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亭遗音:浙江名人名亭举要

20.02.2017  15:34

  亭,在中国不仅是一种停留和登眺的场所,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记忆场所,这一点在名人名亭方面表现得特别明显。浙江山川秀丽,人文荟萃,自古以来名人名亭众多。它们大多记录了浙江古代曾经的文化高峰,引来文人墨客的众多题咏,是“浙江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惜在现代城乡建设中重视不足,其历史风貌逐渐丧失,景观特色趋于湮灭,终于沦为千城一面背景下的一个平淡“景点”。在此仅举几例,希望引起关注。

  绍兴柯亭是浙江现存人文历史最早的名人名亭之一,可上溯到东汉。晋末南朝时期张骘《文士传》记载:“邕告吴人曰:‘吾昔尝经会稽高迁亭,见屋椽竹东闲第十六可以为笛。’取用,果有异声”。说的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蔡邕,在流亡中夜宿会稽高迁亭,拆房屋第十六根竹椽制成竹笛,音色优美。《晋书·桓伊传》又记录东晋名士、“笛圣”、“梅花三弄”曲作者桓伊有“蔡邕柯亭笛”,这里的“高迁亭”和“柯亭”是同一个地方的不同称呼,在今绍兴柯桥。清代柯亭建有重檐的四角方亭,戗角起翘,攒尖顶,上置葫芦宝顶,周有围墙。临河建四柱三间石牌楼,额坊上刻楷书“古柯亭”三字,亭后有屋,从老照片中可以看到柯亭旧影。历代文人对此多有题咏,如乾隆御题柯亭诗,“柯亭椽竹”因此成为越中八景之一。近代古柯亭圮为废墟,仅存遗址及隶书“汉蔡中郎祠”石刻横碑一方,1997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按老照片重建于绍兴柯桥镇柯亭公园古运河边,可惜环境风貌与历史上相比差别很大。

  浙江最具文化影响力的名人名亭是绍兴兰亭。兰亭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谢安等于永和九年(353年)暮春在此修禊聚会,人各赋诗,并产生千古墨妙《兰亭集序》而著称。兰亭位置多有变迁,《水经注》称:“浙江东与兰谿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太守王廙之移亭在水中。晋司空何无忌之临郡也,起亭于山椒,极高尽眺矣。”明嘉靖戊申(1548年),郡守沈启移兰亭曲水于天章寺前,即现址。作为兰亭象征的御碑亭建于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奉敕重建。有御书《兰亭序》勒石于天章寺前,上覆以亭”。“文化大革命”时破坏严重,经整修后恢复清初原貌,整体保存较好。御碑亭建筑形制略有变化,最大的改变是从歇山变成了盝顶。

  曝书亭也是浙江重要名人名亭,坐落在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是清代诗人、学者、藏书家朱彝尊的故居和藏书楼。关于曝书亭的由来,民间广为流传这样一则故事:康熙皇帝当年微服巡游江南,路过梅里(王店古称),看见荷花池畔草亭下,有一老者袒胸露腹在晒太阳,颇感诧异,便问何故。老者回答:“肚中书多久闷,恐霉而曝”。康熙仰慕其才,回京后颁下圣旨赐这位老者翰林院编修衔,此人便是朱彝尊。曝书亭园林是朱彝尊藏书楼园林,曾经藏书八万卷,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期间多次遭兵燹火毁,现在保存的园林格局由清嘉庆元年(1796年)浙江学政阮元主持重修。以园命名的“曝书亭”为歇山顶方形亭,全亭用四根青石柱、十二根圆木柱构架,地面铺设青砖。亭子面北青石柱上镌有集杜甫诗句的槛联,原为汪揖书,重修时阮元据以摹写,联为:“会须上番看成竹,何处老翁来赋诗”。石柱上还刻有阮元重修曝书亭时,和朱彝尊词所作的《百字令》,及当时嘉兴知府满族诗人伊汤安的和作,书迹和词句都很精美。

  除此之外,杭州西湖边还有很多名人名亭:清代所建纪念南齐苏小小之“慕才亭”;1915年重修纪念南宋隐士林和靖之“放鹤亭”;1142年韩世忠为纪念岳飞而建,1927年重修之飞来峰“翠微亭”。绍兴有1978年重修,纪念大禹之“窆石亭”;20世纪30年代始建,纪念秋瑾之“风雨亭”。余姚有异地重建纪念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梨洲之“四先贤故里”碑亭。浙江古代人才辈出,此类纪念亭曾经数不胜数,建亭以纪念,睹物思人,名人名亭既是文化传承,也深化了浙江风景之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