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4(六):落实历史建筑保护任务 丰富杭城历史文化记忆

26.12.2014  21:55

  历史建筑以其特有的建筑风格和人文色彩,成为最真实生动的城市发展印记,按照“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局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保护条例>两年行动计划》,跟踪协调、克难攻坚、多措并举,加强历史建筑保护技术科研力量,大力推进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程,稳步落实危旧房工程扫尾和梯改工作,为丰富杭城历史记忆、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注入新的活力。
   大力推动自主实施项目  抓好历史街区老房子普查
  按照《2014年度杭州市历史建筑整修计划》,局积极指导各区认真开展历史建筑修缮工程,重点对西湖大道238号、朱养心膏药店旧址等濒危历史建筑项目进行跟踪协调,及时督促各区与保护责任人做好沟通联系。同时,稳步推进弥陀寺历史建筑群、菩提精舍等省、市重难点项目,提前沟通、主动服务,多次参加弥陀寺历史建筑群修缮前期沟通会,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办理菩提精舍修缮方案审批工作。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25处历史建筑修缮工程,其中16处已完工,超额完成市级目标任务。
  在自主实施历史建筑保护项目方面,重点推进了平远里历史建筑群修缮搬迁项目,形成了项目铁门以东完全腾空、可整体利用以及铁门以西原住民自保居住的格局,大部分墙门均已整修完毕。同时,全面完成锅子弄34号项目私房住户搬迁过渡补偿结算工作,顺利完成私房业主的项目结算和房屋移交工作。此外,枝头巷13号项目、方谷园项目7号均完成年度工作计划。
  完成17条历史文化街区内50年以上老房子普查工作,共普查出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老房子640余处。同时,多次对危改扫尾产权确认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并初步达成一致意见,拟定《关于危旧房拼接改善项目情况的调查报告》《危旧房改善维修拼接测绘操作方案》,并广泛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开展危改扫尾部分重点工程的协调推进工作,目前五柳巷已基本完工,建工新村7幢如期推进,南星小区重建项目已进入地基基础建设阶段;推进危旧房建档,督促各区危改办按照“一处一档”要求切实开展危改建档工作,目前市区危改档案建设已基本完成。
  创新开展多项课题研究    提升历史建筑保护技术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及修缮水平,局研究制定了历史建筑保护课题研究三年行动计划,从技术研究、书籍整理、政策调研、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历史建筑外墙表层修复技术研究、老旧房屋墙体防潮技术研究、杭州市历史建筑构造实录、杭州市历史建筑价值评估体系研究等多项课题已经完成;历史建筑节能改善、结构加固技术、保护导则研究等省、市科研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历史建筑外墙表层修复技术研究已通过省市建设部门验收,专家组评定该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杭州市历史建筑构造实录(民居篇)》一书顺利出版发行,荣获2014年杭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科普成果)一等奖,《杭州市历史建筑构造实录(公共篇)》已进入编著收尾阶段;历史建筑价值评估体系研究课题顺利完成研究成果,成功构建了一套构建具有杭州特色的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历史建筑价值评估体系。
   完善历史建筑保护配套制度    优化宣传手段和方法
  根据《保护条例》以及权力事项清理的要求,对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方案审查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制定并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历史建筑修缮方案初审的通知》,明确各区局初审的具体内容和格式要求,制定《关于进一步明确各区历史建筑日常管理内容的通知》,组织各区处理各类历史建筑日常维护中的问题和难点,加强历史建筑日常监管力度。
  加大专题宣传,以人居展为契机,对历史建筑保护和危旧房改善工作进行宣传,借助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体平台,开展平远里回迁安置、历史建筑消防管理新机制、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等宣传报道,结合新媒体传播方式建立杭州历史建筑微信平台,重点对孩儿巷98号历史建筑建立微信智能导览。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建档资料质量,启动“数字化测绘试点工作”,通过委托专门测绘研究院,运用三维扫描技术开展历史建筑测绘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