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长张兵:打造“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
台州市长张兵 杨辉 摄
中新网杭州6月16日电(邵燕飞 奚金燕 汪恩民 王迎)“实体经济是浙江发展的根基,也是建设富强浙江的重要支撑。对于台州来说,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是台州最亮的特色,最重的底牌。”15日,在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浙江省党代会代表、台州市市长张兵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台州将以打造“制造之都”为战略目标,全力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推动制造业裂变发展。
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经济大省,台州是“浙江制造”的代表城市之一。汽摩配、医药、家具、水泵、塑料模具、无人机、通用航空、轨道交通……块状经济如星火燎原,逐步培育形成“中国缝制设备之都”、“中国阀门之都”等51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即便是这些年,国内经济面临着发展和转型双重压力,台州制造业的脊梁依然坚挺,发展步履依旧稳健。
张兵向记者列举了一组数据:2016年,台州工业增加值达1645.14亿元,比1978年增长651.6倍,年均增长18.2%。2008年以后,以传统制造为主的实体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工业由二位数的高速调整为一位数中高速增长。但我们始终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顶住下行压力,坚定转型升级。2016年起,台州工业重回上升通道。今年1-5月,台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了11.8%的增长,重新实现二位数增长,高于全省4.2个百分点,增幅居浙江省第1。与此同时,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已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3%,新产品产值率达33.千%。目前,台州有74个工业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其中31个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第一。
这些数据的背后,意味着台州在未来竞争中,拥有扎实的基础并积蓄了新的发展动能。
在张兵看来,台州在传统制造业在稳健转型,如医药化工,已逐步实现由生产原料药、中间体向制剂药转型,生产工艺由粗放型向管道化、密闭化、循环化、智能化方向转变;以吉利汽车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业,已具备了在世界市场上一争高低的能力;台州智能马桶已占国内市场的三分之一。高新技术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如无人机、通用航空、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目前,台州正以打造“制造之都”为战略目标,加快培育百亿级工业企业、千亿级产业集群、万亿级制造业总量,打造高新高端、智能智慧、集聚集群的产业高地。
为实现这个目标,台州提出构建“5+5”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交通工具、医药健康、机电设备、现代家居、能源与资源再生五大千亿级主导产业,着力培育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时尚创意、新型材料、工业服务业五大百亿级新兴产业,注重点面结合,加快产业升级向纵深推进。”张兵说。
紧扣“退、调、转”做文章 力促制造业“转型升级”
回眸过去,厚积薄发的背后,是之前一路的爬坡过坎、负重前行和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早些年,台州的经济陷入“四低”式增长困局:低端产业、低附加值产品、低层次技术、低价格竞争。一场国际金融风暴,让“率先下海”的台州也呛了海水,制造业面临着发展和转型双重压力。
如何走出低水平的增长陷阱?知不足,然后补。
“我们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围绕‘退、调、转’三个字做足文章,实现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退’,就是重污染高耗能产业项目坚决退出;‘调’,就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就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张兵坦言,如今,走在赶超发展新长征路上的台州,对技术、人才的渴望程度,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7年5月10日,台州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发布《台州人才新政三十条》,对人才创业提供从办公场地、融资扶持、知识产权保护、创业培训等14个方面的一条龙扶持和服务措施;对团队创业项目给予最高1亿元资助,个人创业项目最高2000万元资助;重点推进“千人计划”产业园、“500精英计划”创业创新园、众创空间等创业平台建设;对于大院名校在台州建立独立创新机构,本地高校和医院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共建创新研究院(所),企业以并购等方式在境外建立创新机构的,均给予高额补助。该政策被誉为台州历史上力度最大、系统性与针对性最强的人才制度创新。
有了人才的支撑,台州经济正加快从模仿走向创新的步伐。
现在,台州人正雄心勃勃,在36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全面推进股改上市,力争通过3年努力,新增股份制企业1000家,着力打造全国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新典范。
“按照‘改制一批、培育一批、上市一批’思路,台州正逐步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常态化保持200家上市后备企业,3年内上市公司达80家以上,力争达到100家。”张兵说,台州正积极发挥浙大台州研究院、台州北大科技园、清华台州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效用,加快建成提升100个小微企业创业园,全力打造浙江乃至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完) 【罗道旺】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