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志海同志在省总工会十四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2.10.2014  19:07

 

    在省总工会十四届二次 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14年1月23日) 厉志海   2013年是我省工运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就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发表的两次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工运事业的前进方向。全省工会深入贯彻中国工会十六大和省工会十四次代表大会精神,坚定建设创新型、服务型、实力型工会的奋斗目标,凝聚共识,不断增强为党的工运事业奋斗的信心和决心。一年来,全省各级工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着力激发广大职工的创造活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功立业;进一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努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帮扶困难职工解决突出生活问题;认真贯彻省“两办”文件,扎实推进基层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着力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不断加强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加大工会服务职工设施投入力度,着力增强工会组织硬实力;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改进“四风”问题,以务实的作风推进工会各项工作。总的看,过去一年,全省工会工作围绕中心任务,紧扣“三型工会”建设目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开局良好。 2014年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三型工会”建设承上启下之年,对我省工运事业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全省工会2013年的工作和2014年的安排,戴震华同志将代表省总常委会向会议作工作报告。我要强调的是,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做好今年的工会工作,一定要牢牢把握工人运动时代主题,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再创浙江体制机制新优势这条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中求活、转中求好工作总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工会各项工作,努力把“创新型、服务型、实力型”工会建设推向深入,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转型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作出新贡献。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凝聚广大职工的正能量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工会的重大政治任务。全省各级工会要精心组织广大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支持改革、投身改革、参与改革,齐心协力推动改革。 认真学习、广泛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纪元。会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升华了我们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两次重要讲话,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工会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要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把握工作原则、方向,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同时,要按照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的部署,在广大职工中全面、深入、通俗地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对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部署等方面的宣传,使职工群众明白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会给职工带来什么,引导职工群众正确认识改革,坚定不移地拥护改革,激活和传递蕴藏在职工群众中的正能量。 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改革、推进改革。 工人阶级是改革和建设的主力军,要按照中央、省委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引导广大职工增强投身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本职岗位,激发创造活力,积极参与企业改革重组、事业单位改革、社会事业改革等各项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从总体和长远看,符合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但在具体政策和工作推进中,不可避免要涉及部分职工的利益,这就需要各级工会多做、做好职工疏导工作,引导职工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正确对待改革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关系,自觉维护改革发展大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各级工会要充分履行职工利益代表者维护者的职责,在推动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加强源头参与,充分表达职工群众利益,积极反映职工群众的诉求,努力从源头和全过程维护、发展职工利益,使广大职工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广大职工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央办公厅最近下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工会等人民团体要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良好局面。各级工会要认真贯彻中央《意见》精神,落实工作措施,通过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引领职工加深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引导广大职工认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为深化对广大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省总工会决定在全省开展“争当好职工,奉献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最根本的是要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弘扬工人阶级优秀品质和劳模精神,使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真正尽主人翁责任,发挥主力军作用。这是省委交给工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在职工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对此,省总工会已下发活动的实施方案,各级工会要按照省总的统一部署,切实抓好教育、实践、宣传、评比等各个环节,加强职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确保这项活动取得实效。 二、切实加强工会工作体系创新,不断增强工会工作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稳中求进的新形势,既给工会发挥作用带来新机遇,也提出许多新要求、新任务。我们必须立足新起点,找准新的工作切入点、着力点和发力点,创新工会工作体系,体现新作为,展示新气象。 (一)创新职工建功立业活动体系。 建功立业活动是工会凝聚广大职工智慧和力量的重要载体,也是组织动员职工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主要抓手,必须努力创新活动方式、方法,提升活动实效,增强社会影响力。 一是要增强针对性,切实从点多面广的竞赛活动,集聚到党委的中心任务上来。 今年起,要把“五水共治”、推动经济转型等重点任务,作为建功立业活动的着力点,特别要把治污水、防洪水的重点项目建设竞赛作为重中之重。同时,要在产业集聚区、舟山群岛新区等重点建设区域,开展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内容的劳动竞赛。各级工会要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联系、沟通,共同研究制定活动方案,把工会有限的资源和力量用到关键点上,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要增强群众性,切实从局部性活动,转到普及化上来。 开展建功立业活动,包括劳动竞赛、技术比武、技能练兵,其根本目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职工业务素质。因此,要千方百计扩大基层单位的参与面、一线职工的参与率,特别是技能比武、岗位练兵活动,省、市工会牵头组织的活动要少而精,主要起示范引领作用,大量的活动应由县及基层工会特别是企业工会去组织,使建功立业活动从骨干企业向中小企业延伸,从技术精英向普通职工拓展,把职工群众性建功立业活动的“群众性”特点充分体现出来。要研究激励机制,推动企业把竞赛活动与职工技能晋级、工资收入等联系起来,使技术领军人才、业务发明能手、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等人员,能享受与自身能力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及待遇。 三是要增强主导性,切实从被动型转到主动型上来。 要坚持以工会为主开展建功立业活动,加强顶层设计,该牵头的大胆牵头,该配合的积极配合,变被动为主动,每年组织几项工会主导、服务全局的竞赛比武项目,如会同水利、环保、城建等部门联合开展防洪、治污、排涝等重点项目建设立功竞赛活动。我们只有抓住这种党委政府重视、部门支持、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建功立业活动,才能提高实际效果;只有工会主导、主动组织服务全局的建功立业活动,才能有效扩大社会影响力。工会有评选全国和省级的劳模、五一奖状(奖章)及工会经费等资源优势,要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效果优势。 (二)创新职工维权工作体系。 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先发地区,劳动关系领域的问题必然暴露得比较早、比较多。各级工会要根据当前劳动关系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和完善职工维权工作体系,打造浙江工会维护职工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升级版”。 一是着力推动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约,这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最基本的措施。 目前,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期限短、内容不规范、履约率差的问题比较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环节在企业,主要责任也在企业。作为工会组织,要联合人力社保等部门加强督查,督促企业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规,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严格履行合同,突出解决工时长、工资低、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市县工会要积极争取人大开展小微企业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情况的执法检查,基层工会应积极指导职工依法与企业签订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是增强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效性,这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最有效的办法。 在继续巩固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的同时,应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提高工资集体协商的质量和效果上来。省总工会要抓紧下发关于巩固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提升实效性的意见,着力推动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向更深、更细、更实方面发展。要加强对小微企业主的教育引导,着力解决企业主“不愿谈”的问题;要加强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工作,建立一支数量上、素质上都能适应的工资集体协商专职协商员队伍,成立集体协商指导站、指导室,为企业提供“点对点”的指导服务,解决企业工会“不会谈”的问题。要加强工资集体协商先进典型的培育和宣传,积极推广“菜单式指导”和“精细化协商”经验,促进工资集体协商质量新提升。 三是建立健全基层工会劳动争议调解机制,这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最直接的手段。 要按照省总即将下发的《关于工会组织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意见》要求,县(市、区),乡镇(街道),重点村(社区)和开发区、集聚区工会都要建立调解机构,配备调解人员,制订调解工作制度,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联系,开展快捷高效的调解工作。工作中,要注意做好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调解、司法调解的制度衔接,推广社会化劳动争议调解、法院委托工会诉前调解等成功经验,提高工会在劳动争议调解中的社会效果、法律效果。要做好防范抵御工作,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及时处置职工群体性事件和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决不允许出现非法“维权”组织。 四是积极引导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这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最关键的环节。 杭州、宁波等地方已有比较好的实践经验。省总工会正在研究制订引导、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施意见。要着重从企业发展、劳动关系、环境关系、社会关系、企业文化等方面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企业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切实提高职工代表大会的实效,保障和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积极探索建立以和谐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为基础、由工会和相关部门确认的联动考评制度,推动各级政府对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精神、物质奖励,各级工会应在评选先进或推荐各类代表、先进模范人选时优先予以安排。 (三)创新职工服务工作体系。 服务职工是工会工作的宗旨,要主动适应日益多元化、多层次的职工需求变化,创新职工服务工作,逐步从注重生活性帮扶向发展性服务发展,从着重帮扶困难群体向适度服务全体职工方向拓展。 一是突出帮扶重点,注重服务普惠性。 送温暖、金秋助学、大病救助等困难帮扶性质的服务,应突出一线职工、困难职工、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着力整合资金,加大帮扶力度,凸显帮扶效果。同时要拓展服务职工的项目,争取多提供文化、健身、疗休养、学习培训、法律援助、人文关怀等方面的服务,体现工会对广大职工的关心,让每位会员感受到工会大家庭的温暖,体会到工会是职工会员之家。宁波等地探索实行的“五一服务卡”等形式,是工会创新服务职工的有效实践。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注重服务的长效性。 制度具有规范性、长效性特征,必须把服务职工制度建设作为创新服务职工工作的重点来抓。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推进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制度、职工大病救助制度、职工疗休养制度,职工技能培训、晋级、使用制度等一系列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度建设,使服务职工工作既有临时性措施,更有规范性、长效性制度。今年全省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制度覆盖面要达到70%,同时着力抓好舟山市医疗互助保障由县级统筹向市级统筹和省产业工会职工大病医疗互助的试点工作。 三是健全服务平台,注重服务的便捷性。 工会会员和困难职工大部分在县、乡(镇)和企业。因此,要把服务职工的组织机构、服务平台建设的重心放到县及以下基层单位。当前,要重点推进县级工会职工服务中心的整合、提升工作,从单一帮扶性服务窗口,升级为集救助、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常态化综合性服务平台,争取今年有70%的市(县、区)实现达标创优。同时,要建立健全乡镇、重点村、重点企业职工服务站(点),为职工提供快捷、准确的就业信息、政策法律咨询和维权帮扶、创业技术、岗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要按照“会、站、家”一体化的思路,把组建工会、创办职工服务站(点)、建设“职工之家”统一起来,使每一个基层工会都成为直接为职工提供服务的基地和窗口。 (四)创新企业职工文化工作体系。 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职工群众特别是新生代职工的学习、沟通、娱乐等方式和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会只有不断创新企业职工文化工作体系,才能适应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变化新要求。 一要建立职工网络文化服务平台。 网络是当前职工了解信息、学习沟通、文化生活的重要渠道和工具。各级工会要统筹工会网站、微博、工学通、职工在线等网络平台资源,增加服务内容,转变运行方式,努力从单向性信息发布为主,向提供多元文化服务和与职工互动方向发展,进一步拉近工会与职工的距离,为职工提供即时、便捷、高效的网络文化服务。同时,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机制,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敏锐度高、责任心强、业务本领硬的网络评论员队伍,也就是常说的“网军”队伍,牢牢把控职工舆论引导主动权。 二要壮大工会文化阵地。 要按照为职工建设基本文化设施、提供基本文化产品、满足基本文化需求的目标,加大工会报刊、工人文化宫、职工服务中心、职工文化家园、职工书屋、职工业余文艺团(队)等建设力度,探索建立新形势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遵循工会文化阵地属性,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引领工会文化阵地融入职工群众,使之成为活跃职工文化的平台、展示职工文化才艺的舞台和普及职工文化的讲台。 三要建设高质量的职工技能素质教育培训基地。 按照坚持工会为主、质量为先、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分级建设的要求,依托工会干校(职校),利用社会院校和企业培训中心等资源,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100家具有职工技能培训能力、硬件设施良好的职工培训基地。其中,要有一批与人力社保、教育部门合作,集培训、发证、鉴定和晋级一体化的培训基地,着力提升工会教育培训的质量和吸引力。 四要提供常态化的文化产品。 要针对职工文化生活需求具有自助性、参与性和观赏性的特点,因地制宜,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尽力向职工提供电视、电影、报刊、图书、文艺、棋牌等基本型、大众化的文化产品。特别要多组织职工文体活动,坚持为基层送电影、送演出、送图书、送电脑,还要通过购买社会文化产品服务职工,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着力提高工会工作的执行效率和实践效果 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工会组织顺应时代新要求,适应社会新变化,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干部素质,增强组织领导能力,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 (一)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启动,工会工作面临深化改革、经济转型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职工队伍深刻变化等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全省各级工会要立足省情、会情和职工队伍实情,主动顺应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新趋势,以不断的创新实践,破解浙江工运事业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创新是确保工会工作生机和活力的不竭动力,省工会十四次代表大会确立的建设“三型工会”奋斗目标,第一位的就是建设“创新型工会”。建设“创新型工会”,是永恒的课题,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必须在各个事项中体现。当前,要特别思考和探索工会如何在改革发展大局中找准自己的位子,在推动经济转型和社会治理机制创新中有新的思路、更大的作为;工会如何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有新的策略、新的效果;工会如何在工作运行中有更大的职工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等等。这些问题既有常态性、战略性,更具有现实性、紧迫性,我们必须深入思考谋划,更好地在思想观念、工作机制、方法手段等方面找差距,更好地在工作实践探索中找路子,更好地在基层和先进典型里找答案,努力破除制约工运事业发展的陈旧观念、作风痼疾、工作局限、方法老化,破除机关化、行政化倾向。 (二)夯实工会工作基层基础,进一步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 加强基层基础,是实现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工会自身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 一是以乡镇(街道)工会为重点,深入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建设。 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联合会和企事业单位工会等基层工会,直接面对职工,是发挥工会作用、提升工会凝聚力的基础。基层工会目前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问题,上级工会负有主要责任。工会领导机关必须真正做到工作重心下沉、资源配置下沉和组织力量下沉,着力解决基层工会任务重、力量弱、经费缺等问题。省委办〔2013〕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意见》,是一个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十分重要的文件,很多市、县已经下发了具体贯彻意见,要紧抓不放,狠抓落实,特别是要抓住乡镇(街道)工会建设这个重点,在职能完善、重点乡镇工会主席职位设置、专职工会干部配备、工作经费落实等方面取得突破,力求实效。要加强县级工会建设,完善县级工会职能、创新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工会力量、提升运行效率和工作活力。同时,要加强产业工会建设,完善产业工会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突出产业特色,发挥产业工会作用。 二是以建设工会干部社会化职业化队伍为突破口,增强基层工会干部力量。 基层工会干部社会化职业化,是解决基层工会力量问题的最现实途径。省总工会将抓紧制订《浙江省社会化、职业化工会工作者管理办法》,通过统一招用计划、统一招聘条件、统一劳动关系、统一待遇标准、分级使用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招考聘用一批政治素质好,具有大学学历、年龄35岁以下、热爱工会工作的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充实到乡镇(街道)和县级工会中去。省、市总工会要在招聘录用工作上加强指导,在经费上予以补助,在人员培训上提供支持,确保社会化职业化工会干部建设统筹计划、有序开展,高质量推进。这件事情办好了,全省基层工会“无人办事”的局面可望得到改变。 三是以 改善工会基础设施为抓手,不断优化服务职工条件。 建设职工服务设施,既是服务职工的硬件需要,也是建设实力型工会的内在要求。各级工会要严格遵守中央的规定,不建楼堂馆所,把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职工文化活动设施、工会干部和职工教育培训设施、职工疗休养设施建设,目前已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加快进度,还没有开工的,应按照中央通知精神和全总的部署,该报批的报批,该做前期的抓紧前期工作。省总工会将按照相对集中、分档补助、先建先补的原则,对已开工项目继续进行支持。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我省工会服务职工设施上一个新台阶。 (三)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解决“四风”问题。 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抓好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认真落实整改“四风”措施。 从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征求到的意见来看,职工群众和基层工会反映的工会领导机关“四风”问题,比较集中的有:文件多、会议多;工作上存在形式主义,抓落实不够,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有的职能部门办事拖拉、效率不高;调查研究不深不实,听不到职工真正的“心声”;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不到位。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加以改进。第一批活动单位在抓问题整改的基础上,要着力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活动善始善终。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工会组织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强化学习教育,查摆突出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健全和完善改进作风、服务职工的长效机制,促进广大基层工会领导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进与职工的感情,坚决克服“四风”。还要强调的是,各级工会应按照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精神,规范经费收支管理,制定厉行节约的相关制度,严格压缩“三公经费”支出,主动接受审计、财政部门的检查审计和职工群众的监督,所有财务帐目经得起向社会公开。要加强工会所属企事业单位的资产资金监管,加大经审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 二是坚持职工需求导向,增强工作针对性。 各级工会要以不断满足职工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变过去的“要求职工做什么”为“我为职工做什么”。最近,省总工会组织开展了“进千家企业访万名职工”活动,对基层职工的所思所盼进行了一次大调查,反映最集中的是:希望提高工资水平、帮助解决住房和子女入学、提供困难帮扶、加强劳动安全保护和组织文体活动等。对职工群众的这些愿望,基层工会不能听过了之,要逐条分析,凡工会能够解决的,要竭尽全力去解决;需要工会积极向党委、政府反映,协调相关部门积极创造条件解决的,要努力争取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做好解释工作,让职工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成果,感受到工会真心实意为职工办实事解难题,是“职工之家”。 三是坚持工作实效导向,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是一阵风,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四风”问题,实现工会干部思想作风的大转变和工会工作实效的大提升。为此,一方面,要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和整改措施,转化成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等长效性制度,推动工会工作作风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另一方面,要以项目化方式推进工作落实。今年省总工会将对重点工作实行项目化运作,各部门提出了一批项目方案,经常委会研究确定后实施。采用这个方法,目的就是要突出工作重点,分解落实责任,加强检查督促,推动工作落实,提高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