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打好保护黑土地组合拳

23.12.2015  11:15

吉林省乾安县帐子村是吉林省农科院实行秸秆还田工程的试点村。提起效果,村民金英敏很满意:连续6年,从秸秆还田到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平均亩产在800公斤以上,还保护了土地,大家都尝到了秸秆还田的甜头。

“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超过5000万亩,年秸秆产量多达4000余万吨。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每亩玉米秸秆还田后相当于施用尿素5—10公斤、二铵3—4公斤,土壤有机质年均增加0.01%。有效增加地力,保护滋养黑土地,有利于构建农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欧美发达国家均采用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培肥土壤,实现节肥增效。”吉林省农科院研究员王立春介绍,省农科院经过多年努力,研发出吉林省中东部雨养区(降雨量450毫米以上)和西部半干旱区(降雨量小于450毫米)两个不同类型生态区玉米秸秆深翻还田技术体系,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省里已将秸秆还田肥料化作为一个主要应用方向,正在加大研究和推广力度。但是,黑土地保护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走农艺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之路,打好组合拳。”

吉林省农委主任李国强说,黑土地保护治理需综合考虑现有条件、按照“由点到面、逐步扩展,量力而行、先易后难,整合项目、集中投入,完善机制、综合治理”路径,山、水、林、田、路、污综合整治,多种措施综合配套应用。东部坡耕地区以水土保持为主,中部平原区以有机培肥为主,西部干旱瘠薄区以发展节水农业为主。

据介绍,2014年,省委、省政府把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先行启动综合保护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两个试点片,推广有机质提升面积27万亩。2015年,黑土地保护试点增加到15个。着力实施基础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土壤培肥工程三项重大工程建设。在试点区域内的9个县(市、区)建设高产稳产田27.93万亩,比上年增加12.19万亩;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17.5万亩,比上年增加10.1万亩;实施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建设项目,更新改造农田防护林13850亩,比上年增加3350亩;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试点项目,试点面积37.5万亩,比上年增加17.5万亩;秸秆腐熟剂还田综合技术推广92.5万亩,比上年增加65.5万亩。

2015年,吉林省人大将黑土地保护列入立法规划,制定了《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2015年新开展的控水控肥控药试点,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有效地将农民施肥量减下来;通过增施有机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化肥用量;通过改进施肥方式方法,最大效率地发挥化肥作用,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通过试验、示范“三低”农药(低毒、低残留、低用量农药)、示范应用太阳能多功能杀虫灯、黏虫板,降低农药使用量;通过试验示范静电喷雾器和自走式水田专用喷杆喷雾机,用高效植保机械替代跑冒滴漏落后机械,推广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先进施药技术,提高喷雾对靶性,降低农药飘移损失,提高农药利用率;通过渠道节水、应用保水剂等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随着中央财政支持的“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从2015年秋季开始,吉林省重点实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深翻深松、养分调控、粮豆轮作和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等6项内容。项目完成后,项目区耕地地力提高0.5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以上,耕层厚度达到30厘米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