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富阳市工业强县(市、区)建设综合评价报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浙江省关于工业强省建设“十二五”规划的相关精神,促进工业转型升级,2012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浙江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评价监测各县(市、区)工业转型升级进展情况。测评体系从 “质量效益”、“自主创新”、“结构调整”、“两化”融合和“绿色发展” 五大领域的19项指标,测评全省90个县(市、区)指标实现程度。据省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综合测评结果来看,我市取得的成绩“有喜有忧”,总体排名上升,但与经济强县(市、区)比较排名下降。
一、“喜”的方面
2013年,我市总体得分49.52分,比上年提升4.85分, 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列第25位,位次较2012年提升4位。
1. 五大领域“四升一降”。 我市五大领域指标“质量效益”、“自主创新”、“结构调整”、“两化”融合和“绿色发展”得分分别为53.7分、53.7分、60.4分、57.3分、24.2分,除“结构调整”较2012年得分下降1.03分外,其实四大领域指标得分均比2012年有所提高,分别提高4.12分、11.95分、2.52分、5.8分,其中“自主创新”得分较2012年提升幅度较大(详见表一)。
表一 2012年、2013年富阳市工业强县(市、区)建设综合评价 得分情况表 | ||||||
| 质量效益 | 自主创新 | 结构调整 | “两化”融合 | 绿色发展 | 总得分 |
2012 年 | 49.58 | 41.75 | 61.43 | 54.78 | 18.40 | 44.67 |
2013 年 | 53.70 | 53.70 | 60.40 | 57.30 | 24.20 | 49.52 |
2013 年较2012年提高 | 4.12 | 11.95 | -1.03 | 2.52 | 5.80 | 4.85 |
2. 多数二级指标好于2012年。 19个二级评价指标中,除人均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信息化指数等6个指标值较2012年有所下降外,其余13个指标值均比上年有不同幅度提升,占比68.4%(详见表二) 。
表二 2013年富阳市工业强县(市、区)建设综合评价得分情况表 | ||||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2013 年 指标值 | 2012 年 指标值 | 2013 年较 2012 年 提升值 |
一、质量效益 |
|
|
|
|
人均工业增加值 | 万元 | 4.21 | 4.23 | -0.02 |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 | % | 9.86 | 9.08 | 0.78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 | % | 15.60 | 14.06 | 1.54 |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 | % | 4.78 | 4.86 | -0.08 |
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 万元/人 | 19.49 | 16.03 | 3.46 |
二、自主创新 |
|
|
|
|
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 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 | % | 0.90 | 0.80 | 0.10 |
每百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数 | 个 | 20.90 | 16.69 | 4.21 |
每万人拥有工业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数 | 个 | 5.81 | 4.65 | 1.16 |
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 | % | 29.60 | 23.18 | 6.42 |
三、结构调整 |
|
|
|
|
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的比重 | % | 42.82 | 47.60 | -4.78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的比重 | % | 25.46 | 29.74 | -4.28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的比重 | % | 28.90 | 26.77 | 2.13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的比重 | % | 29.25 | 30.83 | -1.58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导产品采标率 | % | 75.73 | 48.84 | 26.89 |
三、“两化”融合 |
|
|
|
|
信息化指数 | — | 0.90 | 0.99 | -0.09 |
企业“两化”融合应用指数 | — | 0.65 |
|
|
四、绿色发展 |
|
|
|
|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 | 万元/亩 | 70.64 | 60.67 | 9.97 |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 | 万元/吨标煤 | 0.61 | 0.52 | 0.09 |
单位水耗工业增加值 | 元/立方米 | 172.99 | 113.50 | 59.49 |
二、“忧”的方面
2013年,虽然我市总体得分及位次均有所提高,但与省内工业经济一类其余13个县(市、区)(2011年度规模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横向比较,差距却在加大;“绿色发展”得分较低反映了我市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1. “第一方阵”横向比较差距加大。 2013年,我市工业强县(市、区)建设综合评价得分虽在省内90个县(市、区)排名有所上升,但在“第一方阵”的省内工业经济一类14个县(市、区)中排名却下滑至末位。2012年与2013年“第一方阵”平均得分分别为54.59分、60.61分,我市分别差距平均分9.92分、11.09分,差距有所加大(详见表三)。19个二级指标中,我市有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企业“两化”融合应用指数、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单位水耗工业增加值等10个指标值低于全省水平(详见附表)。
表三 2013年度省内工业经济一类十四强县(市、区) 综合评价得分情况表 | ||||||||
县(市、区) | 质量 效益 | 自主 创新 | 结构 调整 | 两化 融合 | 绿色 发展 | 总得分 | 14 强 排名 | 总排 名 |
鄞州区 | 71.80 | 84.00 | 81.90 | 57.10 | 74.80 | 75.39 | 1 | 2 |
萧山区 | 82.20 | 70.50 | 78.60 | 61.90 | 57.00 | 72.08 | 2 | 3 |
慈溪市 | 58.70 | 86.20 | 89.30 | 63.20 | 48.60 | 68.74 | 3 | 4 |
诸暨市 | 71.00 | 61.00 | 68.90 | 52.40 | 63.10 | 65.13 | 4 | 5 |
乐清市 | 57.80 | 40.00 | 92.40 | 52.20 | 75.40 | 64.13 | 5 | 6 |
上虞区 | 62.30 | 63.10 | 81.70 | 51.10 | 41.60 | 61.10 | 6 | 7 |
余姚市 | 54.10 | 77.00 | 73.10 | 59.70 | 42.40 | 60.69 | 7 | 8 |
北仑区 | 74.70 | 50.50 | 68.90 | 63.30 | 34.50 | 59.51 | 8 | 9 |
余杭区 | 51.10 | 60.00 | 78.60 | 61.10 | 40.00 | 57.16 | 9 | 11 |
海宁市 | 56.30 | 63.00 | 63.60 | 59.10 | 39.90 | 56.11 | 10 | 12 |
柯桥区 | 73.90 | 43.50 | 46.10 | 56.30 | 40.00 | 53.70 | 11 | 15 |
镇海区 | 69.30 | 38.50 | 47.20 | 58.30 | 46.30 | 53.05 | 12 | 17 |
桐乡市 | 50.60 | 56.60 | 64.90 | 55.80 | 35.80 | 52.21 | 13 | 18 |
富阳市 | 53.70 | 53.70 | 60.40 | 57.30 | 24.20 | 49.52 | 14 | 25 |
2. “绿色发展”成为短板。 2013年,从“第一方阵”的省内工业经济一类14个县(市、区)五大领域的得分情况来看(详见表三),我市五大领域指标“质量效益”、“自主创新”、“结构调整”、“两化”融合和“绿色发展”得分排名分别为第12位、第10位、第12位、第8位、第14位,其中,我市绿色发展仅得分24.2分,成为“第一方阵”中五大领域指标中最低得分,且是唯一一项低于30分的得分,显而易见, “绿色发展”得分较低是拉低我市总体得分的主要因素。 从我市“绿色发展”领域下的3个二级指标来看,2013年,我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单位水耗工业增加值分别为70.64万元/亩、0.61万元/吨标煤、172.99元/立方米,虽较2012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仍落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仅列全省50位、82位、74位,处于全省中下游水平,反映出我市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三、薄弱点原因分析
1. 低增加值率行业占比较大。 显而易见,我市低增加值率工业结构现状是造成工业强县(市、区)建设综合评价得分偏低的结症所在。虽然近几年我市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但传统产业占比仍然偏高。2013年,我市工业总产值占比前四的行业中有三个行业增加值率低于13%,其中占比最大(占比26.9%)的行业为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主要为铜业),其增加值率仅为3.7%;工业总产值占比前12行业中,有6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主要为铜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3.3%,低增加值率、低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的传统产业占比较大为当前我市产业结构现实。
2. 高能耗行业占比较大。 2013年,我市造纸及纸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五大高能耗行业的规上企业总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77.3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4%;2013年,该五大高能耗行业能源消费量达259.8万吨标煤(按等价值计算,下同),占全市规上能源消费总量的80.1%,高能耗行业比重大的产业结构现实是导致我市“绿色发展”得分较低的根本原因。
3. 引进项目质量有待提高。 2011-2013年,我市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47.1%、44.3%、42.7%,呈逐年下降态势,一定程度反映了我市近几年工业投资强度不高。且近几年引进低能耗、高附加值的工业大项目较少,引进项目质量有待提高。
三、几点建议
从2013年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看,我市的综合评价总体得分不高,工业强市建设任重而道远。建议下一步要针对我市的薄弱环节,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加快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我市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1.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我市要继续高举“工业兴市”大旗不动摇,加强与周边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同时要积极出台企业技改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引进先进人才、技术、设备,形成工业性投资良性循环发展,提高投资稳定性、延长投资的产出期和提升产出效率。做好国家级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个“主战场”的布局,大力推进新登、场口两大集聚提升区,江北、江南两大整合提升区,银湖、东洲两大转型提升区等 “三个两” 平台建设,加快三大区块的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在用地指标、项目审批、投产返税等方面出台切实可行以促进优质项目落地的优惠政策,为工业项目推进和招商引资创造条件,力争引进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优质工业项目。同时结合我市造纸业落后产能淘汰及行业转型提升的工作契机,坚决淘汰造纸落后工艺及设备,进一步加强我市工业企业特别是造纸企业的转型升级力度,打造我市工业现代化产业体系。
2. 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与企业占地面积相关。加快推进全市企业分类评价工作,按照评价结果,采取针对性举措,提高要素配置效能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扶优扶强、退低进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结合“三改一拆”总体工作,深化园区提升改造工作,促进高质高效地“空间换地”、“腾笼换鸟”,把有限的土地资源集中在符合产业政策导向、有发展潜力、高附加值、高效益、高亩产、低排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上。推进集约使用土地,加强工业用地批后监管,抓紧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亩均产出税后低下的土地,推进闲置土地二次回收、再开发、再利用,持续提高土地等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
3. 大力推进“机器换人”。 加强 “机器换人”工作宣传,积极营造“机器换人”浓厚氛围。加大对空间利用到位但投入产出效率低、工艺设备落后企业的引导,鼓励实施“机器换人”,推动企业装备智能化、数控化、自动化,促进工业劳动用工人员结构优化。引导企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与工作技能,切实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企业效益空间。
4. 推进工业节能节水。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单位水耗工业增加值与能源、水资源消耗密切相关。要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电平衡测试、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改造、加强能源监察、节能评估审查、合同能源管理等手段,持续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继续开展能耗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工作,落实对全市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总量及单位增加值能耗的“双重限能”。以“五水共治”为契机,增强企业节水意识,推进科技节水加大节水型用水器具的普及推广,提升循环用水提高工业企业重复用水利用率。在制订和落实工业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水资源承受能力,科学调整工业结构和用水结构,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行业的发展。
5. 提高工业有效投资及项目质量。 要着力招引能促进工业经济较快发展的大项目、能促进产业生态系统形成的关键项目、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项目和战略性新兴项目,提高工业项目质量。强化项目化管理,对全市重点工业项目进行排查摸底,逐月跟踪进度,及时掌握投资项目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趋势研判、对策研究。关注重点项目推进节点,紧盯审批、开工、投产等关键环节,切实做到“ 前期项目抓报批、开工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 ”,最大限度挖掘工业投资。
课题负责人: 钱国飚
课题组成员: 叶炳良、王正浩、谢忱鼎
执 笔: 王正浩
抄: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市级机关各部门。
报:杭州市统计局,市四副班子领导。
附表: 2013 年富阳市工业强市评价指标对比情况表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目标值 | 权数 | 2013 年指标值 | 指标值与全省比 | 指标值与2012年比 | 实现程度% | |
全省 | 富阳 | |||||||
一、质量效益 |
|
|
|
|
|
|
|
|
人均工业增加值 | 万元 | 5.5 | 8 | 3.00 | 4.21 |
| 下降 |
|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 | % | 12 | 4 | 11.50 | 9.86 | 低于全省值 |
|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 | % | 30 | 6 | 19.30 | 15.60 | 低于全省值 |
|
|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 | % | 10 | 6 | 5.80 | 4.78 | 低于全省值 | 下降 | 低于50% |
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 万元/人 | 35 | 6 | 16.90 | 19.49 |
|
|
|
二、自主创新 |
|
|
|
|
|
|
|
|
规模以上工业 R & D 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 | % | 2 | 6 | 1.10 | 0.90 | 低于全省值 |
| 低于50% |
每百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数 | 个 | 45 | 4 | 20.90 | 20.90 |
|
| 低于50% |
每万人拥有工业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数 | 个 | 6 | 5 | 4.10 | 5.81 |
|
|
|
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 | % | 35 | 5 | 25.20 | 29.60 |
|
|
|
三、结构调整 |
|
|
|
|
|
|
|
|
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 % | 60 | 2 | 25.30 | 42.82 |
| 下降 |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 % | 40 | 7 | 24.60 | 25.46 |
| 下降 |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 % | 40 | 5 | 34.40 | 28.90 | 低于全省值 |
|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 % | 45 | 2 | 34.80 | 29.25 | 低于全省值 | 下降 |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导产品采标率 | % | 60 | 4 | 53.60 | 75.73 |
|
| 已实现 |
三、“两化”融合 |
|
|
|
|
|
|
|
|
信息化指数 | — | 1.8 | 5 | 0.86 | 0.90 |
| 下降 |
|
企业 “ 两化 ” 融合应用指数 | — | 1.0 | 5 | 0.79 | 0.65 | 低于全省值 |
|
|
四、绿色发展 |
|
|
|
|
|
|
|
|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 | 万元/亩 | 200 | 8 | 85.80 | 70.64 | 低于全省值 |
| 低于50% |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 | 万元/吨标煤 | 4 | 8 | 1.20 | 0.61 | 低于全省值 |
| 低于50% |
单位水耗工业增加值 | 元/立方米 | 400 | 4 | 278.60 | 172.99 | 低于全省值 |
| 低于50% |
第35期
总第1099期
富阳市统计局编 2014年11月14日
2013 年富阳市工业强县(市、区)
建设综合评价报告
——2014年富阳市统计局重点调研课题系列分析(五)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浙江省关于工业强省建设“十二五”规划的相关精神,促进工业转型升级,2012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浙江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评价监测各县(市、区)工业转型升级进展情况。测评体系从 “质量效益”、“自主创新”、“结构调整”、“两化”融合和“绿色发展” 五大领域的19项指标,测评全省90个县(市、区)指标实现程度。据省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综合测评结果来看,我市取得的成绩“有喜有忧”,总体排名上升,但与经济强县(市、区)比较排名下降。
一、“喜”的方面
2013年,我市总体得分49.52分,比上年提升4.85分, 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列第25位,位次较2012年提升4位。
1. 五大领域“四升一降”。 我市五大领域指标“质量效益”、“自主创新”、“结构调整”、“两化”融合和“绿色发展”得分分别为53.7分、53.7分、60.4分、57.3分、24.2分,除“结构调整”较2012年得分下降1.03分外,其实四大领域指标得分均比2012年有所提高,分别提高4.12分、11.95分、2.52分、5.8分,其中“自主创新”得分较2012年提升幅度较大(详见表一)。
表一 2012年、2013年富阳市工业强县(市、区)建设综合评价 得分情况表 | ||||||
| 质量效益 | 自主创新 | 结构调整 | “两化”融合 | 绿色发展 | 总得分 |
2012 年 | 49.58 | 41.75 | 61.43 | 54.78 | 18.40 | 44.67 |
2013 年 | 53.70 | 53.70 | 60.40 | 57.30 | 24.20 | 49.52 |
2013 年较2012年提高 | 4.12 | 11.95 | -1.03 | 2.52 | 5.80 | 4.85 |
2. 多数二级指标好于2012年。 19个二级评价指标中,除人均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信息化指数等6个指标值较2012年有所下降外,其余13个指标值均比上年有不同幅度提升,占比68.4%(详见表二) 。
表二 2013年富阳市工业强县(市、区)建设综合评价得分情况表 | ||||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2013 年 指标值 | 2012 年 指标值 | 2013 年较 2012 年 提升值 |
一、质量效益 |
|
|
|
|
人均工业增加值 | 万元 | 4.21 | 4.23 | -0.02 |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 | % | 9.86 | 9.08 | 0.78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 | % | 15.60 | 14.06 | 1.54 |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 | % | 4.78 | 4.86 | -0.08 |
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 万元/人 | 19.49 | 16.03 | 3.46 |
二、自主创新 |
|
|
|
|
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 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 | % | 0.90 | 0.80 | 0.10 |
每百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数 | 个 | 20.90 | 16.69 | 4.21 |
每万人拥有工业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数 | 个 | 5.81 | 4.65 | 1.16 |
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 | % | 29.60 | 23.18 | 6.42 |
三、结构调整 |
|
|
|
|
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的比重 | % | 42.82 | 47.60 | -4.78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的比重 | % | 25.46 | 29.74 | -4.28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的比重 | % | 28.90 | 26.77 | 2.13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的比重 | % | 29.25 | 30.83 | -1.58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导产品采标率 | % | 75.73 | 48.84 | 26.89 |
三、“两化”融合 |
|
|
|
|
信息化指数 | — | 0.90 | 0.99 | -0.09 |
企业“两化”融合应用指数 | — | 0.65 |
|
|
四、绿色发展 |
|
|
|
|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 | 万元/亩 | 70.64 | 60.67 | 9.97 |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 | 万元/吨标煤 | 0.61 | 0.52 | 0.09 |
单位水耗工业增加值 | 元/立方米 | 172.99 | 113.50 | 59.49 |
二、“忧”的方面
2013年,虽然我市总体得分及位次均有所提高,但与省内工业经济一类其余13个县(市、区)(2011年度规模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横向比较,差距却在加大;“绿色发展”得分较低反映了我市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1. “第一方阵”横向比较差距加大。 2013年,我市工业强县(市、区)建设综合评价得分虽在省内90个县(市、区)排名有所上升,但在“第一方阵”的省内工业经济一类14个县(市、区)中排名却下滑至末位。2012年与2013年“第一方阵”平均得分分别为54.59分、60.61分,我市分别差距平均分9.92分、11.09分,差距有所加大(详见表三)。19个二级指标中,我市有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企业“两化”融合应用指数、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单位水耗工业增加值等10个指标值低于全省水平(详见附表)。
表三 2013年度省内工业经济一类十四强县(市、区) 综合评价得分情况表 | ||||||||
县(市、区) | 质量 效益 | 自主 创新 | 结构 调整 | 两化 融合 | 绿色 发展 | 总得分 | 14 强 排名 | 总排 名 |
鄞州区 | 71.80 | 84.00 | 81.90 | 57.10 | 74.80 | 75.39 | 1 | 2 |
萧山区 | 82.20 | 70.50 | 78.60 | 61.90 | 57.00 | 72.08 | 2 | 3 |
慈溪市 | 58.70 | 86.20 | 89.30 | 63.20 | 48.60 | 68.74 | 3 | 4 |
诸暨市 | 71.00 | 61.00 | 68.90 | 52.40 | 63.10 | 65.13 | 4 | 5 |
乐清市 | 57.80 | 40.00 | 92.40 | 52.20 | 75.40 | 64.13 | 5 | 6 |
上虞区 | 62.30 | 63.10 | 81.70 | 51.10 | 41.60 | 61.10 | 6 | 7 |
余姚市 | 54.10 | 77.00 | 73.10 | 59.70 | 42.40 | 60.69 | 7 | 8 |
北仑区 | 74.70 | 50.50 | 68.90 | 63.30 | 34.50 | 59.51 | 8 | 9 |
余杭区 | 51.10 | 60.00 | 78.60 | 61.10 | 40.00 | 57.16 | 9 | 11 |
海宁市 | 56.30 | 63.00 | 63.60 | 59.10 | 39.90 | 56.11 | 10 | 12 |
柯桥区 | 73.90 | 43.50 | 46.10 | 56.30 | 40.00 | 53.70 | 11 | 15 |
镇海区 | 69.30 | 38.50 | 47.20 | 58.30 | 46.30 | 53.05 | 12 | 17 |
桐乡市 | 50.60 | 56.60 | 64.90 | 55.80 | 35.80 | 52.21 | 13 | 18 |
富阳市 | 53.70 | 53.70 | 60.40 | 57.30 | 24.20 | 49.52 | 14 | 25 |
2. “绿色发展”成为短板。 2013年,从“第一方阵”的省内工业经济一类14个县(市、区)五大领域的得分情况来看(详见表三),我市五大领域指标“质量效益”、“自主创新”、“结构调整”、“两化”融合和“绿色发展”得分排名分别为第12位、第10位、第12位、第8位、第14位,其中,我市绿色发展仅得分24.2分,成为“第一方阵”中五大领域指标中最低得分,且是唯一一项低于30分的得分,显而易见, “绿色发展”得分较低是拉低我市总体得分的主要因素。 从我市“绿色发展”领域下的3个二级指标来看,2013年,我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单位水耗工业增加值分别为70.64万元/亩、0.61万元/吨标煤、172.99元/立方米,虽较2012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仍落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仅列全省50位、82位、74位,处于全省中下游水平,反映出我市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三、薄弱点原因分析
1. 低增加值率行业占比较大。 显而易见,我市低增加值率工业结构现状是造成工业强县(市、区)建设综合评价得分偏低的结症所在。虽然近几年我市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但传统产业占比仍然偏高。2013年,我市工业总产值占比前四的行业中有三个行业增加值率低于13%,其中占比最大(占比26.9%)的行业为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主要为铜业),其增加值率仅为3.7%;工业总产值占比前12行业中,有6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主要为铜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3.3%,低增加值率、低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的传统产业占比较大为当前我市产业结构现实。
2. 高能耗行业占比较大。 2013年,我市造纸及纸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五大高能耗行业的规上企业总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77.3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4%;2013年,该五大高能耗行业能源消费量达259.8万吨标煤(按等价值计算,下同),占全市规上能源消费总量的80.1%,高能耗行业比重大的产业结构现实是导致我市“绿色发展”得分较低的根本原因。
3. 引进项目质量有待提高。 2011-2013年,我市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47.1%、44.3%、42.7%,呈逐年下降态势,一定程度反映了我市近几年工业投资强度不高。且近几年引进低能耗、高附加值的工业大项目较少,引进项目质量有待提高。
三、几点建议
从2013年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看,我市的综合评价总体得分不高,工业强市建设任重而道远。建议下一步要针对我市的薄弱环节,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加快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我市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1.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我市要继续高举“工业兴市”大旗不动摇,加强与周边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同时要积极出台企业技改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引进先进人才、技术、设备,形成工业性投资良性循环发展,提高投资稳定性、延长投资的产出期和提升产出效率。做好国家级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个“主战场”的布局,大力推进新登、场口两大集聚提升区,江北、江南两大整合提升区,银湖、东洲两大转型提升区等 “三个两” 平台建设,加快三大区块的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在用地指标、项目审批、投产返税等方面出台切实可行以促进优质项目落地的优惠政策,为工业项目推进和招商引资创造条件,力争引进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优质工业项目。同时结合我市造纸业落后产能淘汰及行业转型提升的工作契机,坚决淘汰造纸落后工艺及设备,进一步加强我市工业企业特别是造纸企业的转型升级力度,打造我市工业现代化产业体系。
2. 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与企业占地面积相关。加快推进全市企业分类评价工作,按照评价结果,采取针对性举措,提高要素配置效能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扶优扶强、退低进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结合“三改一拆”总体工作,深化园区提升改造工作,促进高质高效地“空间换地”、“腾笼换鸟”,把有限的土地资源集中在符合产业政策导向、有发展潜力、高附加值、高效益、高亩产、低排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上。推进集约使用土地,加强工业用地批后监管,抓紧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亩均产出税后低下的土地,推进闲置土地二次回收、再开发、再利用,持续提高土地等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
3. 大力推进“机器换人”。 加强 “机器换人”工作宣传,积极营造“机器换人”浓厚氛围。加大对空间利用到位但投入产出效率低、工艺设备落后企业的引导,鼓励实施“机器换人”,推动企业装备智能化、数控化、自动化,促进工业劳动用工人员结构优化。引导企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与工作技能,切实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企业效益空间。
4. 推进工业节能节水。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单位水耗工业增加值与能源、水资源消耗密切相关。要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电平衡测试、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改造、加强能源监察、节能评估审查、合同能源管理等手段,持续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继续开展能耗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工作,落实对全市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总量及单位增加值能耗的“双重限能”。以“五水共治”为契机,增强企业节水意识,推进科技节水加大节水型用水器具的普及推广,提升循环用水提高工业企业重复用水利用率。在制订和落实工业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水资源承受能力,科学调整工业结构和用水结构,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行业的发展。
5. 提高工业有效投资及项目质量。 要着力招引能促进工业经济较快发展的大项目、能促进产业生态系统形成的关键项目、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项目和战略性新兴项目,提高工业项目质量。强化项目化管理,对全市重点工业项目进行排查摸底,逐月跟踪进度,及时掌握投资项目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趋势研判、对策研究。关注重点项目推进节点,紧盯审批、开工、投产等关键环节,切实做到“ 前期项目抓报批、开工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 ”,最大限度挖掘工业投资。
附表: 2013 年富阳市工业强市评价指标对比情况表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目标值 | 权数 | 2013 年指标值 | 指标值与全省比 | 指标值与2012年比 | 实现程度% | |
全省 | 富阳 | |||||||
一、质量效益 |
|
|
|
|
|
|
|
|
人均工业增加值 | 万元 | 5.5 | 8 | 3.00 | 4.21 |
| 下降 |
|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 | % | 12 | 4 | 11.50 | 9.86 | 低于全省值 |
|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 | % | 30 | 6 | 19.30 | 15.60 | 低于全省值 |
|
|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 | % | 10 | 6 | 5.80 | 4.78 | 低于全省值 | 下降 | 低于50% |
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 万元/人 | 35 | 6 | 16.90 | 19.49 |
|
|
|
二、自主创新 |
|
|
|
|
|
|
|
|
规模以上工业 R & D 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 | % | 2 | 6 | 1.10 | 0.90 | 低于全省值 |
| 低于50% |
每百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数 | 个 | 45 | 4 | 20.90 | 20.90 |
|
| 低于50% |
每万人拥有工业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数 | 个 | 6 | 5 | 4.10 | 5.81 |
|
|
|
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 | % | 35 | 5 | 25.20 | 29.60 |
|
|
|
三、结构调整 |
|
|
|
|
|
|
|
|
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 % | 60 | 2 | 25.30 | 42.82 |
| 下降 |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 % | 40 | 7 | 24.60 | 25.46 |
| 下降 |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 % | 40 | 5 | 34.40 | 28.90 | 低于全省值 |
|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 % | 45 | 2 | 34.80 | 29.25 | 低于全省值 | 下降 |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导产品采标率 | % | 60 | 4 | 53.60 | 75.73 |
|
| 已实现 |
三、“两化”融合 |
|
|
|
|
|
|
|
|
信息化指数 | — | 1.8 | 5 | 0.86 | 0.90 |
| 下降 |
|
企业 “ 两化 ” 融合应用指数 | — | 1.0 | 5 | 0.79 | 0.65 | 低于全省值 |
|
|
四、绿色发展 |
|
|
|
|
|
|
|
|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 | 万元/亩 | 200 | 8 | 85.80 | 70.64 | 低于全省值 |
| 低于50% |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 | 万元/吨标煤 | 4 | 8 | 1.20 | 0.61 | 低于全省值 |
| 低于50% |
单位水耗工业增加值 | 元/立方米 | 400 | 4 | 278.60 | 172.99 | 低于全省值 |
| 低于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