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历史原创话剧《大清相国》登台首都剧场

04.08.2017  16:43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大型历史原创话剧《大清相国》2日晚在首都剧场演出,由此拉开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玉兰绽香”2017演出季的序幕。

  该剧改编自王跃文的同名历史小说。演出刚开始,伴随曲调悠扬,康熙皇帝缓步走到幕前,“大清自开国以来没有相国之位,这个大清相国的称号朕只给了陈廷敬。”舞台上,斑驳的紫禁城墙上书“大清相国”四字,随即大幕徐徐升起,时间回溯到了顺治十五年,开科取士,广纳贤才。尚为举子的陈廷敬、张汧、郑恒走向台前——大清相国陈廷敬的故事就此展开。

  历史车轮下,每个生命个体都有独特的故事,该剧编剧洪靖惠表示,她想写陈廷敬的初心和理想,也想写他的孤独和无奈,最终洪靖惠通过剧本试着和主人公的灵魂进行对话。她在写陈廷敬无情之苦的同时就需要写他的有情之处。

  身处乱世,纷纷扰扰,周遭许多人异化了,而陈廷敬恰恰没有,由此可见其可贵之处。在洪靖惠的剧本创作中,陈廷敬的独立性,乃至其最后的“”,其实正在于初心不改,又几经历练,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反贪反腐则是他坚持高贵、实现理想抱负的一种外化行为。

  然而不论在舞台上,还是在现实中,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选择,但有的人就完全走到了理想的对立面。由此导演王晓鹰觉得,当一个人每次面临着选择的时候,如何选择以及选择的结果,这都是和自身的修养或者思想有着直接的关联,而这其中也自然包括自己能否记得初心,能否守得住当初的信念。

  《大清相国》中陈廷敬所处的现实环境,不但要生存,还要实现抱负的政治智慧与勇气,内心充满挣扎的同时,又保有文人的气节与风骨,这些都传达出了一种理想之美、信仰之美。

  而如何在还原历史的同时关照现实,是历史题材作品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导演王晓鹰指出,陈廷敬要做好官,但同时也保持住了文化人的本色。以此来表达这样一层关于人格、关于人的本性,关于他对于自身价值观的坚守,这些对我们今天来说都有非常重要、非常直接的现实意义。

  随着《大清相国》的上演,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的2017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玉兰绽香”演出季亦正式拉开帷幕。演出季于8月2日至10月29日期间陆续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和天桥剧场呈现九部具有上话特色的戏剧作品,包括:原创话剧《大清相国》、都市情感话剧《卡布奇诺的咸味》、原创肢体剧《鲁镇往事》、英国经典闹剧《糊涂戏班》、普利策、托尼双料戏剧大奖作品《怀疑》、契诃夫经典话剧《万尼亚舅舅》、爱丁堡边缘艺术节获奖话剧《仲夏》、话剧《12個人》和阿加莎·克里斯蒂传世巨著《无人生还》,为北京观众带来一系列风格迥异的戏剧作品。

  除了剧目演出之外,此次上话还把“半价开票日”、“早鸟票”、“上话之友”、“戏剧之旅纪念护照”等一系列深受上海观众喜爱的上话品牌活动带到北京,让上话制造的精品剧目能够以更亲民的价格、更亲切的服务走近北京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