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十年拿出两百万资助孤儿 捐赠学校送走2届学生

13.09.2016  13:37

  “姚爸,我们都考上四川藏文学校了!这个学校今年整个州就招80人,500人报考,我们学校考进了10个,第一名就是我们学校的。”听到这番话,接电话的姚尧土嘴角上扬,连声说:好样的!

  这位孩子们口中的姚爸,是慈溪龙山镇太平闸村一名普通退休职工。今年67岁的他在十年间,先后拿出两百多万元的积蓄,资助四川藏族自治州的150名孤儿。

  这些孩子的命运因此被改变。

  儿子回家讲了一件事

  他决定建个爱心学校

  昨天,放下电话,老姚和记者聊起了这些孩子的故事。姚尧土第一次听到孩子们的事,是从儿子那里。

  那一年,北大毕业的儿子在杭州创业,有一天回家,说起了一个北大同学的一次见闻:在青海、西藏交界,有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县叫德格县,德格县协庆村就坐落在一座雪山脚下。4000多米的高山,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靠传统的牦牛车,这么多年,这里的孩子很少有走出大山的。一些孩子过早失去双亲后,成为了大山里的孤儿。他们不仅缺衣少食,最缺的还有教育。

  听到儿子的一番话,老姚萌生了建爱心学校的念头。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想法?这和老姚的经历有关。

  老姚年轻的时候,吃过不少苦头。他有两个儿子,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但老姚非常看重教育,觉得孩子一定要读书。所以,老姚咬牙供儿子们上学。大儿子最终考上了北大,如今成为一家公司的高管。这更让老姚觉得读书很重要。

  捐衣物捐汽车

  他十年捐出两百万

  之后,通过儿子的同学,老姚联系上了当地的一位负责人,随后他汇出2万元善款。在老姚和其他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协庆孤儿院成立,这里的第一间房子也很快动工。

  没多久,当地给老姚发来了孤儿院爱心学校的照片:10多个五六岁的孩子,两三个志愿者做老师,这房子是师生住宿的地方,“盖起砖瓦房,这样,孩子们晚上不用睡帐篷了。”

  而孩子们上课的教室,暂时只能安置在几个简易的帐篷里。

  至此之后,老姚就和这里结下了关系:捐赠新棉衣、新棉鞋;捐赠两辆汽车,学校师生买菜看病都能解决了……

  十年间,老姚先后捐出两百多万,这些有他自己省吃俭用的钱,也有儿子的支持。

  老姚说,只要学校那边有需求,他都尽力汇钱过去。

  令老姚开心的是,如今的协庆孤儿院学校,从最初的10多个孩子,发展到拥有6个年级10个班,150多名学子,目前在校老师也达到了20余人。

  十年后第一次去学校

  他看着有点心疼

  “当初也没其他想法,只是想尽可能地帮帮这些孩子们。没想到,这一助,就是十年。”

  今年是协庆孤儿院办学建校的第十年,4月9日,67岁的老姚第一次来到了大山里,走进了协庆孤儿院。

  他的朋友圈至今保留了那段记忆——

  乘飞机到西宁,玉树转机,要再坐3个小时的车上山,总算到了目的地。天蒙蒙亮,海拔四千多米的山里,传来朗朗读书声。一张张黝黑的脸庞,正在津津有味地读书,上课还是在之前的帐篷里,学校的小课桌椅,大部分都是爱心人士捐的。

  四月,江南早已是春暖花开,而大山里,还是冰天雪地。8点49分,孩子们上完早自学,开始排队领取粥和馍馍。中餐是一碗饭,一碗菜。幸好,当天爱心人士送来八宝粥,难得加餐。

  用餐后,老姚看到几个女孩子拿着几个脸盆,在一口井边打了些水,准备洗头。当时温度仅有五度,外面还飘着雪,这种情况下洗头,连普通人都承受不住。

  找校长一问才知道,学校至今没有通水。

  老师说,冬天洗头,会找个水桶,然后烧点牛粪加热。洗澡是一周组织一次,还要去离学校5公里外的温泉。

  好在去年学校通了电,晚上孩子们能在宿舍里看书了。宿舍就是老姚等好心人士出资建的,这幢两层楼的平房是学校唯一一栋建筑。二楼住女生,一楼是男生,都是8-10人间的集体宿舍,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睡的是高低铺。

  山上的天气多变,一会下雨,一会下雪,在山上住了三天,老姚的心里五味杂陈:尽管现在条件和十多年前比起来已经改善了不少,但孩子们还是太苦了。

  临走前,他给每个孩子送了一条慈溪产的珊瑚绒毛毯,“冬季用得着,夏季也能防风。”

  他筹建慈善基金会

  打算建幢教学楼

  物质的匮乏,让孩子们过早地懂事。

  老姚给记者看手机里的一条条微信,都是孩子们成绩的喜报:一个个穿着民族服饰,拿着成绩单,黝黑的脸上充满了喜悦。  而看到这,姚尧土的心情,就和自己子女考上了大学一样。

  这已经是学校的第二届毕业生了。第一届毕业生中的3名孩子,已经从当地民族学院顺利毕业,回孤儿院任教,不少成年的孩子也开始转变身份成为孤儿院的护工。

  如何改善大山孤儿们的生活,这个念头,一直萦绕在老姚的心头。

  去年5月,老姚牵头发起建立了一支慈善基金,爱心募集了200多万。他们还组织了两场爱心拍卖,所得资金将用作学校日常开支:学生们的食宿费用、老师的工资等。

  ”我们现在能力范围内,就是管吃饱。现在和学校商议,两三天买次肉,加点营养。”

  老姚说,这是下个月慈善基金会例会的讨论内容。而下一步,基金会打算出资400万造教学楼。(记者 邹洪珊 吴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