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重启保障性商品房供应 原则上比市价优惠55%

02.03.2017  17:44

3年之后,厦门将在今年重新启动保障性商品房的配售。

据新华社报道,《厦门市保障性商品房管理办法》已正式印发。这意味着,自2014年2月12日起停止配售的保障性商品房,将再度回到厦门的住房保障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厦门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获得的回复是,今年肯定会重启推出,目前只是一个预告,具体申请登记、房源发布等事宜有待进一步发布。

而相关的消息称,此次厦门保障性商品房销售价格将按每批次房源的市场评估价测算,并给予一定优惠。在前期按照社会平均收入,对配售对象还贷收入比例进行科学测算后,原则上将优惠比例定为55%。

在厦门房价高企的背景下,分析人士指出,这将给当地稳定人才打下一剂强心针。

比市场价优惠55%

2016年,厦门房价进入快速上涨通道。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百城价格指数显示,去年11月,厦门的样本均价已达到29132元/平方米,仅次于深圳、上海、北京,位列第四。而智联招聘不久前发布的《2017年节后第一周求职期招聘薪酬城市排名》则显示,厦门以7555元的平均薪酬排在第九。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则显示,2017年1月,厦门新建商品住宅价格虽环比略有下跌,但同比仍上涨38.8%,涨幅在70个大中城市中位列第二,仅次于合肥。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厦门推出保障性商品房的这一举措,一定程度是缘于高房价的压力。保障性商品房重新推出,将惠及更多难以负担购买商品房的“夹心层”。

厦门市住房保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前期按照社会平均收入,对配售对象还贷收入比例进行科学测算后,根据市场评估价,原则上将优惠比例定在55%,但根据不同批次房源的特点,这一比例还可做适当调整。

2016年,深圳市委书记、市长许勤曾介绍,深圳的安居工程计划,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按照市场价格的50%到70%供应。粗略比较,厦门政府的让利空间更大。

具体的申请门槛为:个人或家庭需满足在厦门无自有住房,以家庭为单位申请的,成员至少有2人取得厦门户籍,且至少 1人取得户籍满3年;单身居民则需年满35岁并取得户籍满3年。

消息透露,申购将采取“小轮候”方式,按批次公布配售方案。每一批次开通申请前,厦门市住房保障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房源筹集、房地产市场等情况制定每批次的轮候配售方案并向社会公布。

购买该类保障房可按规定提取个人住房公积金和办理公积金贷款;权属登记日起满5年后可上市转让,并按原购房价与届时房屋市场指导价差价的一定比例上缴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

稳定和吸引人才

除了保障“夹心层”的住有所居,厦门重新启动的保障性商品房项目,将高层次人才也单独纳入了申请体系。

据了解,只要在厦门当地工作并符合《厦门引进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实施意见》规定条件的A、B、C类人才,即可不受户籍、年龄的限制,直接提出申请;未来保障性商品房或将面向这类人群进行单独批次配售。

2016年2月,厦门出台了针对高端人才的《引进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实施意见》,对于符合认定要求的人才,每年至少给予3.5万元的购房补贴,累计不超过35万元,最高补贴则可达到100万元。

伴随着保障性商品房的重新推出,厦门也有加大保障房的开工建设力度。建设局披露,全年拟计划开工57个重点项目,其中民生项目显著增加,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新阳居住区二期建成后可提供 6900套保障性住房,洋唐居住区三期建成后可提供4000套。

在就业和安居成为人口迁移的重要考量因素时,厦门加大力度建设和配售保障房,无疑有着提升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的意图。

今年的厦门两会期间,如何让人才“留得住、进得来”引起了代表和委员们的重点关注,有参会者将矛盾的焦点指向高房价对人才的挤出,指出厦门要严防陷入高层次人才吸聚能力弱、“夹心层”人才难留住的困境。

厦门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92万,比上年增加6万,增长1.6%。记者梳理近几年的数据,“十二五”期间厦门常住人口数量分别为361万、367万、373万、381万,386万,每年的增长大约保持在6万。

根据国务院2016年批复的《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到2020年,厦门的常住人口控制在500万以内。从目前的增速来看,到2020年,控制在500万以内压力不大。

一位厦门当地政经观察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即使常住人口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考虑到厦门环境宜人,是福建省其他地市很多人退休后的养老选择,所以人口增量中有相当比例的老年人。

而在去年的厦门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昭扬指出,现在厦门面临着进入劳动市场的人口直线下降的情况,一个地方要有实力有活力,就得吸引年轻人,要让年轻人能够留在厦门。

丁长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果保障性商品房能按计划顺利推出,对于稳定年轻人才,进而带动厦门经济增长,都将发挥正面作用。

原厦门规划局局长、厦门大学双聘教授赵燕菁则告诉记者,全国几乎所有城市的保障房都和户籍挂钩,但从制度设计上,可以考虑与就业相联系,只要社保缴够一定年限,就可以享受资格。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