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小型水利工程将有“身份证”
【本站8月13日讯】眼下,2013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善琏东片灌区改造工程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主体正在分类登记项目水利工程及设施,明晰产权归属后将为项目办理“身份证”。
今年3月,南浔区确定善琏镇先行先试,启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善含中格局圩区、善琏夹塘港河道堤防等项目开展产权制度、建后管护、河道堤防划界3项改革。计划到今年底,完成该镇试点。
此次改革根据该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管理状况,确定未来5年全区农田水利设施体制改革总体目标,在全区范围内基本完成建设管理、工程产权、长效管护等三个方面的改革任务。提高全社会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积极性,明确工程产权归属,提高水利工程运行效率、效益。具体改革包括南浔区范围内的圩区工程(含城镇防洪工程)、小型水利工程(含泵站、小型水闸、沟渠、喷微灌工程)、河道工程等3大类。
按照“加强领导、建立机制;加强配合、分工协作;加强督导、确保质量;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的方式,该区将开展全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调查,明确产权界定范围,制定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界定相关办法,分类实施产权界定。试行河湖划界和工程经营权交易制度、管理权流转机制。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把工程管护主体责任落实到产权所有者。加强对责任主体的监督、指导和考核,促使工程所有者切实履行管理和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工程长效管护机制。制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资金保障的政策文件,多渠道筹集工程管护经费,建立稳定的管护经费机制。
此外,将建立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联动机制,及时掌握改革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确保改革有序进行。及时制定改革计划、完善相关制度、建立监督考核机制,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推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入高效运行的轨道。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南浔区将加强改革的技术投入,成立专家组,充分利用并继续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力量。积极向省、市争取领导和水利专家来该区技术指导,吸收其他县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经验和成果,与省、市专业技术咨询单位密切合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