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下文化”进入博物馆:美国重新发现“艾滋艺术”的价值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在上世纪80年代,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带来了首次危机,艺术界也未能幸免于HIV病毒的困扰。有关艾滋病的艺术,尖锐又平静、充满希望与阴郁,现实与超现实,理性与感性,激进的政治性和浪漫的诗性交织在一起——艾滋病危机所催生的艺术,具备了诗人瓦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曾经赞美的那种多面性。20多年后,我们越来越愿意重新发现那个几乎被艾滋病毁灭,但同时也深受其影响的时代,以加深我们对当时艺术世界的理解。
目前正在华盛顿塔克马艺术博物馆(Tacoma Art Museum)展出的“艺术艾滋病美国”(Art AIDS America)以包括南·戈丁、菲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在内的约120多位艺术家的绘画、摄影、装置、录像作品全面展示了美国的艾滋病艺术创作以及当时的时代面貌。除了该博物馆外,从今年5月惠特尼美术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新馆开馆展“美国难以看清”(America Is Hard to See)中关注艾滋病危机中的艺术家的展区“来自前线的情书”到6月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LA MoCA)太平洋设计中心的“解开舌头”(Tongues Untied),再到保罗·盖蒂博物馆(J. Paul Getty Museum)和洛杉矶郡立美术馆(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正在联手筹备的罗伯特·梅普尔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的大型回顾展和惠特尼美术馆计划明年举办的沃伊纳洛维茨(David Wojnarowicz)回顾展,美国的艺术机构正在开始通过一系列的展览,向这些特殊时代的艺术家致敬。
变革的力量催动“艾滋艺术”艰难地走出地下
作为“艺术艾滋病美国”的策展人之一,乔纳森·卡茨(Jonathan Katz)认为他的展览中所有作品都是政治性的。从更宽泛的层面来看,他希望能把艾滋病作为“美国艺术巨变的发动机”的一面表现出来,将这些艺术家纳入到对美国艺术的定义中。“我们的其中一个目标是,发现那些由于英年早逝,或者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地方,而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重要艺术家。”他说。
其中一个发现是伊萨尔·帕特金(Izhar Patkin)的一幅1981年的画作,在目睹一些男人面部出现疱疹,但只是被诊断为卡波西氏肉瘤后,这位出生于以色列的艺术家创作了这件作品,题为《除下现代贞操的遮羞布》(Unveiling of a Modern Chastity)。这件抽象作品将疱疹变成了发红的斑点,在涂抹着令人厌恶的黄色的画布上,显得十分碍眼。这是展览中创作时间最早的作品,卡茨说它是第一件关于艾滋病的艺术品。
卡茨是引发争议的华盛顿国家肖像馆(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展览“隐匿/寻找:美国肖像画中的差异与欲望”(Hide/Seek: Difference and Desire in American Portraiture)的策展人之一——当时一件沃伊纳洛维茨的作品在基督教团体的施压下被撤展,在他看来,艾滋病相关艺术引起关注是因为“博物馆背着抹杀酷儿历史的骂名”。
“我们现在看到一个关于艾滋病的片段,这是有象征意义的,但把一个艾滋病艺术展做出来,是我一生遇到的最艰难的事。”他说,“我们向所有重要的博物馆推荐了‘艺术艾滋病美国’,比如纽约新博物馆(New Museum)。这个展览并不会拿到曼哈顿或旧金山去展,虽然我们可是费了不少口舌。”卡茨认为,拖累这些机构的是骨子里很保守的博物馆理事会,还有听命于它的馆长们。“我们以为博物馆应该是处在文化前沿的,因为它们的形式决定了其冒险的倾向,但这种形象反倒让它们可以保持文化倒退。”他说。不过卡茨的工作仍然获得了不小的成效,该展览明年将于纽约布朗克斯艺术博物馆(Bronx Museum of the Arts)和佐治亚州扎克尔曼艺术博物馆( Zuckerman Museum of Art)展出,目前,该展览也还在为进一步的全美巡回展进行网上众筹。
博物馆重估“艾滋艺术”的价值
虽然面临着种种艰难,然而“艾滋艺术”走进博物馆已经日渐成为趋势。目前如此多机构参与其中,最终意味着对艾滋病相关艺术创作的一次重新思考,如今它们仍属于一个未经探究的领域,被作为某种曾遭到严厉压制的东西,急切地呈现出来。另外,这些展览所涉艺术家也不仅限于梅普尔索普和哈林之类的大人物,这也是前所未有的。男装设计师帕特里克·厄维尔(Patrik Ervell)的春季推广中使用了死于艾滋病的摄影师胡亚(Peter Hujar)的肖像作品,无疑反映出这些曾经深处地下的艺术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
去年旧金山Fraenkel画廊策划的“爱与欲”(Love & Lust),是一场以胡亚的色情肖像摄影为主题的重要展览,画廊主弗莉希·布兰特(Frish Brandt)认为,胡亚乃至1980年代的艾滋病危机引起人们的兴趣,要得益于一定的临界距离。“艾滋病危机尚未结束,但我们听到很多活下来的人在向我们讲述那场劫难。”她说。
有时候,是艺术家让死于艾滋病的朋友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以托尼·格林(Tony Greene)为例,他的色情主题绘画与摄影合成作品充斥着感官欲念,似乎与艾滋病相关作品一贯的政治色彩不合拍,在1990年去世后,他的作品很少得到展出机会——直到去年出现在惠特尼美术馆和哈默美术馆(Hammer Museum)的双年展以及洛杉矶的MAK艺术与建筑中心(MAK Center for Art and Architecture)的展览中。
与摄影师凯瑟琳·欧皮(Catherine Opie)合作策划了惠特尼美术馆展览的艺术家理查德·霍金斯(Richard Hawkins)说,这种新的兴趣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年轻一代艺术家正在寻求“与另一种历史建立关联,用一种跟菲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和Gran Fury(由ACT UP衍生的团体)不大一样的方式,去面对禁忌、欲望、黑暗和死亡。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无论是那个时期,还是一系列遭到粗暴简化的话题——“同性恋”、“艾滋病”、“80、90年代”、“行动主义”、“酷儿”等等,菲利克斯和Gran Fury都已经成了代名词。”
LA MoCA总策展人海伦·莫尔斯沃斯(Helen Molesworth)认为博物馆纷纷开始回顾这段时期是出于对历史的好奇,再加上近年席卷美国的同性婚姻合法化倡议活动。“我们身边有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当年发生过什么事,”她说。“对二三十岁的人来说,HIV似乎是一种慢性的、可控的疾病,就像糖尿病。从某些方面看,我对此是非常欣慰的:我衷心希望他们能享受安全的性爱。我觉得需要注意别去恐吓人们,而是要让他们看到,他们的自由是多么大的损失换来的。”
与惠特尼美术馆策展人戴维·基尔(David Kiehl)一同筹划沃伊纳洛维茨展的戴维·布雷斯林(David Breslin)认为,怀旧也是一个因素。“失去的不只是这么多生命,还有那个今天再也见不到的艺术世界,”他说。“可能有些天真,但我觉得这个时期做的是一种尚未专业化的艺术。艺术家用录像、绘画、行为创作,还会写作,不会去想什么‘这对我的市场不利’。当时的创作是非常鲜活的。”
艺术艾滋病美国
华盛顿塔克马艺术博物馆|展至2016年1月10日
佐治亚州扎克尔曼艺术博物馆|2016年2月9日-5月21日
纽约布朗克斯艺术博物馆|2016年6月23日-9月11日
罗伯特·梅普尔索普回顾展
洛杉矶郡立美术馆和保罗·盖蒂博物馆|2016年3月15日-7月31日
大卫·沃伊纳洛维茨回顾展
纽约惠特尼美术馆|2016年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