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博启动“行走的博物馆课堂” 首站走进行知幼儿园
“玉不琢不成器。要成才成器就要细细雕琢它,打磨它。看,这个小男孩雕琢得非常细腻。这件文物的名字叫‘善财童子’。”
5月8日,杭州市行知幼儿园中一班的30名小朋友上了一节特殊的课,上课的老师是来自浙江省博物馆的讲解员。
当天,浙江省博物馆“行走的博物馆课堂”项目在杭州市行知幼儿园正式启动。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雍泰岳向行知幼儿园颁发“浙江省博物馆‘行走的课堂’特色教育基地”牌匾,宣教部主任陈平向小朋友们赠送博物馆原创绘本画册。
简短的启动仪式后,一堂以《与“玉善财童子”交朋友》为主题的启蒙课程便开始了。来自博物馆的讲解员老师一手拿着文物图片,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起了这件雷峰塔地宫出土文物“玉善财童子”的故事。
“这件玉童子从哪里来的呢?对了,它来自于西湖边的雷锋塔。”
这也是一堂专门为学龄前儿童设计的课程。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知识导入,通过生动的故事激发小朋友的兴趣。
学习了文物知识后,小朋友们便开始为“善财童子”穿新衣了。博物馆老师向小朋友们分发“玉善财童子”线条图,启发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为他涂上各种颜色。红色、蓝色、黄色.......在色彩绘画的体验中,小朋友们记住了“玉善财童子”的形象。
最后一个环节是《我与浙博有个约会》印章体验。小朋友们领到了《我与浙博有个约会》互动小画册和一组文物线条图印章。首先,小朋友们要找出刻有“玉善财童子”的印章,并在相应的页面上盖章,以此加深对文物的印象。课程的尾声之际,小朋友们自由寻找其他文物印章,尽情体验文物盖章的乐趣,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交换分享与等待秩序。
其实,这并非幼儿园与博物馆的第一次邂逅,中一班的班主任应昕告诉记者,此前,幼儿园曾组织孩子们走进运河边的刀剪剑博物馆,还有让大班的孩子为中班的孩子当博物馆导游的活动,“班级里的很多孩子都不去杭州的很多博物馆,这次活动也是一位家长牵线搭桥促成的,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堂,也能帮助他们增长见识”。
“考虑到是给小朋友们设计的课程,所以选了年龄相近的善财童子的故事,善财童子跋山涉水不耻下问,最终得道成为观音菩萨的胁侍。这个故事本身就可以鼓励孩子们敢于提问。而另一方面‘玉善财童子’是玉雕,其对线条的要求也是很高的,通过画画涂色的方式可以加深他们对传统文物线条、色彩的敏感度。”浙博宣教部主任陈平说。
浙江省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一直致力于分众化的社会教育,除了以往的接待、讲解服务,浙江省博物馆也会面向不同的群体量身订制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副馆长雍泰岳表示。未来,“行走的课堂”系列活动还将陆续走进幼儿园、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等,让更多人在“行走的博物馆课堂”中学习文物知识,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超级链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通过“行走的课堂”,浙江省博馆也将与学校之间建立起“超级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