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新疆展现绿色发展生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巡礼

21.09.2015  19:05

  中国环境报记者徐效梅 杨涛利

  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浪潮涌起时,曾经历过古丝绸之路繁荣的新疆,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始终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如今,在广袤的天山南北大地上,生态环保观念已深入人心,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事业也进入发展的最好时期。而伴随着“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步伐,新疆各族人民正在高唱绿色开发曲,为新疆经济社会、生态环保等各领域飞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生态先行,强化顶层设计

  “太美了,这里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在特克斯县境内喀拉峻草原的一处山脊草甸上,游客佟克仑及其几位亲友发出赞叹。

  初来新疆的佟克仑恐怕想不到,在这方土地上,保护生态已经成为发展的主旋律。尤其是近五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以蓝天大地为画板,顶层设计,生态先行,不断为天山南北各族群众描绘幸福生活新画卷。

  幅员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沙漠和荒漠化土地面积大,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指出,新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现实、最为关键的就是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能否得到保护,关系民生,关系长治久安,关系子孙后代。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新疆生态环境建设被摆在了突出位置。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全疆工作大局中来谋划部署,确立了“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发展战略和“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多次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环境保护工作,并分别在伊犁、阿勒泰两次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对环保工作进行部署。

  在新疆,森林是绿洲生态的基础。“十二五”以来,新疆以保护现有的生态为基本目标,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积极推进天山、阿尔泰山天然林保护和平原绿化、保护荒漠植被三大生态工程,加大塔里木盆地周边和准噶尔盆地南缘沙漠化治理力度,实施伊犁河谷百万亩生态经济林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疆共完成生态造林1284.7万亩,有效保护天然林资源3.02亿亩,森林覆盖率由2009年的4.02%提高到4.24%,绿洲森林覆盖率由2009年的14.95%提高到23.5%;全疆沙化面积由“十一五”期间每年增加104平方公里减少为目前的82平方公里,土地沙化扩张势头初步遏制。

  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后,自治区党委、政府更是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进行安排部署,强调一切开发建设必须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必须遵循“两个可持续”。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强化顶层设计。5年来,新疆发布实施了《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了自治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新疆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确定了自治区生态红线。同时,发布实施了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及8个专项规划,初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环保规划体系。

  此外,相继修订颁布了《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自治区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新疆生态立区提供法治保障。

  坚持环保为民,探索科学治污

  洁净新疆,众所期待。2014年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努力把新疆建设成为最洁净的地方,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确立了新的目标。

  “冬日的城市被煤烟雾霾笼罩,春秋季节大风吹起便是沙尘飞扬,这些在新疆司空见惯的现实,如何让我们能看见家乡的美丽与洁净?”当“洁净新疆”迅速成为高频词之时,不少新疆网民发出这样的疑问。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乌鲁木齐这座城市大气污染很严重。每到冬季,城市雾霾笼罩、难见晴日,城市上空如同扣着一顶“黑锅盖”。多年来,乌鲁木齐在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一直处在“老末”。

  雾霾笼罩,是危机,也蕴藏转机。2010年初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尤其是要重点抓好乌鲁木齐等中心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力争5年内解决好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严重的问题。随后,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把大气污染治理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全面启动新一轮蓝天治理进程。

  治重症下猛药,治污染出重拳。5年来,乌鲁木齐市累计投入454亿元,实施了能源结构调整、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环境综合整治等126个重点大气治理项目,尤其是实施了规模空前的“煤改气”工程,彻底改变了过去以煤为主的城市能源结构。同时,完成了中心城区55家化工企业的关停搬迁,淘汰1.8万辆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提出“5个百分之百”严控扬尘污染,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优良率85%,比2009年增加48天,创下自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成绩,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在全国重点城市中显著提升。环保公众满意率由2011年的74.28%上升至2014年的85.75%,连续4年上升。

  为改善全区空气质量,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2014年4月,新疆正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探索科学治污新举措。加大重点区域污染防控,推进乌鲁木齐区域大气联防联控,在奎屯—独山子—乌苏区域、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库尔勒市分别设立自治区级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区;联防联控区域内新建或现有企业要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不仅如此,新疆各地也积极行动起来,以唤回蓝天为突破口,不断加大环保投入,扎实推进了一批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昌吉州,全面启动实施“蓝天行动”三年计划,实施245个重点环境整治项目,力争3年内基本消除重点区域重污染天气,使全州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优良率保持在85%以上。在克拉玛依,通过实施“蓝天工程”,到2016年底,克拉玛依市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将明显下降,力争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8%以上、克拉玛依区和白碱滩区达到94%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环境污染问题较多的被约谈县市区,也纷纷出重拳治污。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的大气污染治理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已先后对工业园区以外散落在乡镇街道的776家工业企业全部进行关停、搬迁和转型。阜康市近两年投入6.4亿元,从资源开发和污染治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入手铁腕治污。

  抢抓历史机遇,推进绿色转型

  从2013年起,乌鲁木齐市开始逐步实施五大主力电厂关停工作。新疆第一座火力发电厂——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苇湖梁电厂成为首个关停电厂。关停后企业何去何从?

  绿色转型为企业“起死回生”开辟了阳光大道。苇湖梁电厂利用乌鲁木齐市丰富的风能资源,规划建设300兆瓦风电场,由燃煤为主转变为可再生能源为主。这座有着60年建厂史的电厂于2013年年底正式关停,次年4月,电厂达坂城风电300兆瓦项目正式动工。

  在连霍高速公路达坂城路段,一大片风力发电机擎天而立,迎风飞旋,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8月4日,继白杨沟风电一场、西沟风电一场先后投产发电后,苇湖梁电厂大连湖风电一场最后一台风机并网成功,这标志着苇湖梁电厂达坂城300兆瓦风电机组整装投产发电。

  此举有助于改善乌鲁木齐的电源结构,缓解电力行业的环境压力,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据测算,300兆瓦的装机容量可以满足乌鲁木齐15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自治区环保厅提供的一份新能源发展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新疆电网并网风电发电量7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高于新疆总发电量增长速度的18%,也高于火电发电量增速。而水电发电量则明显“缩水”,其占比已从2011年的14.94%,下降至2014年的8.21%。

  然而,在风电高速增长的同时,“弃风”顽疾困扰着产业发展。2014年,全疆风电平均弃风比率达15%左右,局部地区接近30%。为此,新疆一直探索多种方式,破解制约新能源电力发展的瓶颈。目前,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和阿勒泰地区已列入国家风电清洁供暖推广工作的重点地区,风电清洁供暖实施方案正在编制当中,预计风电清洁供暖试点工程最快将于今年底建成投运。

  与全国一样,当前新疆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发展中的环境约束、资源约束日益明显。因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必须只争朝夕。

  西部的伊犁州,自然生态好,煤炭、水资源丰富,如今也面临着资源开发“受限”的局面。如何有所作为?他们努力利用资源环境约束机制促进绿色增长,一手做减法——为强化伊犁河谷生态保护,伊犁州组织环保专家对伊犁河流域所有水电规划项目进行了重新优化、论证,停建和拒批的小水电开发项目34个,以此给生态环境让路。同时,对昭苏、特克斯和巩留县实施差别化政绩考核政策,弱化GDP指标和工业增长,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考核权重。一手做加法——通过政府引导,积极引进企业投资,以社会资源作补充,不断加大生态环保投入,全州在环保上的投入每年达6亿元。

  北部的阿勒泰地区,则抢抓机遇,转型发展。近年来,阿勒泰地区抢抓国家开展重点功能区试点机遇,依托生态优势,在全疆率先提出发展生态产业理念,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以及清洁能源,推动经济增长由过去拼资源、拼消耗,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变。同时,按照自治区提出的区域定位,正在打造新疆“两个可持续”示范区,力争建成代表新疆的重要“会客厅”。

  “过去以GDP论英雄,矿产资源是最大优势,矿产资源不可再生,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 7月21日,阿勒泰地区地委书记邓章武在地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说,从当前来看,我们最大的可再生资源优势是水土光热资源,其次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第三是丰富的清洁能源,最后才是矿产资源。重新审视阿勒泰优势,看清和放大这些优势,才能更好地走出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留住青山绿水,实现永续发展

  7月25~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地处阿勒泰地区的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考察调研时强调:“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冲突时,经济发展必须让位于生态环境保护。

  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新疆区情实际,面对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庄重承诺和理性选择。

  早在2014年年底召开的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就首次提出了“必须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努力谱写美丽中国新疆篇”的新理念、新思路,发出了环境保护的最强音,彰显了保护生态的决心。

  如何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永续发展?

  8月3日,地处巩留县的库尔德宁风景区内景色如画,游人如织,生态旅游业发展勃勃生机。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伊犁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57.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2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83.51%和25.62%。

  近年来,伊犁河谷以其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伊犁也成为新疆旅游热点地区。伊犁州党委书记黄三平说,伊犁州近年来坚持“生态立州、环境第一”的执政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两个可持续”发展道路,走出一条经济发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2013年年底,伊犁被国家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永葆伊犁绿水、青山、蓝天,伊犁州制定出台了《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实施方案》、《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伊犁坚持把生态保护置于加快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中,制定了关于环保工作的“两条铁律”:即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严禁不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不符合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不符合国家先进工艺的项目进入伊犁。

  此外,在产业布局、项目选址上,严禁在生态环境核心区、水源保护区进行建设;在引进企业上,严把招商选商门槛,坚持引进工艺水平先进、环境污染小的企业。同时,加大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对不符合环保、不符合规划的违法建筑坚决进行纠正。

  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勒泰地区,过去一直在走矿产开发为主的优势资源转换道路,最多时就有245家企业从事矿业开发,采矿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到2012年矿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占到92%。是沿袭以往的“吃资源饭”的老路,还是走发展与保护并重的新路?当地做出了自己的抉择:突出生态优势,留住青山绿水。

  邓章武表示,我们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只有当可再生资源利用经济量的比重逐步加大、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经济量的比重逐步减少时,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守住青山绿水,绘就生态画卷。当前,放眼全疆,我们欣喜地看到——

  投入11.74亿元实施的可可托海工矿区生态修复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被誉为喀什“母亲河”的吐曼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成效显著,推进了旅游中心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了古城居民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建立天山一号冰川保护区域;包括一号冰川在内的乌鲁木齐河流域已成功纳入国家良好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库,成为2015年国家新增支持的15个江河湖泊之一。

  自治区专门设立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争取中央和自治区共计4.1757亿元资金,开展了博斯腾湖、赛里木湖、喀纳斯湖、乌伦古湖生态保护试点。

  历时15年、投入107.4亿元实施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结束了下游干流30多年断流的历史,沙化面积减少105万亩,初步遏制塔河下游两大沙漠合拢趋势,河道两岸绿色走廊重现生机,1247万亩天然林草植被和胡杨林得到有效保护。

  包括托木尔、喀拉峻—库尔德宁、巴音布鲁克、博格达4个区域在内的新疆天山申遗成功,成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干旱区山地生态系统生物演替的典范。

  2014年,新疆启动了投资约393亿元的新疆燃气化工程,力争到2017年末,全区所有县、市、区政府所在城镇100%实现燃气化,让全区各族人民充分享受清洁高效能源带来的实惠。

  “十二五”前四年,新疆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已控制在国家下达的“十二五”目标内,氮氧化物排放量也于2014年首次出现拐点,实现由升转降;2015年上半年,新疆4项污染物排放量均比上年同期明显下降,满足年度计划和控制目标要求。

  如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开发建设的热潮中,新疆各族城乡百姓时刻都铭记着,要营造一个永远的绿色,这不仅是打造“洁净新疆”的基础和保障,也是2200万新疆各族人民生活的希望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