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探底回升 后期压力犹存——上半年我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市汽车、石油等大宗商品消费大幅下滑,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处近年低位,但从环比看,3月份触底后企稳回升,二季度呈逐月稳定回升态势。
一、市场运行总体情况
上半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6.91亿元,同比增长7.0%,增幅低于去年同期3.0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额1928.65亿元,增长7.2%;餐饮收入208.26亿元,增长4.9%。
1、零售月度增幅波动较大。
受去年同期基数影响,今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增幅波动较大。1-2月全市零售额增长5.6%,一季度降至谷底,下降0.2%,出现罕见的负增长。4月、5月、6月汽车增速回升,带动全市零售额增幅逐月回升。至6月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幅已达7.0%,较一季度回升7.2个百分点。
2015 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月及累计增速
2、汽车类和石油类降幅收窄。
上半年,汽车市场主导了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走势。由于去年一季度我市尚未实施汽车限购政策,同期基数较高,今年一季度全市汽车类零售额同比降幅达30.9%。4月起同期基数大幅减小,单月增速回升强劲。4月、5月、6月汽车类零售额增幅分别达到78.5%、57.7%和37.9%,带动累计增速降幅大幅收窄。至6月底,全市共实现汽车类零售额352.77亿元,下降3.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7.2个百分点。
石油类是零售额中规模居前三的类别,对零售额的影响举足轻重。受成品油价格波动影响,我市石油制品类零售额同比下滑。上半年,全市实现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69.7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7%,增速同比回落11.2个百分点,但从近期看,有所回稳,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0.6个百分点。
3、普通生活类消费品平稳增长。
除汽车、石油外,多数生活类消费品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其中,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金银珠宝类增势较快,分别实现零售额69.21亿元和36.84亿元,增长29.5%和20.3%,增速较一季度提高2.5和23.2个百分点;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势平稳,分别实现零售额115.69亿元和123.39亿元,增长19.4%和14.8%,增速与一季度基本持平;中西药品类增幅略有下降,实现零售额171.53亿元,增长9.1%,增幅较一季度下降4.5个百分点;日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出现负增长,分别下降3.8%和10.6%。
4、网络销售快速增长。
为顺应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传统实体店加快触网转型的步伐,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快速增长。上半年,我市限额以上贸易单位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2.7%,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幅,在一季度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提高了2.2个百分点。随着我市电子商务软硬件条件的不断完善,产业发展不断成熟,成功吸引了一些知名企业的入驻,如杭州京东惠景贸易有限公司、桐庐九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有力地带动我市电子商务产业良性发展。
5、县(市)增幅高于市区。
从区域看,县(市)表现好于市区。上半年,市区实现零售额1929.82亿元,增长6.6%;县(市)实现零售额207.09亿元,增长10.3%。各区、县(市)中,消费品零售额总量位居前三位的是下城区(390.41亿元)、萧山区(265.99亿元)和西湖区(232.56亿元),增幅最高的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6.0%),其次是滨江区(13.0%)和富阳区(12.8%)。(详见下表)
上半年各区、县(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幅
地 区 | 零售额 ( 亿元 ) | 增幅 (%) | 地 区 | 零售额 ( 亿元 ) | 增幅 (%) |
全 市 | 2136.91 | 7.0 | 萧山区 | 265.99 | 5.8 |
市 区 | 1929.82 | 6.6 | 其中:大江东 | 11.11 | 7.0 |
上城区 | 138.72 | 5.6 | 余杭区 | 169.70 | 9.5 |
下城区 | 390.41 | 8.0 | 其中:钱江开发区 | 1.30 | 19.5 |
江干区 | 160.88 | 3.7 | 富阳区 | 86.99 | 12.8 |
拱墅区 | 196.96 | 3.3 | 县 市 | 207.09 | 10.3 |
西湖区 | 232.56 | 6.6 | 桐庐县 | 60.08 | 12.6 |
滨江区 | 48.15 | 13.0 | 淳安县 | 32.50 | 10.2 |
开发区 | 45.33 | 26.0 | 建德市 | 44.43 | 8.6 |
名胜区 | 11.05 | 7.0 | 临安市 | 70.07 | 9.5 |
二、制约我市消费发展的因素
1、汽车限牌政策影响长期存在。
由于汽车限牌政策的实施,小客车增量指标总量控制,因此我市今后汽车消费市场难有显著增长。虽然二季度我市汽车类零售额增速大幅回升,但主要是由于去年二季度限购政策刚刚开始实施,尚未正常摇号销售,同期基数较小。统计数据显示,去年9月起,我市汽车消费市场已逐渐稳定,基数逐步提高。因而,今年下半年我市汽车类零售额单月增幅也将逐步回落,全年转负为正并不轻松,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的增长目标更是相距甚远,预计2-3年内,汽车类零售增幅将持续低于全市零售额增长。由于汽车类零售额占比较高,全市零售额实现快速增长的难度较大。
2、主要商品类别需求不旺。
我市限额以上单位商品消费结构中,总量排名前五的是汽车类、中西药品类、石油及制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粮油食品类,上半年除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出现负增长,中西药品类、粮油食品类增长9.1%和19.4%,增幅较一季度分别回落4.5和6.4个百分点,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4.8%,增幅与一季度基本持平。上述五类商品合计占我市限上零售额比重的74.8%,增幅仅2.6%。主要商品类别需求不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市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
3、龙头企业支撑作用减弱。
大型企业增长乏力,对全市消费品市场影响明显。上半年,我市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零售额排名前100位的企业,共实现零售额742.26亿元,增长5.4%,占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4.7%,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零售额较上年同期下降的单位有46家,减少43.07亿元,主要集中在销售汽车、石油、药品等行业以及大型商厦、超市。
上半年,我市住宿和餐饮业企业营业额排名前50位的企业,共实现营业额58.27亿元,增长4.8%。其中,营业额较上年同期下降的单位有11家,减少2.56亿元。尤其是快餐、火锅等企业,因受食品安全负面传闻影响,营业额下降幅度较大。
4、传统商业面临消费分流。
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业态迅速发展,网络零售对传统零售业带来较大冲击,从最初的家电、数码3C到服装鞋帽、日用百货,再到家居、食品,网络零售不断挤压、分流传统实体零售市场。同时,近年来境外购物、跨境海淘模式的快速兴起,进一步分化了本地居民的消费需求,传统商业经济实体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监测显示,上半年,我市四大商场(杭州大厦、武林银泰、百大、解百)实现零售额58.89亿元,下降0.3%;十大超市(联华、华润、沃尔玛、物美等)实现零售额100.39亿元,增长1.2%;与全市零售额平均增幅均有较大差距。
5、居民消费意愿有所减弱。
受国内经济和居民收入增长放缓、资本市场大幅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居民消费意愿有所减弱。上半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11元,增长8.4%,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24元,增长9.5%,增幅下降1.8个百分点。同时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支出增加,也进一步抑制了消费意愿。
三、促进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的几点建议
1、推进杭州都市圈建设,扩大消费辐射。
杭州、嘉兴、湖州、绍兴4个城市一衣带水,互为近邻,深入推进杭州都市圈建设,有利于城市间联系更为紧密。我市应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市边界产业集聚区建设力度,促进区域产品、要素的自由流通和高效配置,从而推动都市圈城市之间彼此开放市场、互动发展。
2、提升产品质量,力促消费回归。
近年来,我国公民境外消费持续升温。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出境人数超1亿人次,境外消费超1万亿元人民币。除了收入的提高、价格的实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国货”正在面临一场信任危机。如年初遭抢购的智能马桶盖基本都在中国生产,既出口日本也在国内销售,反映国内消费者迷信海外产品的盲从心态。因此,作为制造企业应该加强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城乡居民对“国货”的信任度。
3、挖掘农村市场,释放消费潜力。
由于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商业体系落后的问题,商业网点不仅分布密度较低,更在价格、品种、品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互联网向农村的加速渗透,在电商巨头下乡的推动下,电子商务正在改变农民的消费方式。推动农村通过网络发展消费,具有极强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不仅有利于促进“城乡消费无差别化”,推动农村消费升级,而且可以带来大量农村创业者和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
4、提升旅游品质,激发消费活力。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已然成为带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上半年我市实现旅游总收入934.31亿元,增长16.8%。充分发挥旅游业的辐射作用,可以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产业的发展,加快我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此,应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进一步提升旅游品质,努力扩大旅游消费在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等方面的拉动作用,通过旅游观光、休闲保健、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为促进我市消费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