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的戏曲传承者不能只是会唱戏
上海戏剧学院戏曲系主任童强指导学生排练京剧《斩经堂》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强调“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健全戏曲艺术保护传承工作体系、学校教育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明确提出完善戏曲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的5条细则,紧紧围绕“人”,抓住了戏曲传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人为核心,要有人教、有人学、有人演、有人看,这样的戏曲艺术才能实现活态传承,民族艺术才能实现繁荣发展。然而,影响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师资短缺。以戏曲表演为例,如有的名家大师年事已高,对教戏传艺有心无力;有的戏曲演员忙于舞台演出,无法承担教戏传艺的重任;有的演员会唱戏但不擅教学,更不知如何育人;更有许多青年演员的艺术造诣有限,自身还需要不断成长……师资短缺严重阻碍了戏曲的传承与人才培养。
发挥传艺者作用
培养戏曲教育人才
作为戏曲传承和人才培养的主体,全国各地很多戏曲院校都遇到过师资短缺的问题。《政策》中强调的实施“名家传戏——戏曲名家收徒传艺”计划很好,应从传艺者的角度出发,发挥传艺者在戏曲传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请老艺术家传艺,针对学生或演员的欠缺之处进行专业指导,同时用影像将老艺术家的精湛表演记录下来,有利于今后的戏曲研究和学习;也要鼓励那些忙于舞台演出的优秀演员教戏传艺,除了强化责任与使命外,学校可组织学生去观摩优秀演员的排练和演出,甚至可以跟学、跟练、跟演。一出戏可以有很多版本,可以分A、B角,优秀演员可以演,学生也要有机会演,这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政策》中强调的“建立戏曲院校青年教师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青年骨干‘双向交流’机制,为培养新一代青年拔尖人才创造良好条件”,为戏曲院校进一步发挥传承作用指明了方向,但关键是创新机制,具体落实。对于不擅教学的优秀演员,可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教学培训,让他们逐步胜任教学岗位,从名演员转变成为教书育人的名师。
我国师范教育在不同门类、学科都培养了众多的教育教学人才,并且很多艺术院校也设有艺术教育专业,但开设戏曲教育专业或设置戏曲教育培养方向的院校几乎没有。戏曲传承需要大量的传承人和传艺者,仅靠老艺术家、院校教师、院团演员或老艺人的努力,很难解决当前师资上的供需矛盾。演员未经专业、系统的培训未必能胜任教戏育人的工作,因此,建议有条件的艺术院校和师范院校考虑开设戏曲教育专业或者增设戏曲教育专业培养方向,并设置戏曲教育专业课程,为戏曲院校和大中小学的戏曲艺术教育提供可持续的师资保障。
鼓励学艺普及戏曲艺术教育
相对传艺者来说,学艺者可能是影响戏曲传承与发展更为关键的因素。除了专业的戏曲院校和戏曲院团要有学艺者外,普通高校和中小学也应有戏曲的学艺者。笔者认为,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不是简单的职业传承,而应该回归到文化传承的轨道上来,所以国家提倡并实施中小学开设戏曲课程,要求学校结合教育实际,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内容的教育教学。除学生外,社区居民或农村村民也是戏曲学艺者的一个重要群体,戏曲的普及和宣传应很好的覆盖这些群体,并派专人教,专门送戏下乡、下社区。只有群众广泛参与、喜爱,戏曲艺术才能很好地传承发展。
当然,戏曲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戏曲院校的学生和戏曲院团的青年演员,他们从哪里来,今后要到哪里去,我们都要认真思考。学戏难,学戏苦,现在的戏曲学艺者越来越少,并且越发集中在农村和中西部省份。此次发布的《政策》中已明确提出,“加强学校戏曲专业人才培养,对中等职业教育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这是一项很重要的举措,笔者认为,也可尝试给予高等艺术院校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免学费,目前,中国戏曲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基本做到,其他有条件的省市也在尝试。
除了学费减免外,还应拓宽戏曲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学习戏曲,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就业面窄。在全国戏曲院团越来越少、仅有的院团人员逐渐饱和的情况下,戏曲学生的就业前景堪忧。加之戏曲文化和戏曲演出市场的不景气,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更难解决。这就要鼓励戏曲专业学生除了选择演艺行业,也可考虑从事戏曲的教育和传播工作,政府也应建立起相关通道,创新机制,开拓戏曲教育与传播的市场。
此外,由于生源不好,目前,戏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受到影响。作为戏曲教育的主体,戏曲艺术院校除了教授学生专业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不能只会唱几出戏,综合素质也很重要,建议在戏曲专业基础上,拓展相关专业课程,如戏曲教育、戏曲导演、戏曲编辑、戏曲舞美、戏曲管理、戏曲营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