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成立特殊人群社区(村)帮教工作站
为更好地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服刑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吸毒人员、艾滋病患者和社会闲散人员(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等特殊人群的监督、管理、教育和服务, 11月8日下午,宁波市江北区分别在孔浦街道孔浦一村和庄桥街道天成社区成立了全国首批特殊人群社区帮教工作站。
做好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题。目前,该区现有特殊人群近1400人,为加强对该群体的管理和服务,今年年初,江北区成立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项目指导组,以区司法局、综治办为牵头单位,成员包括区委610办、法院、检察院、发改局、教育局、公安分局、民政局、财政局、人力社保局、卫生局、团区委、妇联、关工委、禁毒大队等部门。分为社区服刑人员及刑释解教人员管理、戒毒人员管理、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精神病人及易感染艾滋病病毒人群管理、社会特困人员管理、预防青少年犯罪管理等5个专项工作小组,对各类特殊人群进行分工管理。
城乡社区是政府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的重要阵地。江北区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纳入社区建设,推进公共服务覆盖社区、覆盖特殊人群,着力建立健全特殊人群 “社区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工作格局。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运作模式,积极探索在10名(含)以上特殊人群的社区(村)建立帮教工作站,实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的精细化、常态化和人性化。本次成立的两个特殊人群帮教工作站,是在经过近半年时间走访调研的基础上,从全区10名(含)以上特殊人群的社区(村)中精选出来作为工作试点,等该项工作经验成熟之后,再逐步将该工作在全区全面推开。本次特殊人群帮教工作站的建立,将对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
本次成立的两个特殊人群帮教工作站,整合了公、检、法、司、教育、民政、财政、人社、卫生、妇联、团委、残联等16家综治成员单位的服务管理资源,是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实体化运作综合平台,提供集约化服务和管理。有教育矫正、心理咨询、法制宣传、技能培训、临时救助等功能。工作站还具有“五机构联动”的工作特色,即安置帮教机构、社区矫正机构、卫生服务机构、禁毒(康复)机构、社会事务机构五机构联动机制,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配置,发挥各个机构的工作特色。两个工作站面积均达到15平方米以上,均由5名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站定时组织社区特殊人群开展教育学习、公益服务和技能培训等;与社区特殊人群保持联系沟通,掌握其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情况,为社区特殊人群的日常监管和服务提供条件;随时掌握社区特殊人群的思想动态,发现重大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帮助社区特殊人群解决心理、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或困难;同时做好社区特殊人群志愿者队伍的组建、管理和培训工作。
特殊人群社区帮教工作站成立后,还将协助安置帮教机构了解掌握刑释解教人员动态;协助社区矫正机构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公益服务和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工作;协助禁毒(康复)机构督促戒毒(康复)人员定期到指定机构接受检测;协助社会事务机构做好辖区社会闲散人员最低生活对象的初审;协助志愿者对社区特殊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日常教育和帮扶等工作,做到“思想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待遇上平等”,让社区特殊人群重拾信心,切身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特殊人群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高危群体,又是需要给予特殊关爱的对象。对这部分对象,既要加强管理、教育、矫治,防止漏管失控;又要在人格上尊重、感情上亲近、生活上关心、权益上保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顺利融入社会,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一项事关全社会和谐稳定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江北区积极创新和探索特殊人群的管理模式和平台,把“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贯穿于社会管理始终,把对社区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化解消极因素、顺利融入社会为目标,着力破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努力建立集教育、管理、收治、安置、救助为一体的工作体系,着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家庭共担责任的工作机制,构建社区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工作格局,完善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工作网络,健全政策制度,切实提高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水平,最大限度消除涉及特殊人群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为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