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医生对1200个居民 社区卫生服务站人手吃紧
邓银华,杭州市拱墅区康桥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这两三个月,他和站里其他3个医护组成的“全科签约服务团队”,正在忙着和居民签约。签的是明年的医养护一体化全科签约服务。
根据浙江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的要求,到2020年,全省规范签约服务要覆盖一半人口,基层就诊比例达到60%以上。钱报记者算了算,全省13万基层医护,平均4人组成一个签约团队,算下来要管理900多名签约居民健康。
对此,市民难免要有疑问:医护能忙得过来吗?基层医疗存在哪些困难?特值浙金中心杯浙江省首届“身边的基层好医院”举办之际,为了解答这些疑惑,昨日钱报记者跟随邓医生走进康桥社区卫服务站。
2个医生轮转
门诊巡诊工作量很大
邓医生今年最高兴的事,就是他所在的康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杭州市第三方抽查考核评价中拿了前三名。
邓医生,今年37岁,社区医生已经干了6年。他所在的站点,一共要服务1200多居民,这还不包括大量居住在康桥的外来务工者。
昨日下午,钱报记者跟着他到康桥社区拆迁安置房进行巡诊。这里主要居住着100多户家庭,全部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
一见邓医生,93岁的周老太赶紧拿出一盒药,问“这药,吃完还要配吗?”。
去年年底,她因心衰卧病在家,病情严重无法坐车转诊到大医院。三个多月,打针吃药,都靠邓医生及其团队提供上门服务。
“签约服务里面有项内容,是家庭病床,就是为周老太这样因患病卧床或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门服务。”邓医生算了算,目前每周社区里需要这样服务的老人还有三四名。
钱报记者曾对老人做过随机调查,结果86%以上的老人都将“上门看病”列为最需要的服务。随着医养结合政策的推进,这块的需求会更大。
需要上门服务的老人再多起来,人手上应付得了吗?
“我们站里,就我和丁蕊2名全科医生,每天门诊人次在80人左右。如果一个人出去巡诊,另一个人就必须在站里。加上签约800多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电话解答他们的疑问,人手上有点吃紧。”邓医生坦言,上门服务增多的话,基层服务站人员的配置也需要跟上。
去年中心招聘
超一半岗位没人报名
邓医生说,自己念完硕士就留在康桥社区卫生服务站。当时,周围很多人认为他呆不久。
“最近这三年,像他这样的全日制硕士生,整个中心只招进2名。年轻的医学生会觉得社区的发展可能相对有限。收入也不算高,一年大约10万左右。”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伟杰说,去年中心公开招聘7个岗位,最后有4个没人报名。
目前,许多社区医院还面临一个难处:即使招到人,前三年也暂时用不了。因为新招进来的基层医生,要先到大医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的医学生,由所在单位承担人力成本。钱报记者了解到,每年每人约9万,对社区医院来说,这块财政压力也不小。
“分级诊疗,首诊、转诊能不能做好,除了三甲医院医生下沉,社区医生的经验和能力很重要。”现在,除了到三甲医院进修或培训,邓医生每晚还会抽出2小时进行学习。但他坦言,因为站点医疗条件有限,有些疾病吃不准,也会建议病人先去大医院。
现在很热的“互联网+”和移动医疗,会给社区医院带来什么改变吗?
王主任说,他们中心80多名医护,30多名是80后。移动医疗APP等信息化举措,在医生群里普及起来很快,医生也能利用碎片化时间为居民服务。“接下来关键是让患者感受到方便,让他们用起来,才能发挥效果。”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郑琪 编辑: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