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多举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01.02.2016  09:36

印度总理莫迪带头推广瑜伽

  

印度非遗姆提耶图舞

  印度自独立起便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2005年,印度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积极参与国际文化方针政策制定,充分利用机会吸引世界对印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和支持,积极同其他国家搭建新的对话渠道,多举措保护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做法可资借鉴。

  组建非遗保护网络

  印度的非遗保护形成了一个多级管理体系,既包含负责政策指引的各级政府部门,也涵盖了大量研究机构、博物馆、文艺团体及专家。

  印度文化部是印度中央政府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主体部门。国家音乐舞蹈学院、国家美术院、国家文学院、英迪拉·甘地国立艺术中心等由文化部主管的自治机构,以及7个区域文化中心负责不同艺术领域的非遗保护工作,各机构分工合作,自身又向下延伸,建立分支机构,逐步形成了一个多级体系的政府管理体系。

  除中央政府外,各邦政府也都设有邦文化部门及邦立艺术学院。7个区域文化中心的主席由总部所在邦的邦长担任。2011年,印度文化部指定国家音乐舞蹈学院为印度非遗的联络、牵头机构,负责印度非遗的整理、申报、保护和发展。

  近几年,印度政府积极加强非遗保护能力建设。2014年12月,国家音乐舞蹈学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里办事处面向政府文化机构、文艺团体、非政府机构、文化从业者、研究人员等举办保护非遗研修班,旨在进一步深化各邦政府及文化界对非遗保护的重要性认识,设定非遗保护目标并制定实施措施。2015年4月,果阿邦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里办事处为该邦开设专项研修班,就非遗名录的整理、修订及保护进行系统讲解。

  2015年6月,印度文化部提议成立国家非遗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家非遗保护政策,建立国家非遗名录,致力于非遗的可持续发展,负责非遗的申报工作等。

  设立专项保护计划

  印度文化部先后设立了26项专项保护计划,涵盖了文学艺术、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口头传承、社会实践、礼仪礼节、节日庆典、传统手工艺等各个领域。印度文化部逐年大幅增加资助力度,从2010年的50万卢比增加到2014年的近2500万卢比。2013年整合计划,设立“保护非遗及文化传统多样性计划”,将所有非遗列入计划,由国家音乐舞蹈学院统一管理。

  “保护非遗及文化传统多样性计划”面向有意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邦政府、大学及教育机构、文艺团体、非政府机构、文化从业者、研究人员、学者等,向他们提供资金支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各项活动等。该计划掀起了印度非遗保护的高潮。2013—2014年度,共计56份申请获准得到资助,资助总额超过了76万卢比。2014—2015年度,经专家委员会审定,234份申请中共有137亿申请得到批准,其中资助金额最高的达到50万卢比,最低的为5万卢比,总资助超过了2000万卢比。

  建立非遗名录及资料库

  截至2014年底,印度共有11项非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印度总理莫迪的大力宣传和推动下,瑜伽有望于2016年被列入名录。

  2011年之前,印度各邦、各领域、各机构都是自行编制非遗名录,没有统一的规范,编制的内容也不够详实。从2011年起,国家音乐舞蹈学院开始整理、统一国家非遗名录,每项名录都包含项目名称、地域、文字介绍,从事该项非遗保护和研究的知名机构、团体和研究人员的数据库、影音及图片资料等。目前已完成了36条名录的编制和建档工作,并且已经以统一的格式在该院的官方网站上公示。英迪拉·甘地国立艺术中心也积极参与到名录编制和资料库的建设中,并出版发行了系列非遗影像节目。

  注重非遗维权

  印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经过家族数代人的口头传授得以流传。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为保护本国非遗,印度政府几次诉诸法律,要求抢注一方撤销专利。利用姜黄治疗创伤的方法在美国被人抢注后,印度方面几经周折,最终迫使此项专利撤销。2002年,印度颁布《生物多样性法》,规定了获取印度拥有的与生物资源有关的传统知识所应当遵循的程序,以及因利用此类知识所产生的惠益分享问题。

  2001年,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开始筹建,150名医生、科学家以及信息技术专家组成的小组将印度传统医学三大主要体系的100份资料精选出11万个配方,依据古代医药文献资料将信息输入电脑,并翻译成为英语、德语、法语、日语和西班牙语5种语言。随着遭遇侵权的传统知识范围不断扩大,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涵盖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包括印度的手工艺设计、克什米尔丝绸、帕什米纳(羊绒)、本土施工技术以及部落的口授知识等。一名印度裔美国人为一套由26个瑜伽动作组成的锻炼方法申请了专利,并于2004年得到美国的批准。印度官员认为无人能够获得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的著作权,建立了一支有瑜伽专家参与的特派小组,开始了艰难的诉讼之路。与此同时,印度政府协同多所著名瑜伽学校,着手将1500个瑜伽动作建立数字资料库,收录到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

  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

  印度非政府组织参与非遗保护的积极性很高,有一些专业的非政府机构积极参与非遗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并获得认证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咨询组织,向委员会提供咨询意见。截至目前,已经有21个非政府组织获得了该认证。更多的非政府组织是在基层通过培训、教育、采集资料等工作,努力将某一特定的舞蹈、音乐或民俗等广而告之,使之能够延续下去,比较成功的是bangalatak.com。

  该组织于2000年在西孟加拉邦的加尔各答成立,开展“发展艺术、提升生活”旗舰项目,将脱贫与保护非遗挂钩,在对当地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进行系统整理和调研的基础上,一方面由工艺娴熟的工匠或艺人带头,对农民进行一定的技艺培训,一方面积极在国内及国际市场宣传、推销,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品质,增强农民的文化保护意识,最终使这些非遗得以广泛保存、传承和发展。目前在西孟加拉邦建成10个手工艺中心,受益人达3000多人,并已经扩展到全印度23个邦的2500个村庄。据印度纺织部统计,2009—2010年度,印度手工艺人数为440万,到2010—2012年度已经达到了680万。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bangalatak.com签署合作协议,要将这种“发展艺术、提升生活”模式在印度及其周边国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