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开展“走近地球科学”公益捐赠活动
3月8日,初春的北京万物复苏,微风驱赶了寒意,阳光普照大地。在这个全世界劳动妇女的节日里,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为更好地向农民工子女传播丰富的地球科学知识,让他们同样享受地球科学带来的乐趣,提升他们的科学素质,联合了部宣教中心、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化石》杂志和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等共同走进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南五环旁的中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蒲公英中学,开展“走近地球科学”大型公益捐赠活动。
陶庆法理事长在活动开始时发表致辞。他表示: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能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爱学习、多读书的激情,通过读书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还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能够动员更多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加入到“献爱心、做贡献”的活动中来,踊跃投入到保护人类共同的自然遗产—古生物化石、保护人类家园的事业中来,投入到防灾减灾的事业中来,为公益事业贡献一片爱心、承担一份责任。希望充分利用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这个公益平台,募集资金、资助项目,聚星星之火,汇涓涓细流,聚集社会力量,推进古生物化石及地球科学的探索研究、科普、保护工程和防灾减灾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基金会向蒲公英中学赠送了500套《地球大视野》科普丛书。
蒲公英中学郑洪校长代表全校师生感谢基金会筹划的此次活动,并郑重承诺:蒲公英中学的同学们一定会做到热爱科学,认真学习,争取出现科学家。
郑洪女士毕业于哈佛大学,这位身量高挑、语调平和的女士还是我们中国地质大学的校友,是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郝诒纯院士的学生。郑洪毕业于1987年,一贯学习刻苦,有着超前的学术思想,不仅课堂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学位论文研究亦是同学的榜样。直到现在,她所写的《河南禹县晚古生代小有孔虫动物群》论文,还会被其他研究者引用。
尽管多年的研究和教学生活带给郑洪一系列有关晚古生代有孔虫化石以及生态地层学的研究成果,但她还是在1992年时选择离开中国地质大学,进入哈佛大学继续深造,学习公共管理,并从此旅居美国。
从微体古生物研究的微观世界中走出来的郑洪,将目光放到了更广阔更复杂的人类大社会中。她觉得,有些社会责任更需要有人来承担、付出。于是,她在年逾半百时回国投身公益,创立了北京市第一所被政府认可的农民工子弟中学——蒲公英中学。目的很简单:要把接受合格教育的权力还给农民工子女。
2003 年,郑洪等人在对北京市周边地区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北京城乡结合部居住着大约50万学龄流动儿童,其中大部分在200多所被统称为“打工子弟学校”的未经注册的民办学校上学;这些学校的办学性质无一例外是营利性的,多以家庭小企业的模式运作,教育质量难以保证;更重要的是,这些学校都是小学,造成了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应有的初中教育对数十万流动青少年而言是缺失的。正是这样沉重的现实,促成了她创办公益学校的行动。在已持续12年的公益办学上,她拿出了比从事科学研究更多的毅力和勇气。
活动中,来自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秘书处的胡光晓副处长、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信息管理中心主任陈平富研究员、《化石》杂志郭建崴主编和中国地质大学万晓樵教授、张建平教授向蒲公英中学赠送了科普书刊。
军旅歌手乌兰托娅应邀参加活动。她为全校师生和出席活动的各位嘉宾激情演唱《我的中华》和《我和草原有个约会》。
国土资源部宣教中心工会主席张静,在活动中介绍了全国开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小主人”活动的情况。蒲公英中学学生代表宣读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行动宣言书。
多彩而有意义的活动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蒲公英中学合唱团表演了合唱,以美妙的歌声表示对来宾的谢意。
捐赠仪式后,热情的同学们将各位古生物专家邀请到教室,并提出了关于古生物和地球知识的各种有趣问题。专家们纷纷予以耐心解答,与同学们积极互动。
活动后,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已设立专项基金,为蒲公英中学募资助学,已有爱心人士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