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多点执业仍需解除后顾之忧

28.02.2015  12:31

新版《浙江省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明天开始正式施行了。于去年底出台的这一实施办法,被业内称作“史上最自由的医生多点执业办法”。与之前的试行办法相比,新实施办法不仅降低了准入门槛,还简化了办理程序。今后,只要是执业医师就可多点执业,副主任医师就可自由执业。

允许医师多点执业或自由执业,好处显而易见。论其本质,这是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自由配置中作用的一种有效措施。长期以来,大量医疗资源和优秀人才集中于城市大医院,尤其是名医资源多数被不同的公办医院所“瓜分”。这导致了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一边是大医院人满为患,满负荷运转,患者往往得不到令人满意的医疗服务;另一边,基层医院、民营医院专家资源紧缺,吸引不了更多患者,难以与大医院匹敌。

若真正实现医师多点执业、自由执业,当可有效缓解这种苦乐不均状况,让医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具体来讲,由于医疗人才流动性加强,既有利于提高基层医院、民营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也可为大医院减轻压力。打个比方,如果浙一的专家能到家门口医院定点执业,患者也就不必跑到浙一就诊,而且还可能享受比原来更好的服务,双方沟通更加畅通良好。可以说,这是对医院、医生和患者三方都有好处的事情。

不过,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相关办法仍可能遭遇各种现实阻力,而其中最大的阻力或将来自医师所在的医疗机构(即第一执业点)。虽然办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医师多点执业前无须所在单位审批,且医疗机构应允许所聘医师在法定工作日每周可安排一天用于多点执业。但受限于各种现实环境,有意愿多点执业的医师却不能不看所在医疗机构的“脸色”。

且不说执业医师的人事关系都在所在医疗机构,如果单位领导不支持、不鼓励多点执业,想多点执业的医师大概也不敢过于“任性”。不难想象,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后,公办大医院的专家应是最受欢迎的医疗人才,可这些医师在单位里头却往往是最忙的,又被单位视作“金招牌”。这样的话,这些医师不仅可能根本抽不出时间,而且就算是到其他医院执业也会非常小心,担心领导不高兴,给“穿小鞋”。

简单讲,医师多点执业在政策上松绑,固然迈出了决定性一步,但要让他们真正放开手脚,仍需进一步加以推动和鼓励。重点是要解除符合多点执业条件医师的后顾之忧,推动所在医疗机构积极落实相关办法,切实做好政策对接,对医师多点执业多予支持和鼓励。倘若广大执业医师仍被所在机构束缚,多点执业制度就很难灵活运转起来,甚至可能遭遇有名无实的尴尬。对此,相关主管部门也要有“见招拆招”的应对之道。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评论员 顾昀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