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八大门派雅集山东 孔子所作《幽兰》曲“惊”四座

19.02.2017  14:33

  中国古琴名家名曲品鉴会18日下午在山东博物馆举行。儒家创始人孔子数千年前所作的《碣石调·幽兰》经诸城派传人高培芬打谱,得以重见世人,当天曲“”四座。

  梅庵派名家刘善教以一首《平沙落雁》拉开品鉴会序幕,琴弦模拟雁鸣之声,带观众进入沙平江阔、天高云远的秋景。随后,广陵派刘扬、九嶷派李天桓、蜀派曾成伟、岭南派区君虹、诸城派高培芬、梅庵派王永昌、吴门派裴金宝、川派顾永祥、虞山派朱晞相继演奏了《忆故人》、《水仙操》、《流水》、《渔樵问答》、《白雪》等著名曲目。

  山东诸城派第五代传人高培芬弹奏了孔子所作的《碣石调·幽兰》,再现了孔子周游列国偶见乡兰,以兰花自喻当时“生不逢时”的情怀。据悉,高培芬经过多年研究和打谱,三易其稿,才让此曲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打谱,指按照琴谱弹出琴曲的过程。现存的古谱大部分已经绝响,必须经过打谱恢复音乐。古代琴谱并不直接记录乐音,只是记明弦位和指法,打谱者必须熟悉琴曲的一般规律和演奏技法,揣摩曲情,进行再创造,才能再现原曲的本来面貌。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出席本次古琴品鉴会的名家多有“打谱”经历,如梅庵派的王永昌曾打谱《高山流水》等十余首;还有的名家擅长制作古琴,如岭南派区君虹曾修复明代古琴“亚绿绮”,均在中国古琴文化传承上作出了贡献。

  记者在现场看到,品鉴会座无虚席。对于观众来说,古琴仍充满神秘感,因此人们乐此不疲地欣赏每位古琴名家抱琴上台、安置琴身、调弦、辨音、鞠躬行礼、演奏、抱琴谢幕等一连串动作。演奏期间,有的人闭目聆听,有的人用手机录下精彩片段,还有的人根据节目单提供的文字介绍体会曲目内涵。

  古琴是流传三千年的中国传统乐器,位列中国传统文化“琴棋书画”之首,被视为“高雅”的代表,自古以来是文人的必修科目。孔子大力推崇古琴,自己也曾向鲁国乐官师襄拜师学琴,并亲自作《碣石调·幽兰》。

  据悉,此次古琴品鉴会由山东省文物局和山东省文物保护与收藏协会主办,入场券在两周前就已全部预约完毕。山东博物馆每年举办古琴教育研究活动,为人们学习古琴知识、练习古琴技艺、感受古琴文化内涵提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