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一院达芬奇手术百日突破200例 单月手术量全国第一

07.01.2015  01:35

  2014年9月11日,浙大一院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施行了我省第一台手术,到现在已经完成200台手术了,包括肝胆外科、泌尿外科、普胸外科、妇科等,如果以单月手术量统计,其数量排在了全国各大医院之首。

  据悉,今年,该院还准备在血管外科、心胸外科方面,启动达芬奇机器来手术。

  常规体检

  查出棒棒糖大小的肿瘤

  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病人感觉如何?钱江晚报记者采访了肝癌肝硬化患者周先生。

  周先生是在手术后第5天出院的。这不刚过了元旦,他就想去上班了,照他的话来说:“感觉自己蛮好的,不如去上班会会同事,会觉得日子过得更有意思。

  其实周先生接受的可不是小手术,而是肝脏、胆囊都挨了一刀。

  就在两周前,因肝癌肝硬化,他几乎失去了手术机会,不少医生给他的建议是华山一条路——肝移植。在慕名找到浙大一院郑树森院士后,专家团队仔细考量了他的病情,果断决定,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精准切除肿瘤,让周先生保住了自己的部分肝脏。

  在周先生看来,除了自己肚皮上多了4个孔,并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事,也没有“大伤元气”的感觉。

  周先生说,自己从事的工作,经常要出差野外作业,自己是20多年的“老乙肝”,以前吃过保肝药,但只要自我感觉还不错,他对工作丝毫不马虎。

  不过,周先生也是有心人,每年的体检,他最关注两个指标,一是肝功能好不好,二是甲胎蛋白,只要这两个数值稳定,基本就“过关”了。去年上半年,周先生拿到体检报告,发现甲胎蛋白指数比往年升高。“高得不多,但我这个年纪,还是警惕点好。”周先生说。后面几个月他坚持复查,指标持续攀升。

  很快,多项检查综合在一起,医生在周先生的肝脏上发现了一颗棒棒糖大小的肿瘤。“按照我的理解,肯定是做手术最好,结果后来医生找我谈话,说我的情况已经很难手术了,怕我承受不了这次手术打击。”周先生说。

  机器人切肿瘤

  精准挖掉“地雷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在肝脏上做手术,必须事前做好评估,比如,要预判创伤对肝脏的负担有多大,切掉部分肝脏以后剩下的还能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这都需要周密的术前评估。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肝功能储备功能,周先生达到26.7%,而正常人这个数值在10%以下。这个指标意味着,如果贸然手术,肝脏无法承受手术创伤,周先生很可能术后肝衰竭。

  有没有办法把创伤减到最小,不用开膛破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办法?郑树森院士团队不约而同想到了机器人手术。

  “达芬奇机器人的手臂,比普通人的手指还要细,手术创伤小,尤其对承受能力有限的肿瘤患者、老年患者来说,相当于争取到了普通手术无法完成的机会。”郑树森院士说。

  比如常规的肝脏手术要游离肝周韧带,而机器人手术就不用。利用术中超声定位,机器人灵巧的手可以像挖地雷一样把肿瘤精准挖出来,而不伤及无辜。

  手术由郑树森院士操作达芬奇机器人主刀,不到4小时就完成了手术。让家人很欣慰的是,周先生术后第2天下地,第5天就能出院了。

  机器人在三个月里

  完成200例手术

  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让浙大一院的众多外科医生把先进的外科技术发挥到了极致。在200台手术中,泌尿外科的手术量最大,占2/3左右,其次是胸外科、肝胆外科、妇科。

  泌尿外科应用达芬奇机器人开展前列腺癌根治术,肾部切除术等精细手术,其他还包括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腹膜后肿瘤、膀胱全切、腔静脉癌栓及肾盂输尿管整形术等。

  肝胆胰外科完成的手术包括了复杂的肝癌、胰体尾手术、胰十二指肠(whipple术)等。

  实际上,为了让机器人发挥最大作用,早在完成装机前,浙大一院郑树森院士带队,已有7组医生到香港培训,包括肝胆外科、泌尿外科、胃肠外科、胸外科、妇科。

  装机完成一定手术量后,又培训了一组医生。目前已经有8名医生拿到了主刀资格证。

  分析机器人手术“井喷”的原因,郑树森院士说,医患双方在这一点上得到了共赢效果。“对医生来说,再精巧的手,也有局限,难以到达精细的人体组织。而机器人手臂,360度旋转,无论是切是缝,灵巧程度非比寻常。而对患者来说,出血少,周围损伤少,术后并发症少,出院快,对高龄患者、高危患者来说,这是以前无论用什么代价也达不到的。

        据了解,美国目前较大的肝胆外科中心,如克里夫兰中心大多数的肝胆手术都由达芬奇系统完成。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