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改革委就充实重大工程包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国家发展改革委定于2015年6月30日(周二)上午9:30,在发改委中配楼三层大会议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是:关于充实重大工程包有关情况,发改委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 李朴民: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关于充实重大工程包的有关情况”,我和基础司巡视员李国勇先生、经贸司副司长刘小南先生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为了方便大家比较全面地了解情况,我先做一下简要介绍。去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我委围绕“投什么”、“谁来投”、“怎么投”三个重大问题,研究提出并组织实施了信息电网油气网络、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运输、健康养老服务、能源矿产资源保障等七大类重大工程包。主要目的就是补短板、调结构,加强薄弱环节建设,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有效投资,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为了尽快使投资及时到位、项目尽早落地,我委会同各地方、有关部门和银行、企业围绕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发挥好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开展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印发了《加强和完善重大工程调度工作暂行办法》,切实发挥重大项目协调机制作用。二是研究建立了重大项目政银企社合作对接机制,协调有关金融机构加大对重大工程的支持力度,截至今年5月底,国家开发银行已承诺重大工程贷款金额达1万多亿元。三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建设,包括PPP、特许经营等方式。四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动态调整工程包内容,充实完善2015年开工的重大工程项目,细化落实2016、2017年计划开工的储备项目。目前,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稳步有序推进,截至今年5月底,7类重大工程包已开工221个项目、33个专项,累计完成投资3.1万亿元。特别是5月份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施工季,在建项目施工、推进速度明显加快。比如在加快重大工程建设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在各地方、各有关方面积极努力下,今年1-5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1%,仍然是支撑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这是第一个方面的情况,就是去年以来七大类重大工程包的实施情况。下面介绍第二个方面的情况,就是充实重大工程包的情况。重大工程体量大、关联广、带动性强,重大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既对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国务院要求,将谋划推出4个新的重大工程包。今天,主要向大家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现代物流2个工程包的有关情况,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2个工程包,我们将择机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发布和解读。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包的实施,将按照适度超前、促进交通一体化、推进投融资改革的原则,加快城市轨道交通重大工程建设,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形成经济适用、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初步估计,2015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总投资将超过去年水平。目前,我们已梳理提出了68个2015年-2017年拟新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通过这些重大工程建设,预计到2020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将建成较为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南京、重庆、武汉、成都等城市建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南通、石家庄、兰州等城市建成轨道交通骨干线,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将加快,从而使我国轨道交通的总体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现代物流工程包的实施,将积极助力国家重大战略的顺利推进,着力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重点任务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建设联通国际国内的物流大通道,二是推动京津冀物流协同发展,三是打通长江经济带地区多式联运通道,四是建设一批适应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需要的物流设施,五是构建覆盖全国主要物流节点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六是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标准化水平。为了完成这些重点任务,我们按照《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要求,将重点引导企业开展十个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包括开展多式联运工程、物流园区工程、农产品物流工程、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程、资源性产品物流工程、城乡物流配送工程、电子商务物流工程、物流标准化工程、物流信息平台工程、应急物流工程等10个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目前,我委已经组织建立了物流业项目库,并尽快组织实施。刚才介绍的,是新增的两个重大工程包的主要情况。城市轨道交通是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都是重大的惠民生工程,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明确落实各方责任,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保障重大工程建设资金,强化重大工程后续项目储备管理,切实推进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具体来讲,一是加强组织协调。为确保重大项目尽快落地,我委建立了重大工程进展情况按月调度的工作机制,每月对工程实施进度、吸引社会投资、投资完成等方面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分析,推动重大工程实施。下一步将建立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协调机制和审批“绿色通道”制度,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良好条件。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产业基金等方式对重大工程项目给予支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更便利的融资服务。支持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公开发行股票、定向增资扩股等方式融资,用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支持地方政府依法发行债券,筹措建设资金。三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我们已经建立了首个国家部委层面的PPP项目库,并发布了1043个PPP项目、预计总投资1.97万亿元,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下一步将加快重大工程、PPP项目贷款审批,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通过PPP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建设和运营。以上是我向大家介绍的今天发布会的主要内容。下面,请大家提问。提问时仅提一个问题,并请通报自己所代表的媒体。
中国改革报记者:我们今天早上到发改委来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我们坐的10号线是非常堵的,这次我们推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我想它的建设无论是对于北京还是对于其他的城市,应该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推动作用。哪位司长可以向我们介绍一下,这次推出轨道交通的工程包,对于今后城镇化的发展,乃至于经济的发展会有多大的支撑作用?谢谢!
发改委基础司巡视员 李国勇: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发展,未来城镇规模也不断扩大,根据预测,到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0%以上,城镇人口还将增加1亿人,到2020年超过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将超过200个。伴随着城市范围的拓展和人口的集聚,再加上城市小汽车的不断增长,交通拥堵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已经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现在除了北上广这些大城市拥堵以外,很多二三线的城市也出现了交通拥堵的现象。轨道交通具有大能力、快捷、环保等很多优势,已经成为增强大城市的容纳和承载能力,优化城市布局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必然选择。目前,符合国家建设地铁标准的城市现在国务院已经批准39个,到2020年估计在50个左右。对于轨道交通的作用,我们是这么认为的:第一,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更好地支撑和引领城市空间布局的扩展,就是我们所说的TOD模式,可以起到人口向都市圈、向卫星城市疏散的作用,这也符合我们很多城市向组团式发展的趋势,像东莞、佛山,他们都是组团式的发展,轨道交通可以带动城市的空间发展。第二,大家也知道,轨道交通的投资尤其地铁的投资比较大,每公里造价现在已经从5亿元上升到7亿、8亿元,北京市更贵了,甚至超过10亿元,像我们旁边的16号线一公里12亿,造价很高,筹资需求量很大。“十二五”每年投产300公里到400公里,每年投资2000多亿到3000亿,今年2015年全年将完成3000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明显的。第三,可以带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我们南车北车合并了,成立中车,有六个主力工厂生产车辆,另外有一大批城市也搞了很多维修基地,所以对装备制造业的带动也很快。第四,对城市的就业也非常明显,1公里地铁大概能提供60个就业岗位。一个城市建成一条地铁线,很快就能形成一个2000人左右的大型企业。如果“十三五”再建设2000多公里,我们计划2020年将达到6000公里,现在大概是3000多,预计今年年底能达到3500公里左右,“十三五”从2500公里达到6000公里,将可以增加十几万的就业岗位。所以我们觉得推出城市轨道交通的工程包,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对城市化的建设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正因为如此,大家也都知道各地市长和书记都非常关心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都是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抓手,我们也很欣喜地看到最近很多地方政府,像成都、深圳加大了投资力度,我刚从深圳回来,深圳市委市政府今年又给深圳市地铁投入了300亿,成都地铁去年开始就陆续加大投入。北上广是经济实力比较强的,每年有好几百亿的资本金注入,所以城市轨道交通这一块建设总的来讲是比较快的。大家可能会关心北京市的轨道交通发展,我们现在正在办理第三期工程,我们已经批准的里程将达到730公里,我们正在办的还要增加200多公里,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000公里左右,这样北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将会有较大的缓解,谢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记者: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包括“互联网+”物流的内容,在现代物流重大工程包中是否也有“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这些先进的发展方向呢?
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 刘小南: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也要鼓励大数据、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运用,建设智能化的仓储体系,优化物流运输的流程,提高物流仓储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应该说这是为我们实施现代物流重大工程也指明了一个重要的方向。我们这次实施的现代物流重大工程,也将充分体现国务院关于“互联网+”一系列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引领社会资本,重点投向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相匹配的物流工程,提高沿带沿路沿江和京津冀区域内的物流基础设施水平,促进跨区域的基础设施和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物流的运行效率。二是将提升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水平作为物流重大工程确定的六个主要任务之一,刚才秘书长也已经提到了,要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在重大物流工程中的运用,推动物流信息和公共服务信息的有效衔接和互联互通,提高标准化设备设施的应用水平。三是按照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有关要求,在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和现代化仓储设施方面,也是作为现代物流重大工程建设的一个重点,鼓励并支持重大工程项目单位引进和使用先进物流设施设备,提高物流运行的现代化水平。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上个星期发改委也批复了武汉和长春的两个轨道项目,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城市在申报这个项目,能否总体介绍一下这个情况?另外,刚才秘书长谈到去年的投资是2857亿元,不知道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能带动多少民间资金量进入?现在平均一公里轨道投资是多少钱?
李国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是有门槛的,2003年国务院有个81号文件,城市的GDP要超过1000亿元,财政收入要超过100亿元,市区主城区人口超过300万人以上,预测的客流强度每公里要3万人以上才能够修地铁,因为地铁造价比较高,我们过去地面的轻轨平均造价是一公里3个亿,比高铁还贵,现在高铁1公里不到2个亿。地下的轨道,过去是5个亿1公里,不同的区域不同的造价。北京有些地方征地拆迁比较贵,所以造价比较高。现在经国务院批准有39个城市,总的规划里程超过7300公里。截止目前,已经有22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764公里,其中北京、上海都已经超过500公里以上,这已经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名列第一第二位,像东京、莫斯科、伦敦,我们讲的地铁是真正是地下铁的概念,他们有300多公里,我们现在达到500多公里。我们有些统计数据讲的是东京2000多公里,其实很多是大铁,承担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我们在电影里也能看到经常有很多过马路当当响的线路,其实是大铁线路。我们陆续批了很多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都要求各城市编制线网规划,线网规划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一般线网规划都是有个目标年,比如2020年,现在城市总体规划都是到2020年,我们城市轨道交通已经超过这个,那个项目规划一般少的是八九条线,多的像广州、北京、上海、武汉都规划了20多条线。我们现在批的都是建设规划,所谓建设规划就是五年之内或者六年之内我们要建设的项目,原来批的都是在150-200左右,二三线的城市我们一般在100公里以内。刚才记者提的说还有哪些新的城市,目前还有两个新的,一个是洛阳,一个是芜湖,原先所有建设规划都要经过国务院审批,我们上个月申请,国务院也下放权力了,像新增的,像刚才提到的洛阳、芜湖,首轮规划都要经国务院批准,修地铁还是国务院总理亲自把关。后续的项目,我们在网上经常看到的都是二三期建设的后续项目,由国家发改委会同住建部联合审批。谢谢!
刘小南:大家也都知道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总体上看,我国的物流业已经步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但是物流业发展的水平总体上还是不高,发展的方式也比较粗放,物流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短版。这里有一个数据可以反映,201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仍然高达16.6%,这个指标从国际比较来看,比主要发达国家高一倍左右,像美国现在只有9%左右,跟一些发展中国家比,这也是一个比较偏高的水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网络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对我们来讲伴随着全面的深化改革,工业化、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居民消费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我们国家物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空间。因此,去年国务院还专门印发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从当前来看,现在整个经济运行压力还是比较大,多数产业产能过剩,物流业的市场需求发挥的潜力相对来讲是很大的,比如农业现代化对大宗农产品的物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是很大的,信息工业化要求加快建立规模化、现代化的制造业物流服务体系。刚才也提到了居民的消费升级、信息城市化的步伐加快,也需要建立更加完善、便捷、高效、安全的消费品物流配送体系。所以,加大物流业的投入对于稳增长也具有明显效果。为了落实国务院印发的《物流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能够起到稳增长的效果,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我委将现代物流业纳入新的重大工程包。为了把工程包顺利实施好,下一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加大重大工程实施的组织协调。建立现代物流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协调机制和绿色审核通道,来解决工程推进中的一些问题。二是对重大工程进行调度,每月对工程实施的进度,吸引社会投资完成的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分析。三是进一步完善促进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要依托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等机制,发挥物流行业的协会作用,进一步落实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四是加大对重大工程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产业基金等方式,对重大工程项目给予支持。也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更便利的融资服务,要落实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用地政策,对列入现代物流重大工程的项目优先供应物流用地。五是开展示范工作。会同行业协会组织开展示范物流园区、骨干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企业国际竞争力培育等示范工作,形成先进经验,并加以推广,以带动整个物流业投资建设和发展水平的提高。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还是问一个关于轨道交通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还是非常大的,但是从去年以来地方的财政收入压力也是比较大,再加上去年底财政部43号文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管理。现在地方对于地铁的投入是否存在资金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有没有什么进一步措施可以促进资金到位?谢谢!
李国勇:刚才我已经提到我们修地铁是有门槛的,要有实力,不光是建设,还有运营的补贴,像北京市地铁原来长期实行2块钱票价,需要政府补贴,最多的时候将近100亿补贴。去年调价以后,已经基本上改变了财政补贴状况,票价还是很重要的。我们在鼓励建地铁的同时强调政府要投资,特别是深圳,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一期、二期建设规划政府拿了钱,三期工程的时候政府不拿钱了,要改革,把深圳地铁和当时另外一个三号线公司(区政府修的地铁)合并重组,通过企业去筹资建设,搞了PPP,三期工程批了5条线。现在看非常成功,7、9、11号分别由中国中铁、中建和中水投资建设,明年将建成。同时在车站上盖物业搞得非常好,11号线到了前海以后搞了一个上盖物业的开发,停车场在那个地方,我们最近去考察了一下,搞了140万平米的房地产开发,收入好几十亿。刚才讲到政府投入的问题,我觉得在大城市还不是问题,在二三线城市有这个困难。我们鼓励轨道交通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国家发改委支持轨道交通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武汉、南昌、合肥很多企业都发了企业债券,甚至武汉发了永续债券,现在叫可续期债券。南昌、西安地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我们金融机构也非常配合,国家开发银行累计已经承诺和发放贷款将近1万亿元,我们非常感谢国家开发银行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支持,它是一个开发性的金融机构。现在更多的城市都在搞车站的上盖物业,车站的广告、商铺,但目前北京地铁没有,我们下一步将商量这个事情,其实别的地方搞的都挺好的。有些城市,像南京把小区交给地铁公司建,叫地铁小镇,这样可以通过房地产开发能够筹措不少钱。讲PPP我们轨道交通有成功的经验,北京地铁4号线是由北京京投和首创与港铁合资搞的PPP模式,这是国家发改委2004年批的,应该讲这个项目在PPP里面是一个非常标准的、非常典型的示范工程。后来港铁也陆续在杭州、深圳搞了一些,最近北京市又把14、16号线交给港铁来建,港铁在这两条线分别投资150亿元,两条线加起来300亿元。现在轨道交通的发展、投资渠道是很多的,我们也在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努力,去增加更多的资金。
新华网财经频道记者:我对现代物流这方面比较感兴趣,想问一下实施现代物流重大工程对于中西部有什么意义,能够带来最大的改善是什么?
刘小南:刚才我已经提到,中国物流业仍然是经济的一个短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比较突出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物流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比如说现代化的仓储多式联运设施很不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物流园区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二是物流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现在一些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在物流业还是刚刚开始运用,这是制约物流业发展的一个因素。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讲这方面问题更加突出,因为中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交通等基础设施也相对比较薄弱,由此带来物流业短板的情况就更加明显。实施现代物流重大工程,对中西部地区来讲就是要通过上述六个方面主要任务的推进,来改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物流整个信息化水平,以提高物流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西部地区是重要农产品产区,包括很多特色农产品,现在由于受到物流的制约,流通很不畅,“卖难”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冷链物流发展滞后,企业规模比较小,各个环节又没有有效衔接,流通环节腐烂变质非常容易发生,不仅造成巨大的损失浪费,还影响到农民增收,也影响到城市居民消费安全。“卖难”的问题在中西部地区,当然也包括东北地区,像粮食的主产区这方面问题也是很突出的。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中西部地区交通、物流设施比较落后,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也不健全,工业品、生产资料往农村去,到消费的终端这个环节问题也比较多。相比而言“买贵”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我们在现代物流重大工程包的实施中有两个重要的工程,一是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工程,二是发展城乡配送工程。这两个工程对提高整个物流水平是很有效的,特别是针对中西部地区,我们相信,如果能够实施好,对改善刚才我说的“卖难”和“买贵”这两方面的问题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记者:京津冀一体化的相关项目与我们这个工程包有没有关系?城市轨道工程包是否考虑到实现制造业和信息业的深度融合,怎么实现融合?
李国勇: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们国家提出的三大战略之一,我们司负责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这块用专家的话讲是“轨道上的京津冀”,这块的轨道交通确实比较发达。从干线铁路来讲,我们已经有京广、京沪高速铁路,目前我们正在建设由北京到沈阳、呼和浩特到张家口、北京到张家口铁路。为了配合首都新机场的建设,北京到霸州的铁路今年也要开工建设,我们认为它标准比较高,应该可以叫高铁。还有张家口到大同铁路,总体看,我们铁路这块比较发达。我们最近也在探索利用既有的干线铁路发挥市郊铁路的功能。大家可能也知道,通往燕郊的市郊列车,利用京哈线来实现。在城际铁路方面,2004年国务院就批准过京津冀地区的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那里面也规划了好几条线,京津城际铁路已经建成,其他项目现在正在陆续组织实施。目前根据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正在重新编制这个规划,最近要报来,今年还要开工北京到唐山的城际铁路,但是标准会高一些,用350公里的时速。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后,京津冀三地加上铁路总公司组建了一个京津冀城际投资公司,专门负责京津冀地区的城际铁路建设,而且以地方为主,铁路总公司持有10%的股份,京津冀三地各占30%股份,这个机制非常好。三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我们也在不断完善,北京市正在调整增加,石家庄和天津市也是属于两个省会城市,做得比较好。估计到2020年,这三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能够达到1500公里左右,应该处在世界发展的领先水平上。我们下一步想把这三个层次的轨道交通之间做好衔接,真正着力打造好“轨道上的京津冀”。谢谢!
李朴民: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发布会由中国网全程直播,请大家关注中国网和国家发改委的微信、微博。再次对大家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表示感谢,希望大家多乘坐包括地铁在内的城市轨道交通,又安全又便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