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两家医院全面停止门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1月22日,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下达了关于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全省三级医院(除儿童医院和儿科)应率先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儿童医院、各医院儿科及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减少直至停止门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没错,静脉注射抗生素,今后要逐渐被取消了。(下文中“输液”均代指“抗生素静脉输液”。)昨日,记者来到了浙大一院,对该院目前未设立门诊输液的儿科,一探究竟。
要输液只能通过三种方式
“取消儿童门诊输液,本是无奈之举。然而,我们在推进的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适应下来都挺好的。”浙大一院儿科主任梁黎教授所说的“无奈”,得追溯到医院刚建科时的场地问题。
2013年3月,浙大一院正式开设儿科门诊和病房。传统印象中,看儿科的小朋友十有八九得打针,可偌大一个医院,真还找不到能作为儿童输液室的场地。
“几乎每个角落都是满满的,很难辟出一块地方作为儿童门诊输液室。”梁黎告诉记者,既然没有足够场地,干脆取消儿童门诊输液。
起初,这一举动让不少带孩子前来浙大一院看儿科的家长有些不理解,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在他们的观念中,似乎只有静脉注射才是保险之举。不过,随着儿科医生在门诊耐心地指导、宣教,很多家长也欣然接受不输液。最重要的是,家长们也的确看到,很多疾病通过口服药是可以解决的,完全不需要输液。
对于诊断后确实病情严重、需要输液的小患者,浙大一院的儿科医生们会安排小患者通过急诊、“24小时进出院”和住院这三种方式输液。
“像是前段时间,轮状病毒腹泻的小患者特别多,一些小患者因为上吐下泻会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的症状。这样的小患者我们就会安排他们‘24小时进出院’。”梁黎介绍,“24小时进出院”是一种临时输液制度,当医生严格评估过需要输液时,就会在类似留观区的地方进行输液,观察24小时确定病情稳定后,家长就可以带着孩子回家了。
这些医院输液情况已变动
浙大一院儿科副主任王春林告诉记者,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朋友,上呼吸道感染中,病毒性感染占到80%,而这80%的患者,是完全没有必要输液的。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会有喷嚏、流涕、鼻塞、咳嗽等症状,只要休息好、多喝水,就算不吃药,一周左右也会自愈的。”王春林说。
逐步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是浙江省三级医院接下来要开展的重点工作。浙大一院药剂科主任卢晓阳告诉记者,她前不久就参加了省卫生计生委组织的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工作。
“逐步取消门诊抗菌药物输液,其实是要达到控制输液的目的,把门诊中过度输液、不该输液的患者过滤掉。”卢晓阳说,门诊输液容易引发院内交叉感染,而且还存在病原菌直接进入静脉和不良反应等潜在风险。
“不需要输液的患者服药,需要输液的患者住院观察。”卢晓阳说,病房患者人数比门诊少得多,这样一来,交叉感染的机会就会大大降低,而且病房护士配比相对于门诊护士要高很多,有助于护理和观察病情。
记者了解到,目前,杭城已经完全取消门诊输液的医院有邵逸夫医院、浙医二院,其他三甲医院正逐步减少门诊输液量。如浙江省中医院的门诊输液量已屈指可数,浙江省人民医院门诊输液量较过去减少了2/3,浙江省中山医院庆春院区在两年前就已经取消门诊输液,莫干山院区目前门诊输液也已基本取消。其他医院门诊办公室均表示会严格执行省卫生计生委下达的文件,逐步减少门诊输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