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医生建“医患朋友圈” 我多花几秒,你少折腾一天
网红和大V在社交网络上发布一条消息,立即会引来网友诸多点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外科医生陈文军也是一名“网红”。
自2015年5月起,陈文军养成一个习惯:为病人诊断结束后随手递上印有二维码的名片。患者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接入一款方便医患沟通的手机软件,随时随地和陈文军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还经常在陈文军朋友圈里发布的消息下面点赞、留言,进行互动。如今陈文军的“医患朋友圈”里,好友已经突破1100人。
业余时间,网上答疑
万磊:“陈医生,我今天取了检查结果,检查结果显示……但是约不到你下周的号,该怎么办?”
陈文军:“从检查结果来看,应该没问题。你若是不放心,下周一带片来院区给我看下,光看下报告也就不用挂号了。”
洪英:“陈医生,又要麻烦你。昨天打了提高白细胞的第三针,晚饭后有热度,量了下是39度,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陈文军:“今天体温如何,自觉症状如何?今天去医院复查下吧,看看原来的手术切口等。”
……
这段医患之间的对话,不是发生在诊室,也不是在病房,而是在一款医患交流的手机软件上。此时,陈文军或许在家里,或许在上下班的路上。
“我花30秒解决问题,也许就能让患者少跑几十公里路,少一天折腾。”陈文军说,患者在网上传来检查报告,交流感受后,就能完成对肿瘤病人简单的随访,既省去了患者看病的费用,也省去了他们在路上奔波的时间。
针对门诊发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陈文军会定期在朋友圈里分享科普短文,最近分享的是门诊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小叶增生,“当晚就收到200多个赞,特别有成就感”。
网络世界,医患交心
和大多数医生一样,陈文军有着一定量的门诊压力,为了让挂号的患者都能得到诊断,分配给每位患者的时间十分有限。“沟通得越详细,隔阂就越少。”陈文军说,既然门诊的时间不够用,就用网上的时间来补。
把电话号码、微信号、二维码名片都留给患者,很多医生担心会被打扰。但是陈文军不这么认为:“从陌生到熟悉,熟悉后变成朋友,和朋友聊天会觉得是负担吗?不会。”
每天,陈文军都要收到“好友”几十条甚至上百条留言。这些“好友”,不乏陈文军的门诊病人,更有素未谋面的求医者。“陈医生辛苦了”“有陈医生在,让我倍感安心”“晚上11点半收到陈医生的回复,真是太感动了”……这样饱含赞许、感恩的评论和留言,正是陈文军“医患朋友圈”的日常。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许雅文 通讯员 周素琴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