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日报:跨区作业:台州“智慧农机”大显身手

22.12.2015  18:38
      本报记者 陈伟华 

  从市内到市外、从省内到省外;从无证件标识到有跨区作业“绿卡”;从每年单纯的“三夏”跨区作业,到“三夏、三秋”跨区作业,再到“三夏、三秋、冬春”三个时段跨区作业……随着跨区作业机制的成熟,我市拥有农机的农民和机手的腰包都鼓了起来。

  连续阴雨,农户抢晴收割晚稻

  12月11日,连续阴雨天气告一段落,台州大地终于盼来久违的阳光。在椒江区章安街道柏树里村,田野上泥土飘香,成片稻谷低垂着头,金灿灿的谷粒颗颗饱满。

  “突、突、突……”田间地头不断发出收割机的声响,还有人们喜悦的笑声。杨灯聪与农友一起,趁天晴抢收晚稻。在阡陌上,停放着的拖拉机,一次次在等待联合收割机的到来,然后它们把稻谷抛撒而下。

  杨灯聪是椒江惠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椒江有名的种粮大户。2004年,在外经商多年的他,回到椒江章安柏树里村老家。当他走到村外,看到一片片杂草丛生荒废的良田时,不禁一阵痛心。他萌发了一个念头——回家种田。

  回到家乡,他先后承包了大片土地种粮:章安1000多亩,其中柏树里村500多亩,其它分布在周边的蔡桥村、闸头村和谢张村;临海240亩。他在两地承包的稻田,加在一起共有1400多亩。

  “这个秋天雨水特别多,我们都十分着急,盼望着赶紧天晴收割。连续阴雨,使我的晚稻收割,要比往年推迟20多天时间。12月8日晚,我们就借着月光收割稻子。当天下午,我开着联合收割机帮临海市溪口南山村正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收割稻子,回来后4点钟才开始干自己田里的活儿,一直到深夜12点半才收工。12月10日白天下雨,夜里8点钟,我打着手电,来到柏树里村的稻田上,观察受淹情况。收割机第二天能不能下田,这事一直在困扰着我,因为还有剩下的柏树里村200亩、闸头村150亩稻田在等着收割。只要天晴,再给我们两天时间,稻子就会收割完。”杨灯聪说。

  另外,12月7日和8日,帮正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收割210亩稻子,也耽搁了杨灯聪一些时间。除了要干自己田里的活儿,他们这家合作社的农机,还要帮当地及临海等地的农户干活,收取一些费用。他们的农机手,近十年间,还“南征北战”,到江苏和安徽等地跨区作业。

  眼下他们的4台收割机,都在田间忙碌,现在他们的合作社里一共拥有80多台(套)农业机械。机收晚稻争的是时间,你说老杨这些日子能不心急如焚吗?

  杨灯聪以一亩地为例,给记者算了笔账:插秧,人工需250元,机械是80元;他们合作社帮人收割稻子,价格为每亩80元左右。杨灯聪说,再算上育秧、插秧、打药和烘干等费用,一季水稻种下来,人工与机械相比较,每亩地可节约成本费200多元。

  南征北战,农机手踏上致富路

  今年41岁的农机手郭永法,从事农机服务已有14个年头。早年他仅服务于温岭当地农户,用的是拖拉机和收割机。自2006年开始,他与妻子林海旭踏上了“南征北战”的致富路,足迹遍布福建、江苏和安徽等省份。

  随着农机的不断兴起,我市涌现了一批为他人提供农机服务的专业化产业工人。郭永法就是其中一位。

  今年6月,郭永法用自家货车载上一辆收割机,与妻子一道奔赴江苏收割小麦。收割对象是当地的散户,服务价格每亩田60至100元不等,20多天他们净赚了3万多元。7月份回家,恰逢早稻成熟,他就用收割机帮当地农户干农活。到9月1日,他们又来到安徽六安和安庆等地,帮农民收割晚稻,价格每亩田为80元左右。在那儿一待就是近一个月,他们总共帮人收割了800亩稻田,净赚4万多元。回家途中,遇上衢州市江山农户有需求,每亩田价格为100多元,于是他们又在江山停留了多日。

  之后,夫妻俩追随次第成熟的稻香,回到我市的仙居和温岭等地,助力一些农户完成收割作业。在外地,郭永法多年上门机收,接的业务基本上是散户。而在温岭当地,他今年与人合作,帮温西和大溪的种粮大户收割晚稻。2000多亩稻田连成一片,收割机行驶在上面,简直是“一马平川”。农闲的时候,手脚勤快的郭永法还是不肯歇下来。春节前后这段日子,他用自家货车,帮当地的海鲜商贩送货。

  “这些年,台州机手‘遍地开花’,买联合收割机的人越来越多。竞争激烈后,要是光在家里干活,肯定挣不到太多的钱。依靠跨区作业这项‘额外’收入,我们每年都能赚20多万元钱。现在我有3台进口‘久保田’收割机,加上2台耕田用的拖拉机,家里还有10多亩田,里外都有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郭永法说。

  十多年来,郭永法就像追花逐蜜的人,大江南北到处跑。但追花之路并不平坦。他省吃俭用,“一年添三,三年添九,好不容易拥有了一台25万元的‘久保田’大机械。2008年,当郭永法与收割机一道离开家乡坞根镇白璧村时,心中装着的是一片脱贫致富的希望。他们在湖北、河南和安徽等地到处找业务,就是无人问津。一路上很艰辛,吃住都在货车上,每天还要支付小工100元的工资。一个多月下来,郭永法掐指一算,此行还亏本呢!他为此苦闷了好长一段日子。

  “今年一台收割机辛苦半年,风餐露宿,能净赚20万元左右就不错了。我记得生意最好是在2013年,那年除支付工人工资外,我们还净赚24万元。近两年机手多了,业务很难接到,生意就有所下降。为节省开支,我们连工人也不招了。”郭永法说,跨区作业是一件苦差事,尤其遇上夏天高温,开着收割机在田间‘战斗’,灰尘到处飞扬,不断洒落在头上和身上,真让人受不了。那时,如果不小心,手碰到农机外面的铁板,肯定会烫出血泡。被烈日烤过的铁板,鸡蛋打碎放在上面,不一会儿就被烤熟了。郭永法记得有两次,在高温下作业,觉得头昏脑涨,眼前直冒金星,后来他发现自己中暑了。

  另外,在国家连续十多年购机补贴大背景下,加上跨区作业的带动效应,我市的农机综合实力在不断壮大。与市场一起发展壮大的,还有农机手的技能。近年来,我市农业部门结合跨区作业,每年多次组织机手培训现场会,请有经验的跨区作业机手和跨区作业明星服务队队长等,担任培训老师,这大大提高了机手整体作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