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兴路1号验收 上城危旧房改造进入扫尾攻坚阶段
“在这里住了快55年,老房子终于盼来了春天。现在这样子,很满意。”朱琳琳阿姨嘴角上扬,眼睛望着新房子,目光里透着难以言说的兴奋。
1月8日上午,惠兴路1号聚集了很多人,这些都是住在老墙门的原住户。他们得到通知,改造的老房子已通过竣工验收,来看新房领钥匙了。
惠兴路1号,上世纪30年代建造,住着25户人家。危旧房改造前,这里没有厨卫设施,屋面破损、木构件霉烂、外墙脱落、地板凹陷、电线乱拉等现象很普遍,被鉴定为C级危房,需要维修加固。
去年6月中旬,湖滨房管站进场施工。经过了6个多月紧张施工,像施了魔法一般,来了一个大变样——
白色墙面,黑色瓦片,漆成棕色的木窗木门,四坡屋顶,方形布局整齐划一;室内铺上了木地板,红漆百叶木门窗精美雅致……再现了民国时期杭州里弄建筑的古朴风貌。
原住户们看着老房新貌,心里乐呵呵的。
“以前一到台风季我就胆战心惊,不仅漏水,台风一吹房子还会晃,屋顶都被掀翻过。“说到以前住的房子,朱琳琳阿姨仍心有余悸。
湖滨房管站站长吕春民告诉记者,朱阿姨的“新家”是在原来旧房的基础上修缮的,“以前她的窗子是老式的木窗,一下雨就漏水;现在换上了铝合金材质,就不会再漏水了。屋顶重新铺了小黑瓦,油毛毡下面增铺了一层屋面板,屋顶更结实。”
危旧房改造,让朱阿姨如愿住上了安全房。
原来的惠兴路1号住户,仅有少部分人家里有自己搭的简易卫生间,多数居民上厕所都是去两百米开外的公厕,晚上实在内急,就用痰盂。
这次改造,让居民最受益的地方,就在于每个房子里都变出了一个独立卫生间。
记者还发现,施工部门在改造的一些细节处理上,值得称道。
比如有一户三口之家,丈夫中风,行动不便,为此特意给他们预留了一根污水管道,今后他们可以在房间内安装坐便器,方便其日常起居;
还有一对老人家原来的楼梯很陡,爬楼梯很吃力。此次修缮中,将横梁抬高,为楼梯增加了2级台阶,使坡度放缓,走起来轻松很多。
惠兴路1号大变样,只是上城区去年以来危旧房成功改造的一个缩影。
上城是个老城区,危旧房屋面积占全市危旧房总量一半以上。这两年,上城区大力推进危旧房改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一组数据为证:自2007年危改工程至今,上城区已改善房屋100.57万平方米、占区危旧房屋面积88%,受益住户1.8万余户。
刚刚过去的2014年,危改计划竣工2.7万平方米,截至2014年11月,竣工3.86万平方米,完成率约为143%。
2015年,上城区将继续推进危旧房改造,计划开工修缮8个,当年竣工5个,面积0.7万平方米。
记者观察
危旧房攻坚不易
亟需资金、政策扶持
目前,上城区危旧房改善工作进入了扫尾攻坚阶段。
只是,这个“坚”,很难攻。
据统计,上城区目前尚有13万多平方米的旧房未改善,主要分为市危改暂缓项目、思鑫坊区块危改项目和馒头山危改项目三部分。
这些危旧房项目,之所以推进比较缓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关于危改资金和配套政策的问题。
危改重建项目因拆迁原因,项目拖时较长,成本较高,均已超项目概算。由于全市危旧房改善工作已结束,缺少配套项目资金。
与此同时,由于全市危旧房改善后相关危改政策不再延用,考虑到危旧房改善实施的特殊性,正在改善及尚需改善的危旧房仍然需要配套政策的支持。
二是风景区遗留危旧房的问题。
上城馒头山地区存在成片的危旧房,大部分住宅结构为杂砖墙简易结构的非成套房,绝大部分居民无卫生间,范围内建筑布局零乱,道路狭窄,部分地方房屋地势低洼,且违法建筑面积约占总面积1/10。
但该区域属于南宋皇城大遗址,综保工程方案仍在审批当中,因此该区块的危旧房改善一直没能列入杭州市危改项目。
上城区住房和城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建议按照国外老房屋保护经验,市里设立老房屋(危旧房)专项保护资金,用于危旧房的长期修缮与保护工作。
同时,建议结合目前简政放权,下放风景区危旧房改善审批权限,通过部分居民外迁等办法,推进风景区危旧房屋改善进度。(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