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古色古香 前童古建筑髟墙的题字文化
编辑按:
髟,读biao音的时候,通常指毛发下垂的样子:“斑鬓髟以承弁兮。”但这字古代还有一种读音(《唐韵》所衔切、《集韵》师衔切),音杉,意思是“屋翼也”。
走进前童,你会领略到古色古香的明清古建筑,感受到小桥流水带给你的欢乐,但是你可能没有注意到古建筑高高的髟墙上的题字。如果你了解了髟墙题字的来龙去脉,也许能给你的游玩带来更多的乐趣。
那就不妨从“群峰簪笏”宅的题字说起。这是一幢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房子,宅主为童则堂,人称则堂公,是当时的武义县训导。则堂公有兄弟三人,则堂公是老大,老二在外地教书,老三在前童务农。群峰簪笏宅的墙头上有前童惟一的对称式马头墙,其东南髟墙上书“群峰簪笏”四字,西南面髟墙上题“清流映带”四字。群峰指前童四周有许多山峰,南面有石镜山、狮子山,东面有塔山,西面有鹿山,北面有梁皇山等。前童处在这么多群峰的怀抱下,前童人的出路和追求是什么?那就是“簪笏”。簪笏:即冠簪和手板。古代“笏以书事,笏笔以备书”。臣僚奏事,“执笏簪笔”即谓簪笏,比喻官员或官职。语出南朝梁简文帝《马宝颂》序:“簪笏成行,貂缨在席”。在这群峰环抱下,教育前童的子孙们应当读好书,学而优则仕,这也是古代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清流映带,语出晋人王羲之《兰亭序》:“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前童前后左右有许多清流,南面有白溪、北面有后溪,当中有许多甽(即小河,前童人叫甽)流经前童村里。在这美好的清流辉映环绕下,前童人又想到了什么?映带,即官服上的玉带。意即要当官。寥寥八字,把前童美好的环境概况了,也把他们教育后代的美好愿望表露了。
前童人是这么写在墙上,实际也是这么做的。宅主则堂公把房子建在这里,就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这幢房子建在前童的书院尺木草堂边上,用意就是要刻苦学习,考取功名。则堂公的后代有许多人刻苦读书考取了功名。不过当这幢房子造好以后,则堂把房子让给了老二和老三,而他自己又去造了另外的房子———小桥流水宅。
建造小桥流水宅的时候,正处于嘉庆末年、道光初年,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则堂公已从官职上了退了下来。这个时候,最关键的就是要调整好心态,过一个愉快的晚年。当时其父童桂林也从长兴训导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则堂把父亲接来住在这里,一起安度晚年。
走进前童的门牌坊,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幢小桥流水宅。高高的朝南的髟墙上刻着“小桥流水”四个大字,可以说这四个字把则堂的后半生都高度概括了。这幢房子处于前童的最西面,流经前童村的水都从这里流下去的,以前叫做大甽;靠南面的有一条小甽,路在当中。小桥流水语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主人多年在外为官,用四个字表达了主人的深深思乡之情和退居后向往的小桥流水式的田园生活,悠然安度人生,好不惬意。
在这幢房子的朝北墙上,有阳刻“职思其居”四个大字,充分反映了主人退居后的心态和生活。职思其居,出自《诗经·唐风·蟋蟀》“无己大康,职思其居……”职:相当于口语“得”。居:处;指所处居室或职位。大概意思是“不可太享福,本职得承担”。两边门框上有阴刻家箴:“告往知来,一隅可发,未雨绸缪,诎义通达,量入为出;礼言周匝,勤俭成家,唐魏足法,山西泥闾,今时气甲。”这是治家格言,也是退居后对人生的思索。主人将其刻于门楣,教育后辈子孙为其行为指南。
再往里走,就是前童人说的“里道地”了,即明经堂。这是一幢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的房子,房子的主人也是则堂公。大门上挂着道光皇帝钦赐、浙江学政所立的“明经”匾额。
这是一幢很有代表性的房子,在东南西北的髟墙上都有题字。在西南的髟墙上,雕刻四个大字“奠厥攸居”。奠厥攸居语出《尚书·盘庚》记“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前童主人把造房子与建设殷都新王邑相提并论,并要先看好风水,可见他们对造房子的重视。在东北面的髟墙上,题写的是“蒸云蔚霞”。说明“明经堂”云气升腾,彩霞聚集有许多美丽风光。这也是主人对生活、居住地的追求和美好祝愿。在东南面的髟墙上题写着“知其所止”四个大字。“知其所止”语出《大学·传三》。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孔子说话入木三分,意即:如果不知道自己该处于什么位置,那就连鸟儿都不如了。足见“知其所止”的重要。古往今来,很多人总是摆不正位置,认不清自己,蠢蠢欲动,无法抑制自己的欲望,不知道自己位置在哪里,想入非非而胆大妄为。前童主人在造房子时知道自己应该“止”的地方,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走到上堂屋的小道地时,在东面的髟墙上,有“礼义家风”四个题字,反映了主人家的做人准则,“孝悌为本,礼义为先。家风族训,世代遗传”的愿望跃然墙上。原本这四个字比较清晰,因为拍电影《理发师》,将字作仿古处理,字迹也就模糊了,但依然可以看出来。
群峰簪笏、清流映带、小桥流水、职思其居、奠厥攸居、蒸云蔚霞、知其所止、礼义家风等墙上题字,寥寥数语对前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反映了前童村民的为人,概括了前童的村貌,也反映了前童人的追求、对子孙后代的愿望,从一个角度折射出前童先人的文化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