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保障了主导产业发展,又减轻了环境污染 玉环对熔炼业去粗取精
发表时间:2016年5月23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5版
◆本报通讯员陈菊芬 记者晏利扬
浙江省玉环县是我国13个海岛县之一,也是全国闻名的水暖阀门和汽摩配件的主要产业基地。历经多年积累和发展,形成了较完整产业链和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但与之不和谐的是,水暖阀门、汽摩配件的上游产业——金属熔炼行业给当地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了既保障当地主导产业健康发展,又减轻环境污染,近年来,玉环县采取了“取缔、整治、组合、提升”的有效措施,使全县金属熔炼行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当地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坚决整治不手软
玉环县熔炼企业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分布于全县各乡镇街道,普遍存在规模小、能耗高、污染重、相关审批手续不完善、污染防治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
由于行业发展较早,缺乏城镇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统一引导,形成了“村企混居”的格局,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
2011年,玉环县龙溪镇法山头发生了儿童血铅偏高事件,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警觉和重视。
之后,玉环县发出通知,要求全县范围内所有从事金属熔炼的企业必须自行停止生产两个月,由县政府组织各级主管部门对所有金属熔炼企业的卫生防护距离等情况进行逐一核查。
据介绍,通过此次整治,全县共关停无证及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熔炼企业300多家。对400多家通过环保审批的熔炼企业进行整治验收,其中300多家涉及防护距离不足及位置敏感的企业,分别要求在2014年底和2015年底限期搬迁至规划的专业园区内进行生产。
完善规划促入园
玉环县颁布实施了《玉环县金属熔炼行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建设两个专业园区和一个备用园区,要求分期启动实施,并对应地编制了《玉环县金属熔炼产业提升区一期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
据介绍,《报告书》进一步明确了入园条件,对现存产能进行“等量置换”“减量置换”,鼓励“上大压小”“扶优汰劣”,优先安排在县金属熔炼行业环境整治期间要求限期搬迁的企业搬迁入园或重组入园,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同时,《报告书》明确了金属(熔炼)企业入园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如企业必须是玉环县内注册并经环保审批的合法企业;新进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省、市、县的最新产业政策;其产能规模等要素必须符合规划要求的环境准入指标;企业申报的入园产能以环保审批的合法产能为准;对县内的上市企业和“巨龙”企业因产品配套需求的,可享受“一企一策”的优惠条件。
通过合理规划、统筹布局,如今,玉环县沙门滨港工业城一期专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已有23家企业落户,其中10家单独入园。另外13家企业则由原有的190多家金属熔炼小企业合并组合后入园。
统一布局和标准
据介绍,玉环县还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县金属行业提升产业区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入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协调组合事项,加快建设进度。
在严把入园企业准入关的同时,玉环县在项目立项、生产许可等方面执行联合审查机制,最大限度地压缩审批进度,提高审批效率,确保企业早入园、早投产。目前24家入园企业2/3企业厂房已竣工,处于安装生产设备阶段,6家企业投产运行。
据了解,统一布局和准入标准是玉环县熔炼园区建设的重点。园区建设完全按照县政府、沙门滨港工业城及相关部门的要求严格实施。生产车间布置在一楼,环保设施设置在二楼,每家企业废气排放筒最后集中为1个~2个。
玉环县还制定了统一的废气治理标准,烟气先进入重力沉降室进行沉降,再经过布袋除尘器+纤维滤筒的组合除尘装置,可确保烟尘等污染物达标排放。
几年来,通过对金属熔炼行业的整治提升、组合入园,玉环县有效地消除了行业“低、小、散”等不良现状。园区的建设既帮助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也改善了全县的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