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报告:政府医疗投入超8亿未减轻个人负担

10.12.2014  12:47

□记者 李唐宁 方烨 北京报道

医保财政补贴标准将继续提高。根据“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将在目前基础上再提高40元,达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 

医改五年来,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每年增加超过20%。不过从统计数据看,政府对医疗卫生的巨大投入并未减轻个人的直接负担,个人绝对卫生支出仍在逐年上涨。对此专家认为,民众一直抱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缓解。如果医院运行机制、补偿机制没有变,医药费用增长不能有效遏制,那么老百姓得到的实惠依然有限。

持 续  医保补助逐年提高

事实上,自新医改启动以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医药卫生的财政投入。数据显示,2011年各级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200元,这一标准在2012年提高到240元,在2013年进一步提高到280元,2014年为320元。

这一趋势也体现在历年财政支出上。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介绍,2009年至2013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累计达30682亿元,年均增长24.4%,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比重从2008年的4.4%提高到2013年的5.9%。2014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预算安排10071亿元,比2013年执行数增长10.5%。

而这笔资金中的很大一部分,被用于支持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资金。“2014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已经提高至1000元,新农合的人均筹资也将提高到不低于1000元,但新农合个人缴费仍维持100元。也就是说,这部分钱中九成都由财政负担了。”在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医改蓝皮书: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报告(2014-2015)》发布会上,北京市发改委委员、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表示,新农合筹资的提高部分,2014年各级财政预计投入8.14亿元,“客观地讲,这个比例不低了。”

从医疗总支出占比角度而言,财政补贴标准提升带来的变化明显。以国际标准来看,卫生总费用主要反映了一定时期中全社会筹集和使用的卫生资源总量,从筹资的角度看,卫生总费用由个人卫生支出、政府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三部分组成,而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大小的方法,通常是看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该指标越小意味着居民负担越小,反之则意味着居民负担越大。

2000年左右,我国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曾高达60%,居民的医药卫生支出负担日渐沉重。但经过五年新医改之后,我国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已经由2008年的40.4%下降到2012年的34.4%。按照医药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末期,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将降低到30%以下。

压 力  个人负担依然很重

不过,对于财政补贴增加能在多大比例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学术界有不同意见。上述《医改蓝皮书》提出,政府对医疗卫生的巨大投入并未减轻个人的直接负担。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008年的40.4%下降到2012年的34.4%,但从实际支出金额看,个人卫生支出的金额从2008年的5875.86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9654.55亿元,增加了3778.69亿元,较2008年上涨了64.31%。

与此同时,卫生总费用从2008年的14535.4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27826.84亿元,增加了13291.44亿元,较2008年上涨了91.44%。

“由此可见,虽然个人相对卫生支出逐年下降,但个人绝对卫生支出却在逐年上涨。这说明,个人相对卫生支出的下降,不是源于个人绝对卫生支出的下降,而是源于个人绝对卫生支出的涨幅低于政府绝对卫生支出的涨幅和社会绝对卫生支出的涨幅,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文学国表示。

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物价会攀升,医疗价格也会上升。但结合CPI的变化评价卫生费用后发现,无论物价涨跌,卫生费用都在涨。“物价的波动和卫生费用的变化不呈正相关,而且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中任何一方卫生支出的涨幅都远远超过物价涨幅。可见,物价波动对卫生支出的影响有限,不是卫生支出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文学国表示,四年来,个人的卫生支出金额大幅上涨,政府对医疗卫生的巨大投入并没有减轻个人的直接负担,“这就是老百姓对政府大量投入没感觉的原因。”

“政府财政提高了这方面的支出,但是医疗很特殊,医疗最终需要由医院和医生给患者提供服务。在政府大量增加医保投入的同时,如果医院改革没有跟上,医疗费用会不断上涨。”一位专家表示,人均医疗费用过去几年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医改蓝皮书》主编、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房志武也表示,新医改带来诸多好处,但民众一直抱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缓解;公立医疗机构行政化的局面还没有找到改革突破口;被民众广泛诟病的“以药养医”体制还没有根本改观。

抓 手  控制医药费用增长

有专家认为,目前卫生总费用快速增长,主要是政府投入快速增长的结果。而与增加政府投入相对应,控制医药费用增长是解决“看病贵”问题的着力点。

“现如今,财政新增投入的大部分被浪费掉了,流向了医院、医生、药房和制药企业,他们的收入大幅增加,但患者得到的服务和质量没有相应提升,投入产出比很低。”文学国认为,目前对药品采购和价格的管制政策是医改中的最严重问题。

据了解,现行药品集中招标的主要做法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采购机构作为采购主体,负责药物采购。招标时坚持量价挂钩,发挥批量采购的优势。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采取“双信封”招标方式。

但有专家认为,不断上涨的药品价格没有得到遏制。“该招标方式根本就不可能解决药价虚高几倍、十几倍的问题。因为该问题是顺价加价15%和零差率政策下,只招不采,形成了‘采购价格越高、获利越多’的扭曲导向所致。”这位专家表示,集中采购、量价挂钩只有在“采购价格越低、获利越多”的正常导向下,才有效果,且只能解决几个百分点的问题。现行政策下,集中采购、量价挂钩实际上已经成为药价虚高的保护伞。

医改蓝皮书认为,允许医院二次议价(取消差价率管制,让医院购进价格越低,获利越多,有动力降低药品采购价)是降低药品价格的有效办法,有利于药品价格普降、医疗机构积极性提高、商业贿赂不治而愈、无须增加财政负担、促进药品集中招标制度改革。

与此同时,政府加大投入对深化医改依然至关重要。专家认为,目前的个人卫生支出比例和2000年左右60%的峰值相比虽然已经大幅下降,但是因为卫生总费用中包含了医疗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如果扣除公共卫生支出,个人卫生支出的比重即使降到30%,占医疗支出的比重依然很高。如果和国际标准进行比较,30%也还是一个较高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