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创园区如何形成特色
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中,比例最高的是广告产业、设计产业(含建设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广播电视业、出版产业、工艺产业和数字内容业,这六大业态占台湾文创产业产值超过90%。因此作为文创产业发展载体的园区,其大部分定位或核心业态也是围绕这六大业态展开。尽管台湾的文创园区起步较晚,但在策划、产业聚集、运营模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形成了特色。
差异化定位,寻找独特风格
笔者在与台湾文创园区管理运营负责人沟通时,提到运营文创园区,他们一致回答并强调首先需要做的是对园区进行策划定位。找准定位才能明确发展方向,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找到位置。
而谈到影响园区定位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所在城市或区域的环境特质、主要经济业态、文创人才状况、自身资源能力、管理者的风格等。一个文创园区就是一个创意人才和文创企业的聚集平台,因此所在城市的相关文创人才和企业数量就成为决定园区成败的重要因素。如台湾高雄市,因为其历史有钢铁产业聚集的优势,因此高雄的驳二艺术特区在定位创意设计产业时多了几分“硬朗”的风格,举办“国际钢雕艺术节”也就有了成长的环境和土壤。
文创园区的聚集平台又依托一个场域和空间,其背后都不免与历史产生联系,而空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就成为园区说故事的元素,也成为园区文创产品创作的元素,当然不同的人去经营也会使得园区具有不同的气质。如华山1914文创园是依托废旧酒厂空间改建而成,其建筑后的故事成为后来园区品牌形成和传播的策略。所以,其“文化创意产业、跨界艺术展现与生活美学风格塑造”的定位,是其做“简单生活节”的原因,而其运营商远流集团的出版业背景,也成为做“华文朗读节”的支撑。
原生性生长,匹配生活方式
地里自然生长出来的草是最适合这块土地的植物,同理,根植于当地城市文化资源特色的文创园区才能健康发展,持续经营。台北是整个台湾文创产业的中心,所以华山和松烟园区定位在创意设计、美学生活上才有了发展的资源保障。而花莲因创意人才不足,所以其文创园区只能定位为“文化艺术产业与观光结合之实验场域”。
一个文创园区就是一种生活样式。文创本质是要让生活更加美好。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就是范特喜文创园区,它以记忆的延续、绿色的觉醒、创作的热爱与梦想的加乘为核心精神,以社区营造方式“创造幸福的小氛围”,融入与居民为邻的生活圈,以烘焙为主题完成“范特喜甜点森林”品牌,开发了“新手书店”。和房客共同合作,共享资源,共同发掘市场需求,并成立微创体验店铺,增加服务的实务经验,推出“绿光计划”。
活动聚人气,共生扩大效益
影响文创园区的成功因素有很多,其中活动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文创园区要成功,首先必须聚集人气,吸引人才,而活动是吸引人气、聚集人才最好的方式。对台湾文创园区考察发现,做得越好的园区,举办的活动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结论。
在活动中,台湾文创园区将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有效融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台湾文创园区的很多活动都围绕着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等“公益性”展开,一方面提升了园区的人气,促进了园区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找到了一条公共服务的有效渠道和路径。
场域化运营,培育产业生态
一个文创园区就是一个场域,文创园区运营的关键是空间的运营,是围绕着园区定位形成产业生态。台湾文创园区在空间的布局上合理,体现在业态构成、参观动线、公共空间的设置、公共空间与租售空间的比例等方面。另一方面,在公共空间的活动策划、小品布置、场地利用、卫生保洁等方面也是精益求精,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而所谓文创产业生态,一方面从产业角度看,是在人才、市场、服务、金融、政策等要素方面实现聚集,实现“创意形成、产品生产、营销传播、终端销售”等产业环节链条上的闭环生态,让“创意、创作、创新、创业”在园区落地生根,成为产业聚集的平台。另一方面从生态环境角度看,它不仅包括人,还包括园区的气候、土壤、植被等,这些都对园区的运营产生影响。如在台北,因为华山文创园区的树多,所以夏天厂商更愿意在这里举办活动,因为有更多避暑的场地。而松山文创园区的树少,所以冬季厂商更愿意在这里举办活动,因为这里阳光更充足。
社区化融合,勇担社会责任
走过几个台湾文创园区后发现,其与社区融合得非常好。这些园区都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没有围栏的阻隔。如驳二艺术特区坐落在邻近的住宅区当中,没有一个高大的门楼或围墙,只会看到两座“驳二最大咖”的大公仔在路旁欢迎你。也正因为此,园区成为市民和游客的好去处,成为市民综合场域的空间。
纵观台湾文创园区的发展,可以看到除了在上文提到的教育责任之外,它对于传承历史文化、活化闲置资产、打造城市意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创新环境氛围、倡导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观察台湾生活、洞察社会发展趋势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