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谢力群
(2015年12月24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发改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今年发展改革工作,分析研判当前形势环境,安排部署明年发展改革目标任务。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对发改工作非常关心,袁家军常务副省长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深刻领会,抓好落实。
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奋发有为,2015年全省发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总体平稳,高开稳走,稳中有进。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投资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出口增长1%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4%左右和9.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以内,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均能完成年度约束目标。
面对国内经济持续下行压力,省委省政府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标本兼治,精准施策,没有过于关注短期经济增速的变化,而是更多重视和关注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创业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把注意力集中到加快转型升级上,积极推动全省经济平稳发展、创新发展,取得的成绩非常来之不易。一年来,全省发改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扎实做好发展改革各项工作,主要表现为“八个一批”:
(一)谋划提出了一批进入省委省政府决策的重要成果。当好参谋助手是发改部门的首要职责。我们坚持想大事、谋大事、议大事,提高服务决策水平。一是着力编制重大规划。完成“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谋划形成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参与起草省委《建议》,编制形成《纲要》(草案)。制定省级“十三五”专项规划编制目录。二是冷静研判经济形势。牵头做好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经济分析工作,全面、客观、冷静研判,提出的要正确理解国发62号文件精神、稳定工业和出口增长、确保投资增长目标、打击逃废债等政策建议,省政府专门作出工作部署,牵头制定并以省政府名义出台“稳增长”32条政策措施。提升企业监测工作,全省重点企业监测样本由2000家扩容到11700余家。三是主动研究重大问题。开展了20个委领导重点调研课题研究,在PPP操作模式、政府融资平台改革、海岛开发利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专题研究报告,不少成果已经转化。
(二)协调落实了一批事关浙江发展全局的战略举措。坚持靠上工作、紧盯落实,协同推进“4+6”国家战略举措,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是创新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筹备召开舟山群岛新区部省际联席会议。编制完成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总体方案并上报国务院。着力推进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参与制定省海洋港口整合方案、组建省海港委和省海港集团等工作。全年海洋经济项目投资超过2500亿元。二是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研究制定我省参与的实施方案,成功争取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重点内容等纳入国家长江经济带规划纲要。三是深入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向海宁等地复制推广,义乌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获批设立,“义新欧”国际铁路班列实现双向常态化运行。四是积极配合其他国家战略举措落实。牵头制定我省“互联网+”行动计划,研究制定《浙江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推动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
(三)牵头推进了一批有分量、有力度的改革举措。突出抓好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10项重点突破改革、省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13项重点突破改革和省发改委牵头的25项改革任务,一批改革举措有效落地。一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广嘉兴市县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在柯桥区开展企业投资项目50天高效审批试点,完成全省110项前置中介服务事项梳理分类,制定了规范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政策意见。出台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2015年本)。推进权力清单动态调整,目前我委共有权力事项68项。调整核准的投资项目审批流程,不再受理要求出具项目服务联系单的申请,不再出具项目服务联系单等前期工作咨询复函。加快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二是启动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完成海宁、平湖、德清、柯桥、诸暨、新昌等改革试点评估,出台《关于全面开展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各县(市、区)制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三是继续抓好各类改革试点。深化海宁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嘉兴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10个设区市、75%的县(市、区)、95%的工业大县建立了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制度。深入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组织开展上虞防范企业融资风险、萧山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点。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三权”保证保险贷款试点,农业政策性保险稳步推进。批复实施仙居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海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青田社会事业创新改革等试点。制订全省公务用车改革方案并经中央车改领导小组同意。台州列为国家发改委民间投资改革创新试点,杭州、温州、义乌列为国家创建信用建设示范城市试点。规范招投标、券商、信用评价等中介机构的选择工作。四是大力推进价格改革。修订浙江省政府定价目录,政府定价项目减少48%。取消、免征、降低部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收费。向社会公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服务收费目录清单。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和工商业用电价格。
(四)加快实施了一批支撑引领发展的重大项目。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为遏制上半年投资下滑压力,及时对投资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确保投资企稳回升。一是紧盯重大项目精准发力。全省“411”重大项目投资超过840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5%。省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超过350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0%。截止到11月底,金温铁路扩能、方家山核电等152个省重点项目建成投用;杭绍台高速公路、新昌钦寸水库等1122个省重点项目加快推进;衢宁铁路、千岛湖引水工程等349个省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组织开展重大项目百日攻坚、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月”、银项对接等活动。出台《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对6个项目实施了全面稽察,对31个项目开展了专项稽察,对127个项目实施了联合稽察。二是紧盯政策联动精准对接。抢抓国家重大工程包建设的机遇,推动一批项目上马,预计重大工程包项目完成投资1200亿元以上。抢抓国家精简铁路、水利项目审批程序的机遇,商合杭铁路等6个“国批”项目获批。抢抓国家发行专项建设基金的机遇,争取到专项建设基金300亿元。争取国家围填海计划指标4000公顷。央企合作项目预计完成投资770亿元。三是紧盯投融资改革精准服务。争取设立100亿元省级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建立全省PPP项目库,召开PPP项目推介会。义乌、海宁、嘉善列入国家市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试点。争取到中央资金56亿元。发行企业债券21支,获批债券规模达246亿元。
(五)创建提升了一批促进产业升级的重大平台。突出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突出产业大项目推进,突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一是特色小镇创建全面启动。出台特色小镇创建导则,公布37个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第二批创建名单已报省政府即将公布。组织召开两次现场推进会,全年特色小镇预计完成投资370亿元,一批小镇雏形初现。引起全国的高度关注。二是产业集聚区提升取得明显成效。落实提升发展方案,核心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前三季度产业集聚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2.3%,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6.3%,利税增长27%。三是服务业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增强。预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占GDP比重约为49%,对GDP贡献超过60%。出台了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指导意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首次开展集聚示范区动态调整,对连续两年位居同类末位的实行末位淘汰。培育认定8个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四是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联动推进。舟山石化基地前期工作取得突破,一期场地工程已开工建设。杭钢转型升级、宁钢技术改造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及推广应用。
(六)建立健全了一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注重对内对外开放,优化空间布局。一是健全长三角合作交流机制。协同推进湖苏沪、沪乍杭铁路、杭州湾大桥北接线二期、杭长北延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建立健全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高污染车辆环保治理、区域通关一体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交流等机制。二是健全小城市培育和中心镇建设机制。乐清柳市、东阳横店、云和县城等3个小城市试点列入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天台平桥镇、平湖市独山港镇、龙游湖镇镇、常山球川镇、临安昌化镇、仙居白塔镇6个省级中心镇列入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指导宁波市、嘉兴市、义乌市和龙港镇等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深化细化实施方案,台州市、德清县列入第二批试点地区。前两轮小城市培育试点成效显著,小城市试点镇平均建成区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完成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形成了近40项在全省乃至全国可学、可看、可示范的建设经验。三是进一步完善对口支援机制。安排援疆、援藏、援青资金23亿元,援建项目254个。支持受援地参加浙洽会、发展电子商务。“十二五”期间,我省累计安排援助资金95亿元,完成援助项目1127个。景宁结对帮扶取得积极成效。
(七)探索形成了一批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一是积极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创建实施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审批,编制完成2016-2017年创建行动计划。22台1358万千瓦燃煤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建成4台332万千瓦超低排放新建机组,558万千瓦机组完成节能改造,淘汰改造燃煤锅炉15000台以上。建成方家山核电2号机组,开工建设长龙山抽水蓄能项目、舟山LNG接收站项目,新增光伏发电并网140万千瓦,新增风力31万千瓦装机。落实供浙天然气量80亿方。二是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深化湖州、杭州、丽水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启动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三是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累计完成18个国家级园区和34个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出台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制定城市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行动计划。四是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工作。基本完成市县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启动省级低碳市县、低碳城镇(园区)试点。
(八)全力办成了一批改善民生的实事好事。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完成了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中由我委牵头的新增6000个以上“E邮柜”等任务。全省主要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成投资1333亿元。一是协调推进一批重大民生工程。浙江音乐学院、广电集团影视后期制作中心、省精神卫生中心一期工程等项目建成投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浙一医院余杭院区、省老年医疗中心、省自然博物园核心馆区、杭州奥体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二是突出抓好健康产业发展。出台健康产业规划,启动健康产业“四个一批”载体建设,举办首届浙江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和项目推介会,推动建立健康产业联合会。三是积极发展体育产业。牵头制定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建立体育产业联席会议制度。四是认真做好价格监管。加强对药品、驾校培训等价格新放开领域的监管,深入开展涉农涉企收费、进出口环节收费检查,严格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公开曝光典型乱收费案件。完善机场、高速公路服务区和部分海岛景区等相对封闭区域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
一年来,发展改革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有关单位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理解,得益于全系统干部的努力奉献。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发改委党组,向大家致以谢意和敬意!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人均GDP突破7万元,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的突破。同时,“十二五”时期也是发改系统转变职能、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回顾这些年来的工作,我们有如下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必须切实增强大局观念。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确保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落到实处,不折不扣带头执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这是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根本前提。
第二,必须坚持想大事议大事干大事。要凝心聚力,深入研究,对事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问题,及时当好参谋,出好主意,主动担责,干出实效。这是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关键所在。
第三,必须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在重大政策制定、重大改革设计、重大项目安排、重大规划编制、重大生产力布局等工作推进中,要坚持原则,统筹兼顾,实事求是,区别对待。这是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内在要求。
第四,必须上下沟通、左右协作。既要充分发挥牵头部门的应有职责,又要加强与地方、部门、企业的协作配合,充分尊重部门、地方的意见,充分吸取企业建议,统一共识,形成合力。这是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重要基础。
第五,必须持续加强系统队伍建设。要适应新常态、调适新理念、落实新要求,切实防止本领恐慌,着力深化转作风、树新风、强服务,继续坚持自我革命、自我净化,着力做强法治机关,进一步树立发改系统良好形象,提高发改干部综合素质。这是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根本保障。
二、深入研判,准确把握2016年宏观形势和总体要求
明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是我省向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的起始之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实现良好开局意义重大。
(一)要准确把握明年国内外经济形势
总体看,明年经济发展环境可能更趋复杂多变,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可能比今年更大,我们在思想上、行动上都要做好准备。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增长不确定性加大。全球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分化加剧,新兴市场资本流入明显减少,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跌。IMF已下调今明两年全球增长预期,将2015年增长预期从此前的3.3%下调到3.1%,将2016年增长预期从3.8%下调到3.6%。在G20峰会上,IMF警告全球面临“长期低水平增长伴随着贫困和高失业率”的风险。美国经济复苏相对较好,但美元已经进入加息周期,给全球的金融、经济增长带来较大变数。欧洲经济有所改善,据经合组织预期,今明两年分别增长1.5%和1.8%,但债务问题、难民问题、恐怖主义风险又带来新的隐患。新兴经济体发展分化明显,中国和印度发展势头较好,但俄罗斯、巴西等其他经济体增长普遍放缓,有的陷入衰退。全球贸易量增速和经济增速已经从金融危机前的2:1下降到1:1左右。
从国内看,全国经济面临深刻调整,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础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持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态势没有变。但在“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近期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经济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从需求不足转化为结构性问题,经济可能呈现“L”型增长格局。根据中央五中全会《建议》精神,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增速将保持在6.5%以上。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高供给系统的质量和效率。
从省内看,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面临更加复杂的困难与挑战。“十二五”以来,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转型升级已经找到跑道、见到曙光。但在全国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的大背景下,我省经济增长同样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GDP增速进入下半年以来有所下滑,投资、出口、消费增速均创多年来的新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已降至5%以下的低位,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分化”进一步凸显,新旧动力转换面临着青黄不接的问题,不良贷款持续高企和两链风险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预期明年我省经济增长可能继续有所放缓。
总之,明年我省经济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既有外部性因素,又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和素质性问题,必须客观看待,精准施策,增强信心,主动作为。
(二)要准确把握明年全省经济工作总体要求
正在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推进城乡区域协同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战略上打持久战,战术上打歼灭战,稳中求进优发展,统筹兼顾促协调,做强实体拓市场,守牢底线保平安,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省委省政府在统筹考虑各方面的基础上,已经确定了明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特别是今年我省GDP安排,不同以往,真正体现了区间管理的要求,符合我省“十三五”年均增长7%以上的要求,也比全国预期目标要高。
对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我委已经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了一个计划(草案),省委省政府领导已原则同意。总的考虑是,一要客观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和运行趋势,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改善;二要与“十三五”规划相衔接,落实省委《建议》和规划《纲要》的主要目标任务;三要完善指标体系,适当增加反映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结构性指标;四要坚持积极有为和掌握主动相结合,目标设定上总体“紧”一点,需要各地、各部门“跳一跳”,经过努力完成,要为全国经济增长多作点贡献。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针对总量指标已经不能全面反映经济运行实际情况,明年我省计划目标安排,我们考虑将增加许多结构性指标,比如,七大产业增加值增速,投资、出口、消费的结构性指标,劣五类水治理、新增机器人、三改一拆、浙商回归、个转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重要指标。考虑到明年计划指标安排有重大创新,地方发改部门在提交人代会明年计划目标前要及时与我委做好衔接。
(三)要准确把握明年发展改革工作总体要求
明年我省发展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投资结构,着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在重大战略深化、重大规划实施、重大政策制定、重大改革落实、重大项目推进、重大问题研究方面有新作为、新成效,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贡献。
明年发展改革工作的主要目标:聚焦五大领域
——聚焦投资结构优化。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省“411”重大项目计划完成投资8000亿元左右,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完成投资3150亿元以上,新增省重点建设项目开工率80%以上;提高投资有效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确保“4个15%以上”增长,其中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要力争增长20%左右;央企完成投资780亿元左右;争取专项建设基金300亿元以上;企业债券获批200亿元。全面稽察项目6个、专项稽察35个、联合稽查(省本级)18个。
——聚焦结构性改革。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主动从制度供给、要素供给、政策供给、服务供给、产品供给等方面深化研究,寻求新的改革突破点;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分类安排改革任务,明确明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任务;全面开展市县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全面推进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扎实推进价格机制改革;出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中介服务目录;深化一批改革试点。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要求,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特色小镇的创建、培育力度,尽快形成省市县三级共创特色小镇的总体布局;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力争引进世界500强产业项目30个,中国500强或行业龙头项目50个;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左右,培育创建一批服务业强县(市、区);争取引进若干个具有引领性、标杆性的重大产业项目。
——聚焦生态环境改善。稳步推进清洁能源示范省创建工作;完成17台、1020万千瓦大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清洁煤电占煤电装机比重80%左右;淘汰1万台以上燃煤锅(窑)炉;新增风电机组30万千瓦,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30万千瓦;力争全年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00亿方以上;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完成5000个充电站桩建设;创建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
——聚焦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工程”,建成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全省主要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成投资900亿元;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打造一批健康产业园区、开展一批试点示范、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培育一批骨干企业。
三、突出重点,全力抓好2016年发展改革各项工作
着力做到“六个紧紧围绕、六个更大作为”。
(一)紧紧围绕投资结构优化,力争在抓项目、破难题上有更大作为。
要保持有效投资力度,加快形成有效的制度供给,推动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和运行机制。要把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按照需求导向原则着力补齐短板。突出抓好四项工作:
1.以综合交通为重点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要按照“抓加密、抓提标、抓投入”的要求,构建互联互通综合交通体系。一是在轨道交通方面,建成宁波地铁一号线二期、铁路丽水和金华枢纽等。加快杭黄、衢宁、九景衢、商合杭、金台、宁波穿山港支线等项目建设进度。金甬舟、湖苏沪等项目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深化金黄(金华至建德段)、衢丽(丽水至松阳)、通苏嘉、沪乍杭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在公路建设方面,加快实施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杭金衢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建成杭新景高速建德至开化段、杭州萧山机场路改建等工程,争取国家批复龙丽温高速公路文成至泰顺段,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主通道、杭州绕城西复线,杭金衢高速公路衢州段拓宽工程前期工作。三是在港航建设方面,深入实施内河水运复兴计划,全面开工建设京杭运河三级航道整治、瓯江航道丽水上游段等项目。加快沿海港口整合建设。建成嘉兴独山港煤炭中转码头、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等。四是在机场建设方面,实施我省通用机场发展规划,建成温州机场新建航站楼,开工建设温州机场扩建工程和德清、安吉等通用机场,加快布局建设嵊泗、岱山等水上机场。
2.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为重点抓投融资机制创新。这是扩大有效投资必须进一步探索创新的重大问题。一是加快推广PPP合作模式,完善我省 PPP 项目推介库。围绕公开推介、跟踪协调、对接服务等关键环节,推动一批PPP示范项目落地。二是积极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加快高速公路、铁路、城建等各级投融资平台整合、做强做大,增强省级转型升级产业基金、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等撬动功能。更好地发挥民间投资的主力军作用,支持鼓励设立股权众筹、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投融资方式。支持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融资工具、项目收益债等,形成“政府投资+金融资本”、“政府投资+民间资本”等多种融资机制。三是探索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整合提升和政府投资项目融资模式的新路径,加快形成实物资产证券化、产业投资公司、设立各类基金债券等多元化的融资模式。在义乌、嘉善、海宁开展国家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试点,支持诸暨开展投融资改革试点。四是确保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顺畅运行,实现“平台受理、在线办理、限时办结、依法监管、全程监察”。
3.以用资、用地、用海为重点抓好要素保障。这是扩大有效投资必须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做好专项建设基金项目的组织申报、向上衔接、落地开工、基金投放等工作,明年争取专项建设基金300亿元以上,带动投资1500亿元。二是加强省内重大项目融资协调力度,省内各级政府性专项建设资金和地方债发行要向省重大建设项目倾斜,积极支持重大项目通过传统企业债券、项目收益债券、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以及城市停车场等六大类专项债筹措资金。三是继续实行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指标戴帽下达、省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四是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破解“占优补优、占水补水”耕地占补平衡难题的办法,提出统筹围海造地、优化海域使用权审批服务等办法,推动线型重点项目交叉穿越的政策协调落实。
4.以开工、前期、储备为重点优化项目管理。新开工项目是投资可持续的重要保障。今年1-11月我省新开工项目28636个,只增长6.7%,计划总投资16231亿元,只增长1.5%。因此,抓好新开工项目是明年投资工作的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明年1月4日召开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要专题编制“浙江省重大项目前期攻坚计划”,按照“干着今年、备着明年、看着后年、想着大后年”的要求和“分级储备、逐级审核、逐级推进”的原则,编制实施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完善投资项目储备库,实现由“资金等项目”到“项目等资金”的根本转变。
(二)紧紧围绕产业新体系构建,力争在搭平台、争高端上有更大作为。
要围绕七大产业,切实做好互联网、特色小镇、产业集聚区的“乘法”,做好重大产业项目的“加法”,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的“减法”。
1.注重特色小镇质量。特色小镇创建培育要突出产业高端要素集聚特色,努力成为全省投资的热点、经济转型发展的亮点。做好第三批创建培育工作,完成年度投资 1000 亿元以上,尽快在全省形成100个左右的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100个左右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和200个左右市级特色小镇。工作层面要抓好四个重点:一是抓推进力度。建立每季现场会、年终考核评比制度和专项督查制度,力推特色小镇有序有力加快建设。二是抓示范带动。开展“年度特色小镇”评选,淘汰年度工作不达标小镇。三是抓资源整合。积极协调省级部门、省级金融机构、省级国有企业,立足各自职能、资源、数据、人才等方面优势,开展专项“政镇对接会”、“银镇对接会”和“企镇对接会”。四是抓投资进度。今年第一批特色小镇的投资目标还有15个没有完成,最少的仅完成3.36亿元。明年第一、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对象都要落实责任、跟踪服务、协调问题、强化保障,做到在建项目加快进度,在谈项目加快落地,后续项目胸有成竹。
2.提升产业集聚区建设水平。一是高新区创建进度要加快。1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已经有9个挂了高新园区的牌子,还有6个要抓紧创建步伐。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集聚区谋划建设新型科技创新平台。二是招大商力度要加强。研究制定产业集聚区招商指导意见,确保全年新签约产业项目投资总额3000亿元,力争3500亿元。三是核心区建设力度要加大。落实好提升发展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大核心区要素倾斜保障力度,同时加强监测数据报送。另外,要继续深化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工作。
3.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一是抓重点行业。出台服务业“十三五”总体规划以及“6+4”专项规划,推动出台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商贸流通业、房地产等六个支柱服务业规划和健康服务业、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等四大新兴服务业规划。二是抓重点地区。落实《关于开展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工作的意见》,按照分类培育、突出重点的原则,确定首批20个左右服务业强县(市、区)试点地区。三是抓重点平台。提升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支持第二批15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平台建设试点,围绕当地产业特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四是抓重点企业。培育省级服务业重点企业,支持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特别是50亿元以上的服务业企业加快发展。
4.突出抓好健康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七大产业,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明年每一个万亿级产业增加值增速都要纳入到年度计划盘子,分类指导,培育100家骨干企业,确保发展得更快一些。我委牵头的主要是两项:一是健康产业。明年要启动健康产业“四个一批”载体建设工作,公布全省第一批“四个一批”建设名单。抓好健康产业联盟建设,重点在项目合作、产学研转化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做好“首届中国健康产业暨E健康博览会”筹备工作。二是节能环保产业。推动高端技术装备产业化工程、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培育工程等十大工程建设,建设20个左右省级示范基地,支持有条件的省级示范基地创建国家级示范基地。
5.谋划争取具有引领性的重大产业项目。按照“强链、补链、延链”的要求,全力谋划实施一批龙头型、旗舰型的产业大项目。一是推进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场地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总投资约1800亿元的主体炼化项目。二是依托舟山炼化一体化项目,谋划布局重要石化原料及石化中下游产业项目。三是谋划中国舟山航空城,打造航空装备产业基地。四是以万向新能源汽车为依托,争取引进Fisk新能源汽车项目,打造以动力电池、起停电池为主的产业基地。五是以迪安、华大基因、德国医疗器械为依托,创建基因小镇。六是依托中国电子产业集团谋划网络芯片与安全项目,依托宁波谋划大科学工程——材料基因组项目,积极谋划集成电路封测项目以及无人机产业基地,争取量子通讯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立项。
6.处置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一是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中央明确,要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化解产能过剩的牛鼻子,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我省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尽快摸清摸准家底,抓紧制订我省推动产业重组、分类处置僵尸企业的总体方案。通过要素市场化手段,切实淘汰一批落后产能的僵尸企业退出。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兼并重组僵尸企业的龙头作用,研究落实兼并重组手续简化等体制机制障碍。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化解僵尸企业的有效做法。二是落实国家化解产能过剩工作要求。重点抓好船舶、钢铁两大产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倒逼落后企业退出,争取尽早完成我省压缩船舶产能300万载重吨、钢铁产能300万吨目标。
7.扎实推进“双创”政策落实。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着力在“互联网+”创新创业、产业深度融合、便民益民服务、治理体系现代化、关键技术研发与基础设施建设等五大类重点领域,打造各种类型的创业平台,争创全国“双创”示范基地,提升一批工程研究中心或工程实验室等产业创新基础能力,着力推进智能汽车、服务机器人、消费电子等智能制造,鼓励和支持智能工厂。进一步研究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抓手。
(三)紧紧围绕发展新体制构建,力争在抓改革、增活力上有更大作为。
突出问题导向和绩效导向,突出精准发力,突出改革责任,抓紧出台明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牵头抓好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任务。
1.力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新突破。一是继续深入简政放权, 再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提高放权协同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全面推行市、县同权的行政审批一体化改革,实现市县基本同权,减少一个审批层级。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肯定。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领导小组专门发了简报,我们更要全面抓好落实。三是推进审批中介市场化改革,出台我省行政审批相关中介服务事项目录,推进涉批中介机构的脱钩改制,完善市、县为主体的网上中介服务市场。四是以市场负面清单改革试点为基础,在特定区块开展以“政府制定准入标准+企业依法承诺+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投资不再审批和 50 天高效审批试点。五是加快推进嘉兴市南湖区、绍兴市柯桥区、天台县和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
2.全面推进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一是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开展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审核批复各县(市、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二是建立健全综合改革机制。全面推进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的产业结构调整创新机制、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的体制机制、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制度,提升改革的综合效应。三是完善政策配套制度。建立健全综合改革工作台账制度、评估考核和第三方评估机制,督促各县(市、区)落实改革主体责任,确保综合改革取得实效。
3.深入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一是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巩固提升“义新欧”国际班列常态化运行机制,加快义乌国际邮件互换局和国际邮件交换站建设,积极推进铁路口岸开放。二是做强做大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完善通关、结汇、退税等机制,加快发展“义乌购”等电商平台,鼓励建设海外仓,探索形成适合小商品特点的跨境电子商务新模式。三是用足用好国家赋予义乌的先试先行权。统筹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新型城市化综合试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社会信用建设示范城市等一系列国家级改革试点。
4.扎实推进价格机制改革。一是着力推进电力、天然气、环境服务、医疗服务、教育、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降低电力价格,进一步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和促进节能环保的价格政策。二是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进出口环节等领域重要经营服务性收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健全市场价格行为规则,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四是健全政府定价制度,规范政府定价程序,完善定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成本监审、合法性审查、专家论证等制度,推进政府定价公开透明。
5.协调推进各类改革试点。一是抓好一批国家级改革试点。继续抓好两批国家新型城市化试点和“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台州民间投资改革创新试点、嘉兴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杭州都市经济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二是抓好一批省级改革试点。启动德清县域协调发展改革、景宁县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改革等试点。继续推进上虞防范企业融资风险、萧山民营经济创新等改革试点。三是抓好其他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稳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进一步推进农业保险扩面提标,扩大地方特色险种范围;探索推进农村“三权”保证保险贷款试点。有序推进公共资源招投标交易平台的整合工作。
(四)紧紧围绕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力争在拓空间、促协调上有更大作为。
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做好“先发”文章,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做好“合作”文章,在落实主体功能区中做好“布局”文章,在经济与国防建设中做好“融合”文章。
1.推动开放型经济战略提升。一是完善我省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工作机制。推动成立“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开展重大项目库建设工作。二是实施重大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项目计划。选择一批总投资1亿美元及以上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产业的外商投资项目。支持企业境外并购重组,培育一批本土跨国公司。三是强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争取与国家发改委签订《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部省协同机制战略合作协议》,以钢铁、水泥、汽车、石化、船舶为重点领域,以“一带一路”国家为重点区域,推进总投资为121亿美元的19个重点项目。四是完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和督查考核机制。制订2016年工作要点及重大工程项目投资计划,争创若干个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
2.牵头推进长三角合作。前不久召开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提出要实施建立“长三角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共享应用与服务系统”,探索建立长三角区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联动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重点任务。明年轮值我省牵头长三角合作工作,要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组织重大合作交流活动。牵头组织召开2016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长三角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长三角联席会议办公室会议等重大活动。二是协调各重点专题组深化合作。组织我省各重点合作专题组牵头单位,做好轮值各项工作,牵头制定2016年长三角合作工作计划。三是推动实施长三角合作基金项目。
3.抓好“山、海、都市区”协调发展。一是提升杭、宁、温、金义四大都市区互联互通水平。出台新型城市化“十三五”规划,规划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加快宁波至奉化、温州S1、S2线等项目建设,全面开工杭州至海宁、杭州至富阳、杭州至临安等城际铁路,力争开工杭州至柯桥、台州S1、S2线,加快金义东城际铁路前期工作。二是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加快海洋经济示范区、舟山新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港口经济圈。大力发展湾区经济,统筹推进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瓯江口等湾区保护和开发,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三是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启动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修改工作,制定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指导26个县抓好项目投资,支持9个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
4.深化中心镇和小城市发展。在中心镇和小城市积极探索“两个机制”,即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以及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按照“退一留二扩三”思路,及时开展第三轮小城市培育试点,公布第三批培育试点名单,编制第三轮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引导中心镇分类发展、科学发展。启动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第二阶段建设,全面推进绿色水乡人文胜地、综合配套改革、县域善治体系等建设任务。
5.抓好对口支援和结对帮扶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做好干部人才的轮换交接,2016年拟安排援疆、援藏和援青资金17亿元,实施援助项目180个左右。配合做好对口支援四川阿坝州和凉山州木里县工作。指导杭州、宁波做好对口帮扶贵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工作。继续做好景宁县、泰顺县司前镇结对帮扶工作。
6.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抓好我委牵头的四项军民融合重点工作,支持绍兴等市创建国家军民融合改革创新示范区。
(五)紧紧围绕绿色发展要求,力争在清洁化、低碳化上有更大作为。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在推进“两个示范”上大展拳脚,推动我省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山更绿。
1.加快清洁能源示范省创建。一是牵头做好全省煤炭减量替代管理工作。包括推进消费减量,推进煤电机组节能改造,全面启动地方燃煤热电联产行业综合改造升级工作,做好半山电厂5号煤电机组和萧山电厂2台煤电机组关停后的电力保障及电网配套,推进浙能镇海电厂迁建前期工作;严控增量,禁止审批2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城市禁燃区除发电和集中供热外禁止审批燃煤项目,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二是推进非化石能源发展。推进清洁能源示范县和可再生能源示范镇建设,全面落实年度风电和光伏发展计划,稳步推进苍南核电项目各项前期工作。年底前核准宁海、缙云抽水蓄能项目。启动实施天然气“县县通”工程,建成甬台温、金丽温天然气管网,开工建设温州LNG接收站项目,加快推进舟山LNG接收站、宁波LNG接收站二期项目建设。年底前三门核电一期建成调试,确保2017年上半年商业运行,力争二期获得国家核准。三是加快节能改造。重点开展热电联产改造、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工程。
2.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一是推进湖州、杭州、丽水、宁波四个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展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申报、创建工作。二是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深入推进6个国家级和21个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建设,启动第四批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创建。三是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组织实施一批省级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试点。四是扎实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县)、海水淡化试点城市、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及骨干企业等示范试点。
3.抓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一是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准备工作,研究制定我省企业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二是推进市县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常态化,抓好清单数据应用。三是加快杭州、宁波、温州的低碳试点城市创建,做好四个国家低碳试点工业园区创建工作,会同相关部门推进绿色低碳县市、城镇、园区、企业建设,指导庆元县推进低碳发展改革试点。四是做好G20峰会期间气候变化相关活动协办和低碳案例展示,编制发布《2015年低碳发展报告》。
(六)紧紧围绕基本民生底线,力争在补短板、促共享上有更大作为。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构建城乡一体、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抓好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一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按照“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做好任务分解,加快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工程”。指导做好海盐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青田县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等改革试点。大力实施省属重点高校建设计划和“一流学科建设工程”,规范独立学院设置和中职技师学院建设,着力实施好学前教育第二轮行动计划、薄弱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二是加强重大民生项目服务。在教育方面,加快推进浙大紫金港校区西区、浙工大德清校区、浙师大行知学院迁建等项目。在卫生养老方面,加快推进浙一医院余杭院区、省妇保院妇女保健大楼、省老年医疗中心、省民政康复中心等项目。在文化体育方面,加快推进省自然博物院核心馆区、省全民健身中心、杭州奥体中心等项目。
2.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智慧农业、创意农业。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提升农业“两区”、美丽乡村升级版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继续抓好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国有农场、林场危旧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生猪和奶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建设。
3.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一是落实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二是建立健全事前信用承诺、事中监管分类监管、事后联合奖惩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三是全面建立各行业领域失信黑名单制度。四是重点推进在行政管理事项中查询信用记录和使用信用报告。五是深入推进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
四、群策群力,努力编制一个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五年规划
“十三五”规划是我省进入新常态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事关浙江未来发展和全局,意义深远。明年年初,省里和各市县要相继召开人代会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纲要》,可以说时间非常紧,任务还很重。各地要根据中央和省委《建议》,集思广益,凝心聚力,编制好“十三五”规划。在这里,我想就规划《纲要》编制中的有关问题,再强调四点:
(一)要深刻领会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制定“十三五”规划《纲要》必须遵循的一条思想红线。结合我省实际,我们认为,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聚焦转型发展是贯穿规划《纲要》内容的“魂”。
创新是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2013年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我省区域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R&D经费支出相当于GDP比例达到2.3%以上,但经济与科技相互脱节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因此,在“十三五”规划中,要突出强调把创新驱动列为首位战略,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新区、科技城和众创空间,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和融合发展。
协调是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这些年,我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率先推进新型城市化,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城市化水平预计达到66%,但我省分散型空间结构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在“十三五”规划中,要突出强调空间结构转型,实施主体功能区、都市区、“小县大城”等空间发展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加快建设四大都市区,大力推进海港、海湾、海岛“三海联动”,补齐发展短板。
绿色是转型发展的基本途径。绿色发展不是别人的强求,而是我们自己的需求。这些年省委省政府全力抓好环境整治,基本消灭黑臭河,换来了产业升级、生态优美的良性循环,但我省资源和环境约束趋紧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因此,在“十三五”规划中,要突出强调加快建设美丽浙江,持续深化“五水共治”,全面推进治气治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施循环经济重大工程,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把绿色作为经济发展和民生幸福新的增长点。
开放是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我省是一个对外开放度很高的省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外向型经济,出口占全国比重已超过12%,但国际竞争规则和区域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因此,在“十三五”规划中,要突出强调全方位深化开放合作,努力争当“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区域合作发展,全力办好G20峰会,着力打造一批重大开放平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市场体系。
共享是转型发展的本质要求。我省一直坚持富民强省的发展道路,城乡居民收入一直高居各省区首位,率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欠发达县成功“摘帽”,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全面消除,但民生领域短板不少,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在“十三五”规划中,要突出强调社会结构转型和政府治理转型,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着力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居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全力打造健康浙江,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尽管在制定“十三五”规划《纲要》时,我们没有直接把五大发展作为《纲要》的基本架构,而是围绕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需要推进的重大战略任务来谋篇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在《纲要》中无处不在,是一条思想和行动的主线,是一条聚焦转型发展的主线。
(二)要聚焦一批既该干又能干的大事
目前我省已经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省委《建议》明确,我省“十三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实现已经确定的“四翻番”目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怎么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李强省长多次强调,要谋划一批既该干、又能干的大事。在“十三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围绕五大发展理念,我们初步梳理了一批大事,现在比较明确的有:规划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钱塘江金融港湾;培育七大万亿级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港口经济圈;谋划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瓯江口等湾区联动发展;加快建设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区;规划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打造环杭州湾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带;建设浙西南生态经济走廊;建设温台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等。请各地继续深入调研,谋划涉及跨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争取在“十三五”期间滚动上升到省级乃至国家的层面,推动本地区借势发展。
(三)要做实做深“三个重大”
袁家军常务副省长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按照全局性、战略性、标志性、引领性的要求,多次召开会议研究“三个重大”,强调要以对历史尽责的高度责任感抓好“三个重大”的谋划实施工作。目前省里已经初步形成了“三个重大”方案,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省级部门和地方的意见,对接“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梳理和完善方案。《纲要》审议批准后,省里要全力推进“三个重大”方案的出台实施工作,作为今后五年抓《纲要》实施的重中之重。各地区也要抓紧做好本地区“三个重大”的谋划实施工作。
(四)要切实抓好规划“落地”
蓝图绘就以后,关键就是要抓规划的落地。这里主要有两件事:一是抓紧编制衔接专项规划。专项规划就是《纲要》的细化和深化,各个牵头部门要力争在明年6月之前全部完成审批发布工作,尤其是我委牵头的13个重点专项规划,要抓紧做好与国家对口专项规划、省《纲要》和地方规划的衔接。各地也要抓紧主动对接,争取把确定的一些重大工程和项目纳入专项规划。要加强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重点抓好规划的衔接、论证和审批三个环节,特别要加强发展目标、重大项目等方面的衔接。二是分解落实《纲要》。要求各设区市在召开人代会前,及时将各地“十三五”规划《纲要》报送我委进行衔接。要抓紧制定省《纲要》主要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报省政府审定后印发。各地也要抓紧研究具体的实施办法和保障措施,明确工作责任、时间和质量要求。要及时开展《纲要》宣传活动,汇编出版“十三五”规划《纲要》及有关材料,在省级媒体开辟专栏,营造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明年是“十三五”起步之年,《纲要》提出的各项重大战略举措都将陆续启动,发改系统责任重大。我们要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省领导多次肯定,发改系统有一支善于学习、善于战斗、善于合作的干部队伍。在新的时期,我们要主动作为,主动担责,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有定力、在状态、讲激情,树立发改部门良好形象。我们要始终保持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提高经济形势分析水平和预警预测能力。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对“十三五”确定的既该干又能干的大事要及早提出深化落实的方案,对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要早部署、早落实、早出成效。我们要始终保持廉洁从政的基本要求。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讲规矩、守纪律,巩固“三严三实”、“自我革命、自我净化”等活动取得的成效。我们要始终保持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弘扬团结协作的系统精神,进一步发挥好虚实结合的部门优势,进一步履行好综合协调的工作角色,持续推进转职能、善谋划、重执行、强服务。
同志们,明年发改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会议结束后,各地要立即行动起来,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努力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