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区”创建进行时—— 去年接“总理礼包” 今年要“名利双收”

07.02.2015  13:00

民营经济向来发达的浙地杭州,有关国家重大战略的产业政策与布局此前并不多见。

不过在去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李克强总理亲赴浙江参会与考察时,明确表示支持杭州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杭州申请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总理赴浙令杭州受益颇丰。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龚正在多个场合直呼“这是总理送给杭州的两个大礼包”——3个月以来,省、市两级多次赴京,积极向上争取;对下则提出实质要求,“要确保‘两区’创建成功,不仅要确保今年获得‘名’,更要确保杭州获得‘利’。

这种对“名利双收”希冀的背后,是杭州去年以37%的增幅,实现了2088.45亿元的网络零售额,几乎占据整个浙江同类数据的四成左右。

冲刺全国唯一跨境电商综试区

如果从“跨境电商产业园”变阵而来的试验区创建成功,杭州将拥有全国唯一一块“跨境电商综试区”招牌。

而这块“确保今年到来”的金字招牌,落脚点主要放在下城、下沙两个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市人大代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陈晨主管着下沙园区,他表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是申报建设综试区的实践基础,也是综试区创新实验的核心内容。

市“两会”期间,有关下沙园区跨境电商的试点情况,相对而言外人有些陌生,也成为陈晨被问得最多的问题。

去年获准‘保税和直购’双重模式试点后,杭州的网购进口业务发展迅速”——他同时给出了一组数字:在上个“双十一”期间,园区交易42.08万单共8157万元,其中最快的网购者在下单后2个小时,就收到了早已存放在保税仓库里的跨境包裹。

2012年,杭州刚刚成为全国首批五个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一,起步跨境领域内的电子商务探路,而3年后的今年,杭州已经准备着手包括货物税、行邮税等税制的调整等各类政策的改革,以尽早迎接“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到来。

全城争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就像冬日的一杯暖茶,无数家试图转型的企业都想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扯上些关系。

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现场,市人大代表、副市长张耕开玩笑说,“很多企业家会问我一个问题:对企业来说,杭州申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税收上会有什么优惠?我们能得到什么好处?

他马上回答了自己的问题:“我觉得,申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先是解决了杭州发展的理念问题和顶层设计的问题。创新发展是一个城市、一个产业、一个企业的发展基础,不要把这种打基础的过程当成可以套现的途径,要从体制、机制、路径的选择上为杭州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以高新区(滨江)为例,在过去一年,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30亿元,同比增长11.4%,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5%左右,坐实创新能力杭州第一的位置。

在民营企业之中,这种万众创新的精神,也并不少见。市人大代表孙明蓝说,“我们眼光不仅要放在专家身上,更要放在产业的基础性行业人才培养上,有了人,有了人才,才会有创新的可能。”而他所在的企业,是专利数累计超过5000件的华三通信。

如何做到“名利双收”?

今年市“两会”第一天,表彰了去年的25件优秀提案。

其中一件来自经济界别集体提案引人注目,名字叫《关于加快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 打造杭州网上自由贸易区的建议》——标题中所说的“网上自由贸易区”,就是现在所指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市政协委员赖苇是这份提案的主要操刀者,他表示,“建议市政府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改革促开放的制度效应,学习跟踪上海自贸区研究建立跨境转接清算和电子商务交易处理平台的政策,将杭州出口加工区、杭州空港经济区纳入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区域,真正实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由‘试点’成为‘示范’。

同样含有对“两区”创建共同的期盼和希望,市政协委员刘小松说,要认识到“两区”建设的重要性,将之作为杭州发展智慧经济、信息经济的抓手,在加快推进“两区”建设的同时,也要更加重视杭州已有产业的转型升级。

如今已经被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层面的“两区”创建计划,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只出现了三次,更多对“名利双收”的努力,已经付诸实际之中。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杨蓥晖 何去非        编辑:陈东