的青海旅游,聚合起青海浩荡客流,不仅实现与一产观光农业的无缝对接,更与三产服务业连成整体,上演接“一”促“三”的好戏,成为新常态下,全省经济稳中求进的一大亮点。
  兰新高铁通车运营后,交通的便捷,让门源花海旅游炙手可热。
  作为青海最大的商品油基地,也是重要的蜂产品基地,门源回族自治县历来就有“门源油遍地流”、“高原油盆”的美誉。
  近年来,万亩油菜田成为了门源招徕游客的金字招牌,从油菜种植,到菜籽油加工、蜂产品加工,再到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小小的油菜花释放出了巨大的潜能,菜籽榨油,花粉酿蜜,美景供观赏,完美地诠释了在旅游的带动下如何接“一”连“二”促“三”。
  在青海最美的季节,纷至沓来的游客,不仅要看青海的景,更要品青海的美食!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西宁市兴海路特色餐饮一条街的拜酿皮一天卖了上千碗;马一刀的羊肉和炒面片天天晚餐时段一座难求……
  这就是2015年青海夏季旅游延伸的经济效益。
  “这小小的红枸杞,今年我们店已经不知道进货多少次了。”西宁水井巷市场的马老板对今年的生意很是满意,他表示今年的游客特别多,而且特别喜欢青海省的“土特产”,销售额天天创新高。
  纷至沓来的游客,不仅让青海各大景区旅游接待人数爆棚,也让青海“土特产”销量猛增,各大超市、商场及街边土特产店,到处可见外地游客热购青海土特产的场景,线上线下购销两旺,由此也拉动了青海省轻工业的快速增长。
  省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青海省轻工业产业增加值1至6月同比增长19.1%,6月当月同比增长11.8%。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1至6月同比增长28.7%,6月当月同比增长30.5%;机制地毯、挂毯1至6月同比增长29.4%,6月当月同比增长29%;中成药1至6月同比增长9.9%。
  数字总是带着自身的一种枯燥,但解析探究增幅的数字,在枯燥中能够读到一种发展的喜悦。
  接“一”连“二”促“三”,透过阶段性的成果数字回望,在新常态下,全省上下积极作为,助推旅游发展转型升级,旅游业在全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的推动力愈发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