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日报:温岭:机械化,让种粮变得越来越轻松
《台州日报》 2015-8-13 第四版 江连秋
翻耕、整地、插秧,一气呵成
13号台风“苏迪罗”,结束了台州前一阵的持续高温天气。8月10日6时许,笔者随种粮大户朱齐军,来到温岭市箬横镇百亩坦村连片的承包田。此时,天下着中雨,40多名小工,三台大型拖拉机、两台中型插秧机的农机手,还有两头水牛,早已在田边等候主人到来。
“今天的工作,就是给这200余亩早稻收割后的农田翻耕、整地、插秧。”朱齐军说完,便与他们一起干起了活。
首先是三台拖拉机上阵。朱齐军和另两位农机手,先把油料灌进每一台机械的油箱,然后各就各位。三台拖拉机,架上旋耕机,给留着稻茬的水田翻耕了一遍。接着,该耕牛施展本领了。挂上拖泥器的水牛,在刚翻耕过的水田来回走一遍,原本高高低低的田面,即刻变平了。最后,运秧的农民从秧田拉来一车秧苗,两位农机手开着插秧机下田插秧,不到20分种,一台机各完成了一亩田的晚稻插秧任务。
“以往没有机器半天整不了一亩地。”朱齐军感慨,“从手工劳动到机械化,现在种田越来越容易。农业的根本出路的确在于机械化,不然的话,我们家也不可能种这么多的田。”
25年种地面积增200多倍
今年41岁的朱齐军,是温岭市的种粮大户,也是温岭市的青年拔尖人才。他种田25年,农田面积从20多亩开始,发展到今年的2700多亩,增了200多倍。这段日子,正是“三夏”大忙季节,抢收2700亩的早稻,交售100万公斤夏粮,还要抢种1000余亩连作晚稻,接下来要种1700余亩的西蓝花,任务繁重。朱齐军雇了40多名男女农民工,家中出动六台中型收割机、三台拖拉机、两台插秧机,全力投入“三夏”生产。10天工夫,就收下了2673亩早稻,仅剩36亩早稻未收,有800余亩已插下连作晚稻秧苗。
朱齐军说自己从小跟着父亲种田。以前都是人工作业,农忙季节,割稻插秧日夜连续,曾经累倒在田间,住进了医院。1995年夏,朱齐军花了4.3万多元,买了永康产的手扶拖拉机和一台温岭产的收割机,成了当地最早一批机械化种田者。此后,有了政府扶农扶粮政策的支持,他跨村跨乡连续承包土地种田,越包越多。新的三熟制,让他的生产效益倍增,下田干活的时间缩短了不少,土地的利用率、产出率大大提高。现在,每年的水稻收成超过160万公斤,成了当地种粮、售粮大户之一。
家里还有一堆机械“宝贝”
当天中午11时许,他和两位机手已将200余亩田的耕地任务完成了一半多。
“我带你们去看看我的宝贝。”朱齐军暂时放下手中活,对笔者说。
笔者跟随朱齐军来到他坭城村的家,在一座大型仓库内,这里有三台十多米高的烘干机,左侧是现代稻谷碾米流水线,右侧停着一台收割机和一台拖拉机,一名技术人员正在检修机器。
“有了这些宝贝,再也不用担心稻谷烘干问题了。”朱齐军指着正中间的烘干机告诉笔者说:“以前没有这个家伙,台风来时,稻谷收上来眼睁睁地看它发芽乃至霉变损失。现在好了,像这次13号台风‘苏迪罗’来了,我就早两天准备,启用了烘干机,不愁台风也不愁稻谷发芽啦。还有这个自动化的稻谷加工机,连兄弟县市的种粮大户都要我帮助他们加工稻米。现在,我这里已是温岭唯一的稻米加工点。”
“抽水、犁田、翻耕、插秧、治虫、收割、运粮、烘干、碾米,全部机械化代替人力。”朱齐军和他的老爸朱乃玲,骄傲地对笔者说。现在种田可以说已全面实现机械化,告别了昔日脸朝黑土背朝天的老皇历。这在过去,我们连做梦也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