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融合推进安全生产“三化”建设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台州民营经济发达,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90%以上,解决了80%左右的就业,并形成了医药化工等20多个规模上百亿元的块状特色经济,“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等3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落户台州。但由于过去农村工业化遗留下来的生产力水平低下、长期积累的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等问题,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多发。对此,该市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围绕护航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融合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网格化、社会化“三化”建设,不断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全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连续11年实现同比下降。其主要做法是:
一、深耕标准化,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一是政策引导。出台了奖励政策,对被认定为一、二级标准化企业分别给予一定10万、5万的奖励,并将标准化创建作为评先树优等前提条件,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将标准化创建工作连续4年纳入市政府对县(市、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推动标准化工作扎实开展。二是分类推进。按照“典型带动、重点突破、分类指导、分层达标”的思路,在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和工矿商贸规上企业先行开展,安排专人靠上、实行专家进驻,促其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标准化要求,为本行业企业建立样板、树立标杆。目前,全市危险化学品、矿山和烟花爆竹等三大高危行业标准化率达100%,规上企业达标率达96.2%,500万上规下企业达标率达60.9%。三是动态调整。实行“达标—升级—再达标”和“按比例淘汰”的动态管理机制,对安全生产条件降低、复评成绩下滑的企业实施挂牌督办整改,并按不低于2%的比例提请撤销标准化等级。通过标准化创建,企业安全管理得到强化,现场作业环境不断优化,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意识有效提升,生产安全事故率大幅下降。据调查,标准化达标企业事故总量由2012年的1452起下降到2015年的175起,下降了87.9%,标准化建设切实提升了企业安全水平。
二、依托网格化,促进基层监管责任落实。一是划分“四级网格”。按照区域界限划分为县级总网格、乡镇(街道)二级网格、重点乡镇(街道)工作片三级网格和村居四级网格,经济发达、安全监管任务重的村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再划分末端网格。通过网格划分,实现了安全生产监管触角纵向到底。目前,全市已有6300余名机关干部,10万多名村企干部成为各级网格的“格长”。二是定级排查。按照隐患和风险辨识标准化,将县(市、区)企业划分为ABCD四个档次,存有隐患因素但并不严重的属于A、B级,由网格责任人及时督促整改;隐患严重,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则划为C、D级,并及时把情况反馈给乡镇(街道)安监中队。被划为C级的企业将责令暂时停产整顿,待整改完毕验收合格后准予复产;D级企业视情况按照相关法律提请关闭。此项措施极大提高企业的主体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如浙江金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投入486万元整改隐患;浙江亿利达公司投入300多万元,给所有车床、冲床安装红外线紧急刹车系统,确保操作安全。三是探索“互联网+安全监管”。在实现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的基础上,台州研发出“智慧安监信息系统”,即在基层安全监管人员手机上安装安全检查APP软件,通过固化检查程序、照单检查内容和GPS定位检查地点,确保责任真落实、检查真到位。目前,全市有41个乡镇(街道)2050多名安全监管网格人员使用了该系统,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并督促企业治理安全隐患37万余个,其中较大隐患1203个,阻止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活动300多起。
三、引入社会化,构建社会共治体系。一是企业购买服务模式。企业将隐患排查治理等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委托给专业中介服务机构有偿开展。目前,全市有中介服务机构33家,有3500多家企业接受了社会化服务。2016年目标要达到1.2万家。二是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由政府出资委托专业服务机构或聘请安全专家为政府部门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如椒江区聘请专业安全服务公司已完成6个街道136个行政村的3998家企业和场所的安全隐患排查,发现各类安全隐患28339处,当场帮助整改安全隐患4905处。尤其是通过排查,及时掌握并对1823家“三合一”企业和922家无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整治。三是行业协会(商会)自治模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组织优势和自律作用,以及行业中领先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传、帮、带”作用,指导、引领会员单位开展安全生产互帮、互学、互查以及培训等活动,形成安全生产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如天台小微企业商会帮助全县530多家会员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服务,其中,举办各类培训会3次、帮助企业开展安全“体检”53家(次)、组织企业互检29家(次),整改较大隐患41个,有力改善了企业的安全条件,提高了企业本质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