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腾笼换鸟"倒逼产业升级 专家:通过走出去转移过剩产能
浙江在线杭州12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曾杨希 编辑/胡芸)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产能”列为2016年五大重要任务之首,并明确了“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思路。即将打响的“去产能”攻坚战有了清晰的路线图。
在这两天召开的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政协副主席陈小平表示:“民族企业要做强做大,不深化国企改革,不搞混合所有制经济,就不可能表现出生产力的优势。”
国企改革先行先试
作为全国特大型化工联合企业,巨化集团处于充分竞争领域,实体主业务也面临产能过剩的困境,但通过技术改造,进行着华丽的转型。
“十二五”以来,巨化来实施了35个重大项目和200多个技术改造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共计55.3亿元,培育了功能性材料、电子化学品、精细化工三个新增长点,延伸了氟化工产业链,拓展了环保、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由此,2014年公司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21.8%,高新技术产品占比达到40.6%。
同时,巨化集团已主动关停、淘汰复合肥、隔膜烧碱、聚氯乙烯等27套高能耗、低产出的落后和低效产能装置,并通过土地整理修复盘活存量土地1517亩,“为发展新产业腾出了宝贵的能耗和环保容量空间。”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巨化集团还率先在全国化工企业中实施生态化循环经济改造。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目前,一、二期改造工程已顺利完成并初显成效,三期改造工程正在抓紧推进。一、二期改造后,可节约能源30万吨标煤/年,削减氨氮35吨/年、COD 1040吨/年、二氧化硫120吨/年、氮氧化物400吨/年,减少粉尘排放1000吨/年。“巨化把循环经济建设作为生态化改造的重中之重,致力强化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该负责人说。
专家:通过“走出去”转移过剩产能
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部署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兼并重组”列为一个主要渠道,并提出“资本市场要配合企业兼并重组”。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
在这两天召开的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小平表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总产能是过剩的,总体的贸易规则也在调整。我国的民族企业要做强做大,不深化国企改革,不搞混合所有制经济,就不可能表现出生产力的优势。”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查志强认为:“从巨化的例子可以看出,去产能在浙江并不是一个新的内容,我们一直都在做。”
他认为,其实,产能过剩各行各业都有,不仅在传统的钢铁、化纤、水泥等领域,也存在在新兴产业的低端生产领域。“比如,在新兴的光伏产业领域。2011年,开化有不少生产单晶硅的企业,因为当时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导致低端的同质竞争严重,加上其他原因,当时很多企业遭遇了停产。”
去产能是经济发展中永恒的主题,当行业发展,产能过高,和市场需求产生矛盾,去产能就成了必经的过程。对于如何做,他说:“对于落后产能要坚决淘汰,这不仅要关停低小散企业、没效益却霸占资源的企业,同时也可以通过‘走出去’的方式,转移过剩产能,比如利用国家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机会”。
浙江继续加速“腾笼换鸟”
两年前, “水晶之都”浦江开启了以治水为突破口的小水晶企业整治。全县水晶加工企业从2.2万多家,迅速缩减到1243家,还彻底消灭了577条“垃圾河”、462条“牛奶河” 。
事实上,治水只是浙江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突破口。面对“低小散”、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换取工业增长,靠低成本、低价格、低效益拓展市场空间,这样的发展道路显然已经行不通。
近年来,浙江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给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腾出广阔发展空间。2014年,浙江全省淘汰落后产能3500多家企业;全省使用的工业机器人总量约占全国的15%,居各省区市第1位;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0.5万亩,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8.6万亩。
截至2015年9月底,浙江主动关停重污染高耗能企业2219家,搬迁或整治提升3461家。全省22个特色污染行业关闭企业3069家,完成整治提升6182家,完成搬迁入园企业129家,整治完成率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